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IT巨头数字化转型on the way,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云”?

简介: 关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你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本狮认为,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计算的“在线”。

微信图片_20211230214004.jpg


最近几年,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的IT概念一年一个,没有点儿功力还真看不懂了。

说到底,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IT技术的应用,无论哪个概念,还是IT技术应用的深化和模式的变革。

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无论技术听起来多高大上,只要短时间内看不到它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能性,随后就会被被束之高阁、慢慢冷淡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就因战胜国际象棋大师而备受追捧。与此同时,理论研究也成果多多,但业界没有找到现实中杀手级的应用,以至于它到20年后的今天,才被人重新提起。

事实上,根据这个万年不变的通用规律,“云计算”才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话题。

在“云计算”正在成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今天,它正像“电”一样,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最基础不过的社会需求,并且会慢慢成为变成国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支持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互评狮今天所说绝不是危言耸听,其中原委,且听我一一道来。



从计算机到计算


关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你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本狮认为,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计算的“在线”。

互评狮还是用“电”来打个最简单的比喻给你说明,19世纪下半叶,你要用电需要自己装台发电机,你要建个纺织厂得自己有个发电站,这就相当于过去,每个IT公司都要在传统设备提供商那里买一台服务器,以满足自己的计算需求。

然而这其中有很多相通的弊端,还是以“电”为例,自建电站成本过高,有时甚至超过见一个普通的工厂;而一旦工厂倒闭、发电站报废、也不会有人来回收,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其低效和风险显而易见。这和斥巨资买一台大型服务器是一样的。

用电的情况直到1882年才得到好转——被后世称为“发明大王”的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美国纽约珍珠街建设了拥有6台发电机的发电厂,这座发电厂虽然只有30千瓦的容量,仅能提供城市照明的用电量,但却是电力第一次真正在人类生活中作为公共服务使用,这就是公共电网的雏形。

微信图片_20211230214009.jpg

而“照明”只是人类最低级、最基础的用电需求之一,这就像是“搜索”其实是“计算”里最初级的阶段,当我们在搜索框键入关键字,敲下回车的一刹那,大概要消耗8瓦灯泡点亮一小时的耗电量,背后是数万台服务器瞬间提供计算支持,这些听起来繁复与恐怖的计算过程都通过网络在一个你不知道的数据中心实现了,这个可以看作云计算的雏形。

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加,需要的电量远超过“照明”这种最简单的用电形式,慢慢的,公共电网成为国家的标准配置,出现了国家电网,你就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电能在线”的实现。

类似的,在“计算”层面,你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复杂,你要登陆淘宝网购、要刷微博、给微信好友发语音、在朋友圈发短视频、刷新各种新闻客户端,甚至用手机看视频,所有这些都消耗了远超于本地设备所能承载的计算量,此时,计算规模就变得无比庞大,庞大到需要局的数据中心来承载。

将计算规模化,在线化,可以理解为云计算。

那么,为什么本狮认为“云计算”到了提上日程的时候?

那是因为,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恰在真正的“云计算”形成前,就像当初公共电网形成之前。谁能先把它落地,谁就能抢占话语权。

就像曾经,英国最早发明了“电”,将其作为公共服务却比美国晚了很多年,为它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有时候,事物之间的区别,不是由它的物理形态决定的,而是由它的服务形式决定的!


哪种云代表未来?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IT公司将“云计算”具像化为建创数据中心,大家对于购买计算机或服务器的热情,远远大过使用云计算。这就像是以为购买更多的柴油发电机就可以解决你家里夏天的用电问题,是个巨大的误区。

互评狮观察到,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在当今的数字化商业世界中,为了在高度互联的设备、服务和数据世界中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推动创新并且寻找新的创收机遇,“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了IT圈子里的一个热词。随之而来的,“云”正快速成为通用的计算模型。

或许是因为,数字化转型会引发一系列跟数据有关的安全、存储、分析、处理等问题,只有有了云,这些问题才会有最基本的保障。因此,云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它也将成为整个IT基础架构的核心。

在5月23日的英特尔“云游日”CIO讨论会上,IDC企业服务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赵潇提出内部的一个观点,即“每一项新兴技术,从诞生到成熟一般经过五个阶段,目前中国的云市场大概是处在一个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阶段”。

微信图片_20211230214013.jpg

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各行各业一些领先的企业,或者对于新兴技术接受度比较高的企业,已经在开始做一些实践”,目的是形成“云协作”和“标准化”,最终会形成一个多云的混合架构。

在所有的形态中,IDC将云划分成五种部署模式,其中最常见的两种,一种是自运营的私有云,即纯粹意义上的私有云,只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如华为私有云服务就是个典型案例。

