过去几年,以容器为代表的的云原生技术快速发展,在最新 CNCF 开发者调查中,在2021 三季度年全球已经有超过 700 万云原生开发者。使用云原生技术可以驱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是当下大多数开发者的共识。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在 2021 年 CNCF《FinOps Kubernetes Report》的调研报告中显示,68% 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过去一年在 Kubernetes 环境的计算资源成本有所增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目前面临五大难题:
- 规划难。当业务迁移到容器场景后,需要对应用进行容量规划,过度分配资源会导致资源浪费,资源超售过度则会导致稳定性问题。
- 计费难。容器应用与传统应用相比具备更高的弹性和动态性,可以按需创建和释放资源,这也对费用估算带来更大的挑战。
- 分账难。与传统应用部署与资源绑定的方式不同。现在多个容器应用共享一个 K8s 集群。一个计算节点上可以运行多个 Pod,而且 Pod 可以弹性伸缩,在节点间动态迁移。应用层与资源层计量计费在空间、时间等多个维度都无法做到一对一对应,造成成本治理的复杂性。
- 优化难。云原生技术中例如:弹性、混部、Serverless、超卖等技术都有各自适合的典型场景。如果使用不当,比如弹性配置错误,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源浪费甚至稳定性问题。
- 管理难。混合云已经成为企业IT架构的新常态。Kubernetes 可以帮助企业屏蔽基础差异。而不同环境财资管理能力参差不一,缺乏统一开放的用量数据模型进行管理,使得企业难以从全局的视角进行整体的成本分析与优化。
近些年,随着企业上云的加速,云财务管理(FinOps)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及与采纳,FinOps 是一种云的运营模式,它将系统、最佳实践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提高组织了解云成本的能力。这是一种为云支出带来财务责任的做法,使团队能够做出明智的业务决策。FinOps 增强了 IT、工程、财务、采购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它使 IT 能够发展成为专注于利用云技术为业务增值的服务组织。当云原生技术与 FinOps 概念交织在一起,就孕育出了云原生 IT 成本治理(Cloud Native FinOps)的理念,它是 FinOps 概念在云原生场景下的一种演进与进化。
为了解决云架构和云原生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企业开始关注新的成本治理方法。通过 IT、财务、业务等团队协同,在保障业务发展的同时帮助企业获得更好财务控制和可预测性。8 月 11 日深圳,阿里云飞天技术峰会-云原生加速应用构建专场,聚焦企业 IT 成本治理,让企业在云原生化的过程中可以数字化地实现企业 IT 成本管理与优化,成为 FinOps 领域的践行者与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