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迁移到云端的趋势

简介: 系统迁移到云端的趋势

如今,云计算的重要性和混合IT的转变推动了各行业组织将系统基础架构从物理数据中心迁移到云端。最近发布的2017 “SolarWinds趋势报告”的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组织将应用程序,存储和数据库迁移到云端超过了任何其他IT领域。

image.png

这可能并不奇怪:云计算是传统IT的令人兴奋的替代品,人们期望组织在未来几年推动云计算发展。然而,与云计算和混合IT相关的实施和挑战的模式开始出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云计算中的基础架构。以下介绍系统迁移的三个新兴趋势以及它们对云计算策略的影响。

 

迁移到云端...然后返回?

 

据报道,95%的IT专业人士报告说在过去一年中将其部分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尽管这是一场惊人的云竞赛,但只有35%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安全性/合规性或性能问题,在过去一年内,他们最终将工作负载从云端转移到内部部署的数据中心。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应用程序首先迁移到云端?大多数组织现在已经实施了某种形式的虚拟化战略,这使得云计算的升级更加可行。但是更可能的是,这些应用程序和其他系统基础设施只是出于组织云迁移的热情。当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需要扩大规模,并且成本,资源和管理限制不再适用时,企业业务移动到像云端之类的需要扩展的弹性平台,而这样的平台来对于许多人说很诱人,却忽视了一些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很容易被云计算的好处所迷惑,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量都是采用云计算的绝佳选择。最终这一趋势表明,在迁移之前需要预测试,并考虑工作负载性能以及安全性因素,这应该是任何迁移策略的基石。为了更好地与业务领导合作,并避免意识到太晚,工作负载在云计算中表现不佳,组织应该尽早(而且经常)参与云对话。

 

首先,组织应该准备好在迁移之前正确测试任何工作负载、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以准确地评估它将如何在云计算中执行,以及云服务提供商(CSP)将需要哪些支持。应该采用一个全面的监控工具,不仅可以了解组织的内部部署系统,还可以提供云内部系统的可见性,以帮助建立基准性能指标,从而更轻松地识别工作负载是否属于“本地”或“云端”。

 

没有可见性或控制,没有服务

 

为了成为一个IT专业人士,需要做好三件事情:责任,问责制和权威。前两个是组织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在混合IT时代,权威则是组织不断奋斗的目标。事实上,超过一半的IT专业人士报告说,对基于云计算的工作负载性能的控制不力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并且迁移到云端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

 

当工作人员考虑到对工作负载控制和行使权限时,其最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当在云计算中的工作负载遭遇性能下降时,尽管其拥有的系统和警报表明一切都很正常,但云计算提供商坚持认为问题并不是来自他们的服务。那么谁对此负责,而且如何验证所猜测的实际上是云服务提供商(CSP)的问题?

 

与权威一样重要的是可见性。如果工作人员能够看到问题,并将其传达给供应商,甚至最细微的细节,那么这是一个更快的解决途径,从而缓解了将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中的一些压力。为此,“信任但验证”应该是未来一年IT专业人士的口头禅,因为组织致力于确定如何最好地维护云中承载的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的控制和可见性。通过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常提供的综合混合信息技术监控来确保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数据和可见性,以真正了解云中的工作负载以及性能的原因,这一点至关重要。

 

工作人员还应该与业务领导者合作,制定多区域策略或多云策略,以避免由于单点故障而导致云端灾难性停机。请记住:在云端出现之前,人们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非现场数据中心供应商那里得到了相同的教训。最好的结果是安全而不是抱歉,因此组织需要确保有一个管理和监控策略来保护自己的数据,并提供强大的最终用户体验。

 

从来没有停止学习

 

人们如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采用新技术,如何运作,如何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这些技术。复杂性仍然是云采用的障碍,也是那些已经迁移的企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而且根据2017年的报告,许多管理人员承认,他们认为企业的IT专业人员无法成功完成当前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技能不能被教导,学习和实施,以便更好地配备企业管理混合IT环境,并监督云中的系统迁移。回想一下当工作人员首次成为IT专业人员时,当时是如何熟练操作的:尝试构建一个单一的实例,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的,然后尝试再次构建。回溯到IT职业生涯的初始之时,开展了更多的实践,仍然使案例更加完美。毕竟,专业人员还应该寻找机会,使用其已经拥有的供应商工具中包含的新功能,例如自动化功能,或者尝试将内部测试服务器迁移到云端,以便更好地了解升级和迁移技术工作。

 

技术抽象的速度并没有放缓。对于企业而言,IT专业人士重要的是找到“快速失败”(这并不意味着实际失败,而是尽可能快地发现故障点)。这涉及不断测试和实施新的解决方案,因为在当今的按需环境中,无论从何处托管或交付应用程序服务,预期可用性,持久性以及最终用户的可接受响应时间都是可以预期的。这需要全面了解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迁移的技术。应该一步一步地探索尽可能多的技术途径,如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计算,这将获得有意义的可用技能,从而推动更加积极,高效,有效的云计算战略。