第二种是纯粹意义上的公有云,分成IaaS、SaaS和PaaS三种,我们平常使用的百度网盘和腾讯微云都是公有云。

微信图片_20211230214016.jpg

在中国市场上,IaaS占70%以上,而PaaS、SaaS,由于会更贴近用户的核心数据和应用,很难被用户接受。这就使得,即使有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要采用公有云,最多也就是一些非核心的业务。

本狮认为,鉴于私有云建立成本较高,共享性低;公有云在安全可靠性和数据所有权上都存在不确定和争议。无论是从政策还是市场角度来说,它们都不会是下一个阶段“云”的主流唯一形态。

因此,互评狮想着重强调“混合云”——本狮和赵潇观点一致,认为“对于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的企业来讲,混合云是向云迁移的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

当然,企业云部署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种部署模式能够适用于所有企业,云部署在实施时所使用的技术仍在不断变化中,这使得企业很难确定该如何优化云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

英特尔有一个白皮书,叫做《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之间均衡分配架构》,从全球的架构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系统分析解释一个企业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云部署模式。

互评狮建议,真得希望进入云部署而又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的IT公司,不如找来看一下。

限于篇幅有限,本狮从中提出“混合云部署战略三部曲”,以供参考。

混合云部署战略可分三阶段:一是业务决定模式,二是合理放置负载,三是放眼未来生态。

第一阶段:业务决定模式

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从企业规模、成熟度、从IT团队的规模和能力、财务战略、服务用户的位置等等这些因素去考虑。其中比较值得强调的三点:一是从企业的规模;二是自身团队的能力;三是是资本支出或者运营支出。

第二个阶段:合理放置负载

需要从性能、安全、集成、数据量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前两个维度一般是企业考虑的优先级最高,集成则主要是指新兴的架构跟传统架构之间的集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放眼未来生态

如建成行业云云平台,以某一个企业为中心,加入与这个行业业务有关的合作伙伴,包括用户、供应商等,共同使用这个以业务为中心的生态。

不管怎样,本狮坚持认为,混合云由于自身的一系列优势——能够提供最具吸引力的价值和灵活性,能够满足多样化企业工作负载的不同需求,满足企业对平衡快速扩展和敏捷性的需求,并且帮助企业保护核心关键资产,已经成为了商业创新的必经之路。

那么,在诸多IT企业还对如何布局“混合云”一筹莫展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优秀案例呢?


英特尔的云生态布局

谈到混合云的布局,就不得不提英特尔,它的案例值得很多IT公司借鉴。

作为最早进行云布局的IT巨头之一,英特尔从2000年开始对云计算进行研究,当时,英特尔的虚拟化率只有12%。

从2008到2010年起,英特尔开始进行云的改革,从传统的IT向基于云计算的IT进行转换,尝试了私有云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开源私有云、商业化私有云,并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尝试了一些项目的IT解决方案,去验证如何从传统的IT向基于云计算的IT进行转换。

一直到2010年,云计算才开始兴起,云计算虚拟化率突然有了显著的提升,此时的英特尔数据中心有42%的服务器都进行了虚拟化。会上,英特尔提出,未来英特尔的云计算虚拟化率甚至会超过85%。

并且,英特尔云服务的提供时间也在显著缩短,从最早的花费几个月来安装一批机器,到现在可以按需提供所有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这也是英特尔IT走向混合云2.0的目标之一。

但是,由于公有云的互通性(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服务之间怎么进行交互、怎么迁移)和API接口的开放性等困难,英特尔还更倾向于用私有云来托管服务。

尽管如此,英特尔依然坚持把15%的应用用于公有云的环境中。

而本狮认为,英特尔在公有云的选择标准上,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控制管理

对于最重要的成本控制问题,一方面,英特尔会倾向于把一个试验性短期项目放在公有云环境里面,以节省IT成本。另一方面,在地域选择上,由于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更广,云服务器的地点更多,会采用就近原则,把某些安全性不高的服务放在公有云环境里。

第二:应用需求

如果英特尔的IT部门一时无法满足某些应用的某些定制化的需求,诸如在程序入口要调用某些脚本,或需要某些硬件的支持,英特尔会推荐把它部署在公有云的环境中。

以英特尔产品开发部门为例,他们的服务可能需要某一个型号的GPU的支持,但英特尔IT的数据中心领域正好没有这样特定型号的GPU,就会咨询其它云服务提供商,把服务放在他们的公有云环境里面。

第三:容量能力

英特尔在部署某些服务时,因为事先不会知晓这个服务爆发点在哪里、访问量有多少,会把这个服务先在公有云运行一段时间,测试它的峰值访问量,保证在部署资源的时候有心理准备,留有足够空间。

第四、高度可用性

在处理商业数据(涉及销售、财务、报表的数据)时,一般需要一年中有99%的online状态,即365天乘以99.9%,一年只有53分钟的时间可以宕机。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怎么通过混合云的方式来保证云服务的高可用性呢?

