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模式
提高复杂代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让读源码、学框架事半功倍。
为你的职场发展做铺垫。为了应付面试, 更有竞争力。
从哪些维度评判代码质量的好坏?如何具备写出高质量代码的能力?
最常用到几个评判代码质量的标准是: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简洁性、可复用性、可测试性。其中,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又是提到最多的、最重要的三个评价标准。
要写出高质量代码,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更加细化、更加能落地的编程方法论,这就包含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重构技巧等等,这也是我们后面课程学习的重点。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重构,这五者有何关系?
需要透彻理解并且掌握,如何应用下面这样几个常用的设计原则。SOLID 原则 -SRP 单一职责原则SOLID 原则 -OCP 开闭原则SOLID 原则 -LSP 里式替换原则SOLID 原则 -ISP 接口隔离原则SOLID 原则 -DIP 依赖倒置原则DRY 原则、KISS 原则、YAGNI 原则、LOD 法则
设计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具体如下所示。
- 创建型常用的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
不常用的有:原型模式。
- 结构型常用的有: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者模式、适配器模式。
不常用的有: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 行为型常用的有:观察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迭代器模式、状态模式。
不常用的有: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中介模式。
面向对象编程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设计思路,是很多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等编码实现的基础。
设计原则是指导我们代码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对于某些场景下,是否应该应用某种设计模式,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开闭原则”是很多设计模式(策略、模板等)的指导原则。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路。应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从抽象程度上来讲,设计原则比设计模式更抽象。设计模式更加具体、更加可执行。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
编码规范相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模式,更加具体、更加偏重代码细节、更加能落地。持续的小重构依赖的理论基础主要就是编程规范。
重构作为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的有效手段,利用的就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这些理论。
模块一 面向对象
- 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它以类或对象作为组织代码的基本单元,并将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四个特性,作为代码设计和实现的基石 。
- 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支持类或对象的语法机制,并有现成的语法机制,能方便地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四大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的编程语言。
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编程问题
- 关于封装特性封装也叫作信息隐藏或者数据访问保护。类通过暴露有限的访问接口,授权外部仅能通过类提供的方式来访问内部信息或者数据。它需要编程语言提供权限访问控制语法来支持,例如 Java 中的 private、protected、public 关键字。封装特性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保护数据不被随意修改,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另一方面是仅暴露有限的必要接口,提高类的易用性。
- 关于抽象特性封装主要讲如何隐藏信息、保护数据,那抽象就是讲如何隐藏方法的具体实现,让使用者只需要关心方法提供了哪些功能,不需要知道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抽象可以通过接口类或者抽象类来实现,但也并不需要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抽象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维护性,修改实现不需要改变定义,减少代码的改动范围;另一方面,它也是处理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能有效地过滤掉不必要关注的信息。
- 关于继承特性继承是用来表示类之间的 is-a 关系,分为两种模式: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多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为了实现继承这个特性,编程语言需要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继承主要是用来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
- 关于多态特性多态是指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在实际的代码运行过程中,调用子类的方法实现。多态这种特性也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实现,比如继承、接口类、duck-typing。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和复用性,是很多设计模式、设计原则、编程技巧的代码实现基础。
面向对象相比面向过程有哪些优势?面向过程真的过时了吗?
面向对象编程相比面向过程编程有哪些优势?面向对象编程相比起面向过程编程的优势主要有三个。对于大规模复杂程序的开发,程序的处理流程并非单一的一条主线,而是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面向对象编程比起面向过程编程,更能应对这种复杂类型的程序开发。
面向对象编程相比面向过程编程,具有更加丰富的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利用这些特性编写出来的代码,更加易扩展、易复用、易维护。从编程语言跟机器打交道的方式的演进规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比起面向过程编程语言,更加人性化、更加高级、更加智能。
哪些代码设计看似是面向对象,实际是面向过程的?
