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这句魔性的泡面界广告词放在现在的手机行业也非常合适,尤其是今年。
下面这张图已经很好地总结了自 iPhone X 推出以来跟风者的数量。
当然,上面所说的广告词核心在于“不管你怎么模仿,但就是做不出我这个味儿”,而就目前来看,不管安卓厂商怎么模仿 iPhone X 的前面板设计,安卓版的 Face ID 始终遥遥无期。
不过最近有消息称,安卓厂商这次可能会集体放弃复制 Face ID 。
开发成本过高
据媒体 DigiTimes 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安卓厂商正有意将注意力转向“屏幕嵌入式指纹识别”,也就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这个改变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采用 3D 传感器的人脸识别模块成本太高,而厂商们负担不起”。
今年的 iPhone X 被称作史上最贵 iPhone ,不谈苹果对于 iPhone 的市场定价策略,iPhone X 顶部“刘海”区域里的原深感摄像头(TrueDepth Camera)是导致 iPhone X 售价近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仅仅开发出硬件还远远不够,苹果为了实现 Face ID,特地开发了一个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还请了好莱坞特效面具公司制作大量人脸模型,以此来训练神经网络,保证安全性。
和苹果不同,安卓阵营最集中的战场还是 2000~3000 元的这个价位,并且由于安卓机更新迭代更加频繁,价格跳水严重,因此也不可能像 iPhone X 那样给苹果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越加成熟的屏下指纹
去年的 MWC 2017 大会上,VIVO 展示了全球首款搭载屏下指纹识别工程样机,同时还支持水下指纹识别。
但可惜,当时 VIVO 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所使用的是高通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在功耗和识别率上与传统的电容识别仍有一定差距,导致屏下指纹手机无法量产。
而在今年的 MWC 2018 大会,VIVO 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得到升级,这次选择与 Synaptics 合作。
“利用光电反射技术,穿透 0.68 毫米玻璃盖板到达 OLED 屏幕,最后再到指纹处理器,从而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并且在湿手状态下也能操作,官方称解锁速度只需 0.6 秒。
另外,识别区域从手指大小扩增到了屏幕的三分之一,并支持多指纹同时识别,在安全性上也比传统指纹识别技术有所提高。
而高通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也在进步。DigiTimes 表示:
高通的指纹传感器的单价是传统指纹传感器的三倍,但它的模块厚度只有 0.44 毫米,可以穿透 800 微米的覆盖玻璃,而传统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的玻璃厚度只有 200 至 300 微米。
有消息称,今年下半年,华为推出的 Mate 11 也很有可能搭载高通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可能是做不出来而已
虽然我们从成本等多方面来分析安卓厂商为什么会决定放弃复制 Face ID ,但可能最终的原因还是:别的厂商还真暂时做不出 iPhone X 那样的摄像头硬件和软件算法。
至少从目前市场上搭载“人脸识别”的安卓手机来看,是这样的。
作为安卓阵营里的“机皇”,三星上半年的旗舰 S9 系列依然没有用上类似 iPhone X 那样的原深感摄像头,而是常规的 2D 人脸识别技术,再用“虹膜识别技术”作为暗光环境下的补充。
也就是因为这样,三星 S9 的人脸识别体验远不及 iPhone X ,其衍生的 AR Emoji(通过算法分析用户 2D 图像,再绘制出超过 100 个面部特征,创建能实时反应和模仿用户表情的 3D 模型)也并没有 iPhone X 上的 Animoji 来得生动。
尽管近几年大家喜欢吐槽苹果创新能力严重下降,但就目前来看,iPhone 依旧领先竞争对手。
2015 年,苹果推出的 iPhone 6s 的屏幕首次采用 3DTouch 技术,在原有的 Force Touch 轻按、轻点的基础上,新增了重按这一维度的功能。
3DTouch 技术的加入,让 iPhone 多出了类似于 PC 的右键功能,在推出之初,被当作鸡肋功能的 3DTouch 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例如:用力按压相机可以快速进入拍照、录视频、自拍;按微信可以快速打开扫一扫、二维码等。
而目前比较流行的吃鸡手游在操控上也应用了 3DTouch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手机玩 FPS/TPS 游戏的反人类操作设计“。(当然,我认为体验依然不好)
目前,已经有不少安卓机也使用了类似的技术,比如魅族 Pro6 ,金立 S8 和小米 5S 等等。因此,“放弃复制 Face ID ”这个想法可能只是暂时的,最终结果,也许会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和 3D 人脸识别共存。
不过在这之前,安卓大佬们能不能别跟风刘海屏了。。。你又没有 Face 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