英特尔会把云服务的两个实例托管在英特尔私有云环境里面,再把某一个实例托管在公有云的环境里面,通过主动、被动相互备份的方式做灾难恢复和备份,或者通过负载均衡,把请求的一部分分发到私有云的环境,一部分分发到公有云的环境,保证即使私有云这边完全宕掉,一时数据无法恢复,仍然用在公有云环境里面的服务,减少一年里面宕机的时间,达到服务的高可用性。

在会上,英特尔高级软件工程师单徐梅表示,英特尔IT可以用以下六点概括:

微信图片_20211230214022.jpg

1、按需自助服务: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创建自己的虚拟环境,选择CPU、存储、网络带宽的不同配置,为自己的服务进行搭建环境。

2、云环境随时随地可访问:不管用户设备的尺寸和性能如何,用户都能始终访问云资源。

3、资源集合:将所有存储网络、计算资源作一个池化分布,有新用户请求进来时可分配相应资源;当该用户不需要时回收资源;再有新用户进来时,还可以再把资源分给下一个用户。

4、弹性云:保证云环境有伸缩性,当服务有爆发点的时候,云环境能够把资源配置跟上,当业务访问量不高时,可以撤回资源,节约成本。

5、可管制的服务:无论是云管理员还是云用户,都能随时知道资源使用率,以便对资源做更好的规划以及优化。

6、多租户共享模型:多个用户可以并行使用云计算的资源,还能确保资源之间的信息是相互隔离的,充分保护信息的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

当然,互评狮能提供给你的行业参考非常有限,即便有如英特尔这样优秀的案例在先,探索自己的云部署依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试错,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但历史竟要告诉我们,无论选择哪一种,你都要开始了。科技世界瞬息万变,你今天被落下了,你就可能永远都被落下了。

相关文章
|
9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浅谈信息化,数字化,元宇宙,未来IT行业的机遇
浅谈信息化,数字化,元宇宙,未来IT行业的机遇
|
11月前
|
测试技术 新制造 定位技术
航天工业的IT领导者谈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经验
航天工业的IT领导者谈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经验
|
存储 固态存储 文件存储
传统IT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看到一份IDC机构受Dell和Intel委托编写的商业价值白皮书,其实说明白了,这白皮书就是用来给Dell做宣传的材料。在本文,只是给大家截取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IT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共同发展的三种方式
IT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共同发展的三种方式
200 0
|
存储 传感器 监控
制造业全链数字化业务转型实践| 阿里云Lindorm与Intel、OSIsoft共建IT & OT超融合工业数据云
近日,阿里云Lindorm与Intel、OSIsoft推出了面向工业物联网信息经济(Infonomics)的IT & OT超融合工业数据云解决方案。方案通过云端打通阿里云、Intel的IT技术积累和OSIsoft的OT经验能力,实现对传统技术供需关系的超越,打造数据链和价值链混搭方式连接企业和供应商的开放、安全、共享的制造业数据云社区生态。
10418 0
制造业全链数字化业务转型实践| 阿里云Lindorm与Intel、OSIsoft共建IT & OT超融合工业数据云
|
人工智能 运维 供应链
企业IT数字化转型之道 ——端点企业数字化平台(Dice)亮相山东CIO大会
6月22日,由山东CIO联盟主办的“2019山东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暨山东CIO年中大会”在山东青岛顺利举办。本次大会,围绕“人工智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展开,共吸引了200多家知名企业参会。 从大数据到快数据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是产品价格、产品易用性等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业务创新性的竞争。
4173 0
企业IT数字化转型之道 ——端点企业数字化平台(Dice)亮相山东CIO大会
|
存储 运维 监控
阿里云原生Lindorm TSDB数据库,驱动工业IT&OT超融合数字化系统升级
阿里云 Lindorm 数据库面向工业场景的最佳实践案例。
596 0
阿里云原生Lindorm TSDB数据库,驱动工业IT&OT超融合数字化系统升级
|
存储 人工智能 供应链
IT领导者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五个步骤
当今的企业需要进行转型以具备新的数字能力,使其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喜好,增加其经常性收入,或成为以AI为主导的组织。所有这些场景都需要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工作,包括从产品策略到技术架构,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环节。
217 0
|
网络安全 智能硬件
使IT引领数字化转型
使IT引领数字化转型
169 0
使IT引领数字化转型
|
存储 监控 新能源
「CXO Insight」: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IT角色转变
「CXO Insight」: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IT角色转变
「CXO Insight」: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IT角色转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