 

结论

 

人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工作时代,各种组织正在应用云计算,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劳动力的需求。在展望未来IT转型时,技术抽象的速度将会增加系统迁移和混合IT复杂性,要求工作人员与其企业为管理和监控要求的转变做好准备。系统迁移到云计算的上述趋势不仅有助于现代混合IT组织,管理企业的IT专业人员,而且为企业在制定云战略时进行评估和利用提供重要的考虑事项。

相关文章
|
存储 域名解析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离线云监测系统OCMS软件
OCMS 是什么? OCMS ( Offline Cloud Monitoring System)是利用人们熟知的稳定可靠的第三方电子邮件、FTP 服务商提供的数据永久存储服务作为中间环节,监测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监测软件从服务器获取数据的以非实时在线的方式工作的无线监测预警系统。 具有数据可靠、部署快捷、操作简单、无需在线等主要优势和特点。
离线云监测系统OCMS软件
|
5天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运维
端到端的ECS可观测性方案,助力云上业务安全稳定
本文介绍了云原生时代保障业务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和挑战,重点探讨了阿里云ECS在提升业务稳定性、性能监控及自动化恢复方面的能力。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业务可靠性的三个阶段(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跟进);其次,分析了云上业务系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通过更实时的监测和自动化工具有效规避风险;接着,详细描述了ECS实例稳定性和性能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了即将发布的ECS Lens产品,它将全面提升云上业务的洞察能力和异常感知能力;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OS自动重启和公网带宽自适应调节等功能确保业务连续性。总结部分强调了ECS致力于增强性能和稳定性的目标。
|
4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从客服场景谈:大模型如何接入业务系统
本文探讨了大模型在AI客服中的应用。大模型虽具有强大的知识生成能力,但在处理具体业务如订单咨询、物流跟踪等问题时,需结合数据库查询、API调用等手段。文章提出用Function Call连接大模型与业务系统,允许大模型调用函数获取私域知识。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如何设计系统提示词、实现多轮对话、定义Function Call函数,并利用RAG技术检索文档内容。最后,展示了该方案在订单查询和产品咨询中的实际效果。
|
6月前
|
SQL 运维 安全
【产品升级】Dataphin V4.2重大升级:上线敏捷版,打通数据资产管理和消费,开启数据价值放大新篇章
Dataphin 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智能数据建设与治理平台,旨在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资产。在V4.2版本中,Dataphin敏捷版上线助力企业打造轻量版数据中台,打通数据资产管理和消费,陪伴企业迈入数据高价值应用新阶段。
2054 2
【产品升级】Dataphin V4.2重大升级:上线敏捷版,打通数据资产管理和消费,开启数据价值放大新篇章
|
canal SQL 弹性计算
实时数据及离线数据上云方案
本实验通过使用CANAL、DataHub、DataWorks、MaxCompute服务,实现数据上云,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同时把数据迁移到云计算平台,对后续数据的计算和应用提供了第一步开山之路。
|
存储 数据采集 运维
零改动,让物联网存量设备轻松上云
在物联网实际项目中,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整体业务都部署在阿里云上,但设备分散在不同平台,有的采用私有协议接入了本地设备管理系统,有些设备接入了运营商管理平台...
308 12
零改动,让物联网存量设备轻松上云
|
传感器 前端开发 物联网
IoT 存量设备 零改造,泛化SDK实现整体业务迁移上云
设备从电信AEP,移动OneNET,自建MQTT,华为IoT,腾讯IoT迁移到阿里云IoT方案
4610 0
IoT 存量设备 零改造,泛化SDK实现整体业务迁移上云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云维 - 灾备存储云端管控新体验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存储-混合云备份”推出的“灾备存储-云维”服务。用户可以使用云维服务,随时随地在阿里云控制台统一管控用户所有的灾备存储设备,灵活定制设备指标报警规则,带来了灾备存储云端运维的新体验。
1267 0
云维 - 灾备存储云端管控新体验
|
存储 人工智能 缓存
一键托管,阿里云全链路追踪服务正式商用:成本仅自建1/5或更少
随着互联网架构的扩张,分布式系统变得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组件开始走向分布式化,如微服务、消息收发、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分布式对象存储、跨域调用,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繁杂的分布式网络。
1118 0
一键托管,阿里云全链路追踪服务正式商用:成本仅自建1/5或更少
|
存储 数据采集 监控
一站式异构互通、整库迁移上云帮你应对数据采集带来的挑战
为什么进行数据采集?阿里云技术专家祁然带来日志数据上传的相关分享。本文主要从为什么进行数据采集开始聊起,进而重点说明了如何应对数据采集带来的挑战,包括一站式实现异构互通、提供整库迁移云上能力等,最后举例场景为大家演示了实验步骤实践。
21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