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HashMap 初始容量 计算方法

简介: 【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HashMap 初始容量 计算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ashMap 初始容量 计算方法

如果在new HashMap的时候,没有指定初始initialCapacity,则初始initialCapacity为16,负载因子为0.75,下次扩容阈值为 16*0.75=12

这个初始容量 不一定等于初始化完成后底层数组实际的容量,因为存在阈值的计算,方法如下;也不是初始容量是多少开始就能存多少个元素,因为存在负载因子,在底层数组还没满的时候就会进行扩容。

阈值计算方法为: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该方法计算大于等于输入参数并最接近参数的2的整数次幂的数,如10,返回16

cap -1 ,-1是为了在计算的时候能得到大于等于输入参数的值

在HashMap 进行put方法的时候,如果判断已有的元素大于 阈值就会触发扩容计算,扩容步骤如代码所示:

final Node<K,V>[] resize() {
//原table数组赋值
   Node<K,V>[] oldTab = table;
//如果原数组为null,那么原数组长度为0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赋值阈值
   int oldThr = threshold;
//newCap 新数组长度
//newThr 下次扩容的阈值
   int newCap, newThr = 0;
// 1. 如果原数组长度大于0
   if (oldCap > 0) {
       //如果大于最大长度1 << 30 = 1073741824,那么阈值赋值为Integer.MAX_VALUE后直接返回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 2. 如果原数组长度的2倍小于最大长度,并且原数组长度大于默认长度16,那么新阈值为原阈值的2倍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 3. 如果原数组长度等于0,但原阈值大于0,那么新的数组长度赋值为原阈值大小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 4. 如果原数组长度为0,阈值为0,那么新数组长度,新阈值都初始化为默认值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 5.如果新的阈值等于0
   if (newThr == 0) {
       //计算临时阈值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新数组长度小于最大长度,临时阈值也小于最大长度,新阈值为临时阈值,否则是Integer.MAX_VALUE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计算出来的新阈值赋值给对象的阈值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用新计算的数组长度新建一个Node数组,并赋值给对象的table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后面是copy数组和链表数据逻辑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总结:

如下3种情况,例子需要自己调式,主要关注数组长度(OldCap,newCap)新老变化,扩容阈值(oldThr,newThr)新老变化

//①
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HashMap<>();
map.put("1", "1");
//②
Map<String, String> map1 = new HashMap<>(2);
map1.put("2", "2");
//③
Map<String, String> map2 = new HashMap<>(2, 0.5f);
map2.put("3", "3");

① 没有设置initialCapacity,也没有设置负载因子,第一次put的时候会触发扩容
第一次的时候,数组长度为默认值16,阈值为160.75=12,走的代码4逻辑,等到数组长度超过阈值12后,触发第二次扩容,此时table数组,和threshold都不为0,即oldTab、oldCap、oldThr都不为0,先走代码1,如果oldCap长度的2倍没有超过最大容量,并且oldCap 长度大于等于 默认容量16,那么下次扩容的阈值 变为oldThr大小的两倍即 12 2 = 24,newThr = 24,newCap=32

② 设置了initialCapacity,没有设置负载因子,此时hashMap使用默认负载因子0.75,本实例设置的初始容量为2,通过计算阈值为2,第一次put的时候由于还没初始化table数组,因此触发第一次扩容。此时oldCap为0,oldThr为2,走代码3,确定这次扩容的新数组大小为2,此时还没有确定newThr 下次扩容的大小,于是进入代码5 确定newThr为 2 0.75 = 1.5 取整 1 ,及下次扩容阈值为1。当数组已有元素大于阈值及1时,触发第二次扩容,此时oldCap为1,oldThr为1,走代码1newCap = oldCap << 1 结果为 4 小于最大容量, 但oldCap 小于hashMap默认大小16,结果为false,跳出判断,此时由于newThr等于0,进入代码5,确定newThr为 4 0.75 = 3,下次扩容阈值为3