- 滥用 getter、setter 方法
全量给属性定义 setter 方法。除此之外,尽管 getter 方法相对 setter 方法要安全些,但是如果返回的是集合容器(比如例子中的 List 容器),也要防范集合内部数据被修改的危险。-最少知道原则
2.滥用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
将 Constants 类拆解为功能更加单一的多个类,比如跟 MySQL 配置相关的常量,我们放到 MysqlConstants 类中;跟 Redis 配置相关的常量,我们放到 RedisConstants 类中。
当然,还有一种我个人觉得更好的设计思路,那就是并不单独地设计 Constants 常量类,而是哪个类用到了某个常量,我们就把这个常量定义到这个类中。比如,RedisConfig 类用到了 Redis 配置相关的常量,那我们就直接将这些常量定义在 RedisConfig 中,这样也提高了类设计的内聚性和代码的复用性。
在定义 Utils 类之前,你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需要单独定义这样一个 Utils 类吗?是否可以把 Utils 类中的某些方法定义到其他类中呢?如果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你还是觉得确实有必要去定义这样一个 Utils 类,那就大胆地去定义它吧。因为即便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排斥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只要它能为我们写出好的代码贡献力量,我们就可以适度地去使用。
除此之外,类比 Constants 类的设计,我们设计 Utils 类的时候,最好也能细化一下,针对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 Utils 类,比如 FileUtils、IOUtils、StringUtils、UrlUtils 等,不要设计一个过于大而全的 Utils 类。
- 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
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只讲了为什么这种开发模式是彻彻底底的面向过程编程风格的。这是因为数据和操作是分开定义在 VO/BO/Entity 和 Controler/Service/Repository 中的。今天,你只需要掌握这一点就可以了。为什么这种开发模式如此流行?如何规避面向过程编程的弊端?有没有更好的可替代的开发模式?相关的更多问题,我们在面向对象实战篇中会一一讲解。
接口vs抽象类的区别?如何用普通的类模拟抽象类和接口?
如果我们要表示一种 is-a 的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我们就用抽象类;
如果我们要表示一种 has-a 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抽象而非代码复用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使用接口。从类的继承层次上来看,抽象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先有子类的代码重复,然后再抽象成上层的父类(也就是抽象类)。而接口正好相反,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我们在编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设计接口,再去考虑具体的实现。
如何决定该用抽象类还是接口?
如果我们要表示一种 is-a 的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我们就用抽象类;
如果我们要表示一种 has-a 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抽象而非代码复用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使用接口。从类的继承层次上来看,抽象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先有子类的代码重复,然后再抽象成上层的父类(也就是抽象类)。而接口正好相反,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我们在编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设计接口,再去考虑具体的实现。重点回顾
为什么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有必要为每个类都定义接口吗?
1.“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基于抽象而非实现编程”。后者的表述方式其实更能体现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我们在做软件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有抽象意识、封装意识、接口意识。越抽象、越顶层、越脱离具体某一实现的设计,越能提高代码的灵活性、扩展性、可维护性。
- 我们在定义接口的时候,一方面,命名要足够通用,不能包含跟具体实现相关的字眼;另一方面,与特定实现有关的方法不要定义在接口中。
3.“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不仅仅可以指导非常细节的编程开发,还能指导更加上层的架构设计、系统设计等。比如,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接口”设计、类库的“接口”设计。
如果在我们的业务场景中,某个功能只有一种实现方式,未来也不可能被其他实现方式替换,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设计接口,也没有必要基于接口编程,直接使用实现类就可以了。
为何说要多用组合少用继承?如何决定该用组合还是继承?
继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继承层次过深、继承关系过于复杂会影响到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推荐使用继承。那刚刚例子中继承存在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呢?你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听我下面的讲解。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组合(composition)、接口、委托(delegation)三个技术手段,一块儿来解决刚刚继承存在的问题。
如何判断该用组合还是继承?
尽管我们鼓励多用组合少用继承,但组合也并不是完美的,继承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该用继承还是组合。如果类之间的继承结构稳定,层次比较浅,关系不复杂,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使用继承。反之,我们就尽量使用组合来替代继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模式、特殊的应用场景,会固定使用继承或者组合。
业务开发常用的基于贫血模型的MVC架构违背OOP吗?
什么是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
MVC 三层架构中的 M 表示 Model,V 表示 View,C 表示 Controller。它将整个项目分为三层:展示层、逻辑层、数据层。MVC 三层开发架构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分层方式,落实到具体的开发层面,很多项目也并不会 100% 遵从 MVC 固定的分层方式,而是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做适当的调整。
像 UserBo 这样,只包含数据,不包含业务逻辑的类,就叫作贫血模型(Anemic Domain Model)。同理,UserEntity、UserVo 都是基于贫血模型设计的。这种贫血模型将数据与操作分离,破坏了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是一种典型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贫血模型将数据与操作分离,破坏了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是一种典型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
充血模型(Rich Domain Model)正好相反,数据和对应的业务逻辑被封装到同一个类中。因此,这种充血模型满足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风格。
领域驱动设计,即 DDD,主要是用来指导如何解耦业务系统,划分业务模块,定义业务领域模型及其交互。领域驱动设计这个概念并不新颖,早在 2004 年就被提出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不过,它被大众熟知,还是基于另一个概念的兴起,那就是微服务。
相关资料
Java | Baeldung
https://www.baeldung.com/category/java/
Java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 8 Documentation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index.html
参考
设计模式之美设计模式代码重构-极客时间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