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 - CDN

本文涉及的产品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云原生 - CDN

一、静态资源

静态资源(static resources) : js , css , img 等非服务器动态运行生成的文件。




在一般的网站中,静态资源使用频率高,流量占用大。对于有追求(访问量稍大)的网站,都会把静态资源放置到CDN服务器,不占用业务服务器的网络带宽,减小后端服务器的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那大公司的静态资源怎么发布呢?


二、发布要求

  1. 静态资源必须走CDN
  2. 平滑升级–非覆盖式发布

在不修改线上静态资源的情况下,发布新的静态资源。即CDN上的静态资源必须共存多个静态版本。


先部署页面,再部署资源。 结果:新的页面访问了一个旧的资源,除非手动刷新,否则在资源缓存过期之前,页面会一直执行错误。

先部署资源,再部署页面。 结果:有本地缓存的正常;没有本地缓存的,旧的页面加载新的资源,导致页面执行错误,当页面部署完成,访问才恢复正常。

精确的版本控制–文件版本号

更新静态资源,只更改修改的部分。不能修改未更新的资源的引用。




全量的更新静态资源对于用户和服务器的提供者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极度浪费CDN资源和用户流量。在CDN的配置中,会把缓存时间设置很长。

解决方案:根据文件的内容算出一个值,如果文件内容不改变,那么这个值就不会改变。

三、CDN网络原理


image.png


1. 用户向浏览器输入www.web.com这个域名,浏览器第一次发现本地没有dns缓存,则向网站的DNS服务器请求;


2. 网站的DNS域名解析器设置了CNAME,指向了www.web.51cdn.com,请求指向了CDN网络中的智能DNS负载均衡系统;


3. 智能DNS负载均衡系统解析域名,把对用户响应速度最快的IP节点返回给用户;


4. 用户向该IP节点(CDN服务器)发出请求;


5. 由于是第一次访问,CDN服务器会向原web站点请求,并缓存内容;


6. 请求结果发给用户。


CDN网络是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增加Cache层,如何将用户的请求引导到Cache上获得源服务器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接管DNS实现,这就是CDN的最基本的原理,当然很多细节没有涉及到,比如第1步,首先向本地的DNS服务器请求。第5步,内容淘汰机制(根据TTL)等。但原理大体如此。


当用户访问加入CDN服务的网站时,域名解析请求将最终交给全局负载均衡DNS进行处理。全局负载均衡DNS通过一组预先定义好的策略,将当时最接近用 户的节点地址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得到快速的服务。同时,它还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CDNC节点保持通信,搜集各节点的通信状态,确保不将用户的请求 分配到不可用的CDN节点上,实际上是通过DNS做全局负载均衡。


对于普通的Internet用户来讲,每个CDN节点就相当于一个放置在它周围的WEB。通过全局负载均衡DNS的控制,用户的请求被透明地指向离他最近的节点,节点中CDN服务器会像网站的原始服务器一样,响应用户的请求。由于它离用户更近,因而响应时间必然更快。


每个CDN节点由两部分组成:负载均衡设备和高速缓存服务器


负载均衡设备负责每个节点中各个Cache的负载均衡,保证节点的工作效率;同时,负载均衡设备还负责收集节点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保持与全局负载DNS的通信,实现整个系统的负载均衡。CDN的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它不仅能对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种故障产生相应的告警,还可以实时监测到系统中 总的流量和各节点的流量,并保存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使网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完善的网管系统,用户可以对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理论上,最简单的CDN网络有一个负责全局负载均衡的DNS和各节点一台Cache,即可运行。DNS支持根据用户源IP地址解析不同的IP,实现 就近访问。为了保证高可用性等,需要监视各节点的流量、健康状况等。一个节点的单台Cache承载数量不够时,才需要多台Cache,多台Cache同时 工作,才需要负载均衡器,使Cache群协同工作。


目录
相关文章
|
数据采集 弹性计算 负载均衡
云原生 - 阿里云 SLB、CDN、SCDN、DCDN 区别在哪?如何选择?
云原生 - 阿里云 SLB、CDN、SCDN、DCDN 区别在哪?如何选择?
1596 0
云原生 - 阿里云 SLB、CDN、SCDN、DCDN 区别在哪?如何选择?
|
存储 Cloud Native 数据处理
从嵌入式状态管理到云原生架构:Apache Flink 的演进与下一代增量计算范式
本文整理自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Apache Flink PMC 成员梅源在 Flink Forward Asia 新加坡 2025上的分享,深入解析 Flink 状态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核心设计到 Flink 2.0 存算分离架构,并展望未来基于流批一体的通用增量计算方向。
276 0
从嵌入式状态管理到云原生架构:Apache Flink 的演进与下一代增量计算范式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从本土到全球,云原生架构护航灵犀互娱游戏出海
本文内容整理自「 2025 中企出海大会·游戏与互娱出海分论坛」,灵犀互娱基础架构负责人朱晓靖的演讲内容,从技术层面分享云原生架构护航灵犀互娱游戏出海经验。
411 16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从本土到全球,云原生架构护航灵犀互娱游戏出海
内容整理自「 2025 中企出海大会·游戏与互娱出海分论坛」,灵犀互娱基础架构负责人朱晓靖的演讲内容,从技术层面分享云原生架构护航灵犀互娱游戏出海经验。
|
1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Higress(云原生AI网关) 架构学习指南
Higress 架构学习指南 🚀写在前面: 嘿,欢迎你来到 Higress 的学习之旅!
435 0
|
7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测试技术
极氪汽车云原生架构落地实践
随着极氪数字业务的飞速发展,背后的 IT 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极氪极为重视客户对服务的体验,并将系统稳定性、业务功能的迭代效率、问题的快速定位和解决视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
4月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从“守机器”到“写策略”——云原生架构把运维逼成了架构师
从“守机器”到“写策略”——云原生架构把运维逼成了架构师
100 1
|
1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云原生架构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云原生架构的兴起,正在重塑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实施云原生策略,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通过分析云原生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揭示它如何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95 13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6月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容灾
深圳农商银行三代核心系统全面投产 以云原生架构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石
深圳农商银行完成第三代核心系统全面上云,日均交易超3000万笔,峰值处理效率提升2倍以上。扎根深圳70余年,与阿里云共建“两地三中心”分布式云平台,实现高可用体系及全栈护航。此次云原生转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样本,未来将深化云计算与AI合作,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升级。
488 17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