③ 设置了initialCapacity=2,负载因子为0.5,通过tableSizeFor计算阈值为2,第一次put的时候,进行扩容,此时oldCap为2,oldThr为2,进入代码1,同实例②,newCap = oldCap << 1 结果为 4 小于最大容量, 但oldCap 小于hashMap默认大小16,结果为false,跳出判断,进入代码5,确定newThr为 4 * 0.5 = 2,下次扩容阈值为2

面试回答要素

  1. 回答什么情况下会第一扩容,举例说明,新数组大小,阈值大小
  2. 以后什么情况下会再次扩容,这次是怎么计算新数组大小,及阈值大小的

作者热门文章推荐:

Java面试题专栏:

《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LongAdder、LongAccumulator是个什么东西?
《从Java面试题来看源码》-LinkedBlockingQueue 源码分析
《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有哪些并发队列?及ConcurrentLinkedQueue 源码分析
《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看完Kafka性能优化-让你吊打面试官
《从Java面试题看源码》-默认线程池阻塞队列为什么用LinkedBlockingQueue

相关文章
|
30天前
|
Java
Java语言实现字母大小写转换的方法
Java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法来处理字符串中的字母大小写转换。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String类或 Character类的方法已经足够。但是,在需要更复杂的逻辑或处理非常规字符集时,可以通过字符流或手动遍历字符串来实现更精细的控制。
202 18
|
1月前
|
Java 编译器 Go
【Java】(5)方法的概念、方法的调用、方法重载、构造方法的创建
Java方法是语句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执行一个功能。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步骤的有序组合方法包含于类或对象中方法在程序中被创建,在其他地方被引用方法的优点使程序变得更简短而清晰。有利于程序维护。可以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方法的名字的第一个单词应以小写字母作为开头,后面的单词则用大写字母开头写,不使用连接符。例如:addPerson。这种就属于驼峰写法下划线可能出现在 JUnit 测试方法名称中用以分隔名称的逻辑组件。
173 4
|
2月前
|
算法 安全 Java
除了类,Java中的接口和方法也可以使用泛型吗?
除了类,Java中的接口和方法也可以使用泛型吗?
123 11
|
1月前
|
编解码 Java 开发者
Java String类的关键方法总结
以上总结了Java `String` 类最常见和重要功能性方法。每种操作都对应着日常编程任务,并且理解每种操作如何影响及处理 `Strings` 对于任何使用 Java 的开发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233 5
|
2月前
|
Java 开发者
Java 函数式编程全解析:静态方法引用、实例方法引用、特定类型方法引用与构造器引用实战教程
本文介绍Java 8函数式编程中的四种方法引用:静态、实例、特定类型及构造器引用,通过简洁示例演示其用法,帮助开发者提升代码可读性与简洁性。
|
Java
JAVA方法的定义
JAVA方法的定义
215 0
|
8月前
|
存储 JSON Java
《从头开始学java,一天一个知识点》之:方法定义与参数传递机制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看了三天教程,连`i++`和`++i`的区别都说不清 - 面试时被追问&quot;`a==b`和`equals()`的区别&quot;,大脑突然空白 - 写出的代码总是莫名报NPE,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运算符 🚀 这个系列就是为你打造的Java「速效救心丸」!我们承诺:每天1分钟,地铁通勤、午休间隙即可完成学习;直击痛点,只讲高频考点和实际开发中的「坑位」;拒绝臃肿,没有冗长概念堆砌,每篇都有可运行的代码标本。上篇:《输入与输出:Scanner与System类》 | 下篇剧透:《方法重载与可变参数》。
166 25
|
安全 Java 编译器
杭州 【Java基础知识 11】java泛型方法的定义和使用(学习+改进+自己理解,想法) (借鉴-侵-删)
杭州 【Java基础知识 11】java泛型方法的定义和使用(学习+改进+自己理解,想法) (借鉴-侵-删)
159 1
|
存储 Java
Java数组与带参数方法:定义、调用及实践
Java数组与带参数方法:定义、调用及实践
196 1
|
存储 Java
Java中带返回值方法的定义与调用技术
Java中带返回值方法的定义与调用技术
2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