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周我写了三篇有关阿里云无影云桌面的“体验”,分别就无影云桌面的开通、日常使用、以及管理进行了介绍,对无影云桌面不甚了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分享。
其实云桌面这个产品不是什么新东西,从几年前虚拟化服务器开始大行其道时,就有很多的厂商希望将虚拟化服务器的概念迁移到桌面端,由此早期诞生了很多的VDI(虚拟桌面技术设施)产品,后来有一些VDI产品也尝试以公关云的形式进行售卖,但这些产品最终破圈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那么无影云桌面和那些产品相比有何特殊之处呢?
其实阿里云的这个云桌面在“无影”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我们还有客户使用过,是一个短期的测试项目,开发团队要对位于上海的服务器进行开发和测试,从大连本地连过去延迟比较大,比较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就在上海为这个测试小组临时开通了一组云桌面,结果体验良好,以至于很快这个项目就顺利结束了,这一组云桌面也就结束了自己使命。
当时的阿里云桌面就和市面上一众toC的云VDI不同,阿里云桌面明显是一个toB的产品,也就是说对于客户来说可以更个性化的去定制自己的桌面环境,并且和自己的现有IT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后来随着“无影”云终端的推出,阿里云桌面也升级成了无影云桌面,但其toB的基因没有变。
后面我们也遇到过几个类似的项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些企业在将C/S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迁移上云时都会遇到一体验上的问题:像我们东北地区的客户上云时可选择的地域无非是华北一(青岛)、华北二(北京)、华北三(张北),这三个地域都是跨省的,网络的延迟较高,在数据库访问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来回的数据发送和确认,因此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对于这类客户我们一般都会推荐使用云桌面来将客户端和服务器一道迁移上云,最终都会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的关键业务应用开始上云,对于云上云下互联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就像这几天我们的一个机构客户上云项目中专线成本占到了整体上云成本的2/3以上,这还是采用百兆专线的情况,没办法,谁让我们上云都需要“跨省”呢。
假如使用无影云桌面,在打通了桌面工作区和服务器所在的VPC后,随手一测就是千兆带宽,而且最关键的是当服务器所在VPC和云桌面工作区在同一地域时,互联的成本为“零”。
下图为云桌面通过内网访问同地域的阿里云服务器:
(99.3M Bytes/s 约为千兆bits/s)
再介绍一个场景:在高性能集群中,除了负责处理数据的计算节点之外通常还需要对运算结果进行解算的解释节点,这些解释节点通常都需一定的GPU处理能力,而且经常都需要运行Linux操作系统,恰好,无影云桌面能够支持这种略显特殊的应用场景。
因此,我觉得阿里云的这个无影云桌面的本质并不在于提供了云上的VDI这么简单,关键的关键恰恰是阿里云目前能够提供的一整套完整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云桌面一起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完善的以云为核心的IT基础架构,客户端的搬迁上云能够补全这个架构的最后一块拼图。
尤其在当前的防疫形式下,构建一个这样不需要聚集、不需要出门即可使用的“全云端IT架构”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