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过去四十年分为五个重要的技术发展阶段,从时间轴上我们把它切分为:1980 - 2000,2000 - 2005,2005 - 2010,2010 - 2020 以及 2020 - 2025。物联网属于第五个阶段,从过去看未来,所以我们先回顾下整个技术发展史,先来看下前四个阶段分别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发展?在技术应用上的主要场景是什么?主流的应用形态是什么?诞生了什么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在 1980~2000 这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阶段。计算机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数据,对提升流程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阶段的应用主要是企业信息系统。这个阶段诞生了很多专为企业服务的科技公司,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商业产品。应用系统的数据主要存储在数据库内,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为主,这一阶段是关系数据库理论和产品的成熟期,诞生了像 Oracle、IBM DB2、微软 SQL Server 等商业数据库产品。
在 2000~2005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技术的初始发展阶段。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更有效的传递,所以这个阶段诞生了大量门户类的网站,也就是 Web 1.0 时代。LAMP(Linux+Apache+MySQL+PHP) 是当时最流行的建站技术,是一个完全由开源产品组合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仍以关系数据库为主,MySQL 以其开源和低成本的优势替换商业关系数据库,得到大规模的应用。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搜索引擎作为一个新的应用形态诞生。搜索引擎是首个面临大规模数据处理挑战的互联网应用,Google 作为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首创了很多大数据处理技术。大家熟知的三驾马车(GFS、Mapreduce 和 Bigtable),奠定了未来十年 NoSQL 和 Bigdata 技术的发展基础。
在 2005~2010 这个阶段,随着个人 PC 得到普及,以及接入互联网的成本逐渐降低,接入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新的应用形态因此诞生,一是人们不再仅满足于从互联网上单向获取信息,更渴望在互联网上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于是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发展;二是围绕『人群』的应用,一些 B2C 或 C2C 的电商网站开始发展。这个时代就是所谓的 Web 2.0 时代,『人』作为新的数据源开始在互联网上产生大量数据。这个阶段诞生了一些超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在电商和社交网络领域。这些公司面临着如何支撑如此大规模数据在线服务,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的挑战。彼时还没有成熟可用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些公司不得不开始自研系统的开发,所以之后流行的一些 NoSQL 和 Bigdata 系统都是诞生或孵化自这个时代的超大体量互联网公司,比如 Hadoop 最早在雅虎内部孵化,Cassandra 最早是应用在 Facebook 的收件箱搜索场景。
在 2010~2020 这个阶段,随着 4G 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网,移动应用可以覆盖到更广的人群,渗透到更多的生活场景,比如支付、打车等。传统互联网应用逐步向移动应用形态转换,产生了大量应用搭建的需求,云平台作为低成本、易接入的数据中心被更多企业接受,这十年也是云计算发展的黄金十年。云计算彻底改变了应用的运行环境,与传统 IDC 不同,在这个运行环境中,计算、存储等资源是池化的,可弹性获取多类型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基于云的弹性资源构建的应用即『云原生』应用,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数据库产品基于云原生构建,而为了拥有弹性可扩展能力,分布式技术也得到大量的使用。现代的新的大数据和数据库产品,分布式和云原生一定是必备的能力。
最后在 2020~2025 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能看到 5G、IoT 技术逐渐成熟,又会诞生一个新的应用形态即物联网。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包括车联网、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等。
总结下过去几十年的技术和产品演进的规律:基础设施技术 -> 信息化范围变大 -> 更多场景、更大数据规模 -> 技术和产品发展。
-
每个阶段都是由一个『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作为起点,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是让信息化的范围进一步变大。比如互联网让应用能与更多终端连接,移动互联网直接打破了终端这个壁垒,直接让应用能与更多人连接,而物联网会把更多设备也加入这个连接。
-
随着信息化的范围变大,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诞生,同时更大数量的『个体』产生更大规模的数据,成为基础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基础技术会落后于应用形态发展。但随着分布式技术和云计算的普及,基础技术演进和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可以看到基础技术产品形态的变化,从最早的商业型产品,到开源型产品,再到现在的云原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