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 X 对话开源|论数据库人才发展战略

简介: 数据库产品要取得市场的最终认可,除了产品匹配用户诉求、渠道成功、生态支持友好以外,同样重要的还有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人才是非常有限的资源,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探讨,共同推进数据库生态的人才发展。本期大咖说,阿里云联合武汉大学、深圳大学和上海开源协会展开多方对话,就校企机构等多方角色如何参与数据库开源生态建设、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数据库人才等重要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分享思路。

数据库产品要想取得市场的最终认可,除了产品匹配用户诉求、渠道成功、生态支持友好以外,同样重要的还有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人才是非常有限的资源,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探讨,共同推进数据库生态的人才发展。


本期大咖说,阿里云联合武汉大学、深圳大学和上海开源协会展开多方对话,就校企机构等多方角色如何参与数据库开源生态建设、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数据库人才等重要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分享思路。


嘉宾介绍


  • 曲山: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首席架构师、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 PolarDB-X 产品负责人


  • 彭智勇: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


  • 秦建斌:深圳大学教授、广东省国产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张国锋: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上海市数字“一带一路”协同创新技术监督委员会主任


截图.jpg


以下是本期对话的部分内容整理,与你分享。


曲山:如何看待开源越来越流行的现象?开源对于数据库产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机会和价值?


张国锋:从经济学角度看,开源模式最有效率,它可以不受地理空间的制约在全球进行最有效地资源配置。这反映了数字经济最基本的规律。从管理学角度看,开源模式能让参与者高效进行生态协作。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要在经济管理和法学等院校推广与开展开源教育,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开源不能仅仅从技术角度出发,还要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认识这些问题。


彭智勇:软件开源能够激发技术创新,开源的生态环境能让参与者贡献智慧。当参与者得知自己贡献的这套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就使得大家越能接受开源,也使得开源得以流行。


秦建斌:开源从西方发展出来,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打破商业公司对一些软件技术产权的垄断。同时,我们发现开源发展得比较好的都是一些通用型的技术软件,这种技术软件用多了以后,这套系统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标准。另外,对于高校而言,我们的计算机人才在开源的环境下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实际上开源拉平了大家的技术门槛。


曲山:校企机构与用户等多方角色应该如何参与开源生态建设、促进生态发展?


彭智勇:在使用开源软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懂得开源代码的一些人才去驾驭开源软件,并从中吸收一些适合于自己企业发展的技术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开源软件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开源软件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数据库开源企业要有能力支撑开源软件的发展,去吸收最优秀的技术,从而保证开源软件的质量。


最后,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开源软件来培养数据库方面的人才,把技术开源软件作为一种测试实验的平台,将高校科研成果中的一些技术不断地与开源软件融合,使得开源软件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张国锋:开源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用户角度来讲,我们要给他讲好故事,比如说企业用开源可以获得哪些好处。从企业角度来讲,我们要清晰认识到开源是做开源企业的一种竞争战略。


从高校角度来讲,要积极推动开源走进大学校园,如果学生能学习开源和参与开源的生产协作,将会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视野和大规模生产协作能力。


曲山:当前高校或学术界在数据库学科教育领域面临怎样的现状和挑战?


彭智勇:我在武汉大学主要就是从事数据库教育活动,深感数据库教育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因为 AI 兴起,更多的学生觉得去学习 AI 能很快掌握一门技能、产生一些结果甚至发表一些高水平论文。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高校的数据库课程是以教数据库原理为主,也就是主要教学生怎么使用数据库系统,而很少有学校在本科阶段就培养学生如何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对于培养懂数据库内核技术的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


张国锋:学校将数据库学科作为选修课程,有自己的考核体系和指标。目前学校同意开课,对于创新探索给予了一定支持,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我觉得数据库学科教育工作还可能做得更好,比如企业从高校入手推动开源产品形成生态系统、建立新的标准体系,就有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都参与进来。


曲山:如果想在高校培养更多接近于企业需求的数据库研究型人才,有哪些方法或创新思路?


彭智勇:第一个方向是作为老师要加强课程改革,将数据库实现作为学生必修课。现在我们武汉大学有个弘毅班,就是从高考进到武汉大学又重新选拔的这些学生组成的弘毅班,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邀请我给他们上数据库系统课程,我对弘毅班的同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我不光是教数据库原理,还要教数据库系统实现,把该课程作为他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而且我还会开设实践课程,根据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带领学生去实际分析 PostgreSQL 的源代码。


第二个方向是加强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并体验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项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据库内核技术有一个深刻理解。


第三个方向是让学生毕业时既有好的荣誉,又有很好的待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阿里云【大咖说】观看完整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
|
10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Java
关系型数据库mysql的开源与授权
【6月更文挑战第12天】
135 3
|
10天前
|
存储 NoSQL Java
HBase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面向列的NoSQL数据库系统
HBase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面向列的NoSQL数据库系统
39 0
|
1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 Proxy配置与优化:提升数据库访问效率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PolarDB Proxy是阿里云PolarDB的高性能数据库代理,负责SQL请求转发和负载均衡。其关键配置包括:连接池管理(如最大连接数、空闲超时时间),负载均衡策略(轮询、权重轮询、一致性哈希),以及SQL过滤规则。优化方面,关注监控与调优、缓存策略、网络优化。通过这些措施,可提升数据库访问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136 1
|
1月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与云原生数据库比较:特点、优势与选型建议
【5月更文挑战第26天】PolarDB是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以其计算存储分离、一写多读架构和数据一致性保障脱颖而出。与Amazon Aurora和Google Cloud Spanner相比,PolarDB在中国市场更具优势,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和需要严格数据一致性的应用。企业在选型时应考虑业务需求、地域、读写比例和兼容性。PolarDB作为优秀解决方案,将在云原生数据库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158 1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安全策略:强化数据库防护的多维度措施
【5月更文挑战第24天】PolarDB,阿里云的高性能云原生数据库,提供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SSL/TLS加密、VPC网络隔离、用户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监控审计,构建多层防护体系。通过角色权限、列级加密和审计日志等措施,确保数据传输、访问和存储的安全。建议定期审计、更新系统、安全培训和备份策略,以增强数据库安全性。
131 2
|
1月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数据迁移实战:平滑过渡至云原生数据库
【5月更文挑战第24天】本文介绍了如何平滑迁移数据至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包括迁移准备、策略选择、步骤、验证及示例代码。通过需求分析、环境准备和数据评估,选择全量、增量或在线迁移策略。使用数据导出、导入及同步工具(如DTS)完成迁移,并在完成后验证数据一致性、性能和安全。正确执行可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
130 1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开源】PolarDB 与 AI 融合:智能数据库管理与预测性维护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PolarDB结合AI,开创数据库管理新纪元,实现智能优化、资源预测与分配、预测性维护。通过AI算法提升查询效率,动态调整资源,提前发现故障,增强安全。示例代码显示如何用AI预测查询时间。面对挑战,持续学习改进,未来二者融合将为数据库管理带来更多创新与竞争力。
124 0
|
1天前
|
SQL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
1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
1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