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l or Push?监控系统如何选型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简介: 本文主要介绍了监控系统中最纠结的Pull or Push选择问题,笔者结合数年的实际经验以及遇到的各类客户场景对Pull和Push的各类方向进行了比对,仅供大家在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参考,也欢迎大家留言和讨论。

形形色色的监控系统

监控一直是IT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问题的发现以及辅助性的定位。无论是传统运维、SRE、DevOps、开发者都需要关注监控系统并参与到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从最开始大型机的作业系统、Linux基础指标,监控系统就已经开始出现并逐渐演进,现阶段能够搜索到的监控系统不下于上百种,按照不同类别也有非常多的划分方式,例如:

  1. 监控对象:通用型(通用的监控方式,适应于大部分的监控对象),专一型(为某一功能定制,例如Java的JMX系统、CPU的高温保护、硬盘的断电保护、UPS切换系统、交换机监控系统、专线监控等)
  2. 数据获取方式:Push(CollectD、Zabbix、InfluxDB);Pull(Prometheus、SNMP、JMX)
  3. 部署方式:耦合式(和被监控系统在一起部署);单机(单机单实例部署);分布式(可以横向扩展);SaaS化(很多商业的公司提供SaaS的方式,无需部署)
  4. 数据获取方式:接口型(只能通过某些API拿去);DSL(可以有一些计算,例如PromQL、GraphQL);SQL(标准SQL、类SQL)
  5. 商业属性:开源免费(例如Prometheus、InfluxDB单机版);开源商业型(例如InfluxDB集群版、Elastic Search X-Pack);闭源商业型(例如DataDog、Splunk、AWS Cloud Watch)

Pull or Push

对于建设一套公司内部使用的监控系统平台,相对来说可选的方案还是非常多的,无论是用开源方案自建还是使用商业的SaaS化产品,都有比较多的可选项。但无论是开源方案还是商业的SaaS产品,真正实施起来都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给到监控平台,或者说监控平台如何获取到这些数据。这里就涉及到数据获取方式的选型:Pull(拉)还是Push(推)模式?

基于Pull类型的监控系统顾名思义是由监控系统主动去获取指标,需要被监控的对象能够具备被远端访问的能力;基于Push类型的监控系统不主动获取数据,而是由监控对象主动推送指标。两种方式在非常多的地方都有区别,对于监控系统的建设和选型来说,一定要事先了解这两种方式各自的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案来实施,否则如果盲目实施,后续对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部署运维代价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Pull vs Push概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为了节约读者时间,这里先用一个表格来做概要性的论述,细节在后面会展开: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Pull

Push

原理与部署

配置

原生中心化配置

端上配置,通过配置中心支持中心化

监控对象发现

依赖服务发现机制,例如Zookeeper、Etcd、Consul等注册中心

由应用、Agent自主上报,无需服务发现模块

部署方式

  1. 应用暴露端口,接入服务发现,原生支持Pull协议;
  2. 其他系统例如主机、MySQL、NGINX等中间件依赖适配器(也成为Exporter)去抓取指标再提供Pull端口
  1. Agent统一代理,抓取主机、MySQL等中间件数据推送到监控系统;Agent也可以作为转发器接收应用推送
  2. 应用主动推送到监控系统

扩展性

可扩展性

依赖Pull端扩展;需要Pull Agent和存储解耦(原生Prometheus不支持);Push Agent按照分片划分

简单,本身Agent可横向扩展

能力对比

监控对象存活性

简单

无法区分对象未存活的原因

数据齐全度计算

  1. Pull端和存储耦合部署时较简单
  2. Pull Agent分布式部署下较困难

较困难

短生命周期(Job、Serverless)/数据获取实时性

难以适用

适用

指标获取灵活性

On Demand按需获取

被动接受,需要一些过滤器额外支持

应用耦合性

应用与监控系统解耦,应用无需关心Push的对端地址、Push错误处理等

耦合性相比Pull较高

机器、人力代价

资源消耗

  1. 应用暴露端口方式资源消耗低
  2. Exporter方式资源消耗较高
  1. 应用推送方式资源消耗低
  2. Agent方式资源消耗较低(可同时采集多套系统)

安全性保证

工作量大,需要保证应用暴露端口的安全性以及Exporter端口的安全性,容易被DDos攻击或者出现数据泄露

低,Agent与服务端一般都进行带有加密、鉴权的数据传输

核心运维消耗

  1. Pull Agent稳定性与扩容
  2. 服务端稳定性与扩容
  1. 服务发现系统稳定性
  2. Exporter稳定性与扩容
  1. 网络连通性保障(反向连通性,跨集群、网络ACL)
  1. Push Agent稳定性
  2. 服务端稳定性与扩容
  1. 配置中心稳定性与扩容(可选)
  2. 网络连通性保障(正向连通性,较简单)


原理与架构对比

如上图所示,Pull模型数据获取的核心是Pull模块,一般和监控的后端一起部署,例如Prometheus,核心组成包括:

  1. 服务发现系统,包括主机的服务发现(一般依赖于公司内部自己的CMDB系统)、应用服务发现(例如Consul)、PaaS服务发现(例如Kubernetes);Pull模块需要具备对这些服务发现系统的对接能力
  2. Pull核心模块,除了服务发现部分外,一般使用通用协议去远端拉取数据,一般支持配置拉取间隔、超时间隔、指标过滤/Rename/简单的Process能力
  3. 应用侧SDK,支持监听某个固定端口来提供被Pull的能力
  4. 由于各类中间件/其他系统不兼容Pull协议,因此需要开发对应的Exporter的Agent,支持拉取这些系统的指标并提供标准的Pull接口

Push模型相对比较简单:

  1. Push Agent,支持拉取各类被监控对象的指标数据,并推送到服务端,可以和被监控系统耦合部署,也可以单独部署
  2. ConfigCenter(可选),用来提供中心化的动态配置能力,例如监控目标、采集间隔、指标过滤、指标处理、远端目标等
  3. 应用侧SDK,支持发送数据到监控后端,或者发送到本地Agent(通常是本地Agent也实现一套后端的接口)

小结:纯粹从部署复杂性上而言,在中间件/其他系统的监控上,Pull模型的部署方式太过复杂,维护代价较高,使用Push模式较为便捷;应用提供Metrics端口或主动Push部署代价相差不大。

Pull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在扩展性上,Push方式的数据采集天然就是分布式的,在监控后端能力可以跟上的时候,可以无限的横向扩展。相比之下Pull方式扩展较为麻烦,需要:

  1. Pull模块与监控后端解耦,Pull作为Agent单独部署
  2. Pull Agent需要做分布式的协同,一般最简单是做Sharding,例如从服务发现系统处获取被监控的机器列表,对这些机器进行Hash后取模Sharding来决定由哪个Agent来负责Pull。
  3. 新增一个配置中心(可选)用来管理各个PullAgent

相信反应快的同学已经看出来,这种分布式的方式还是有一些问题:

  1. 单点瓶颈还是存在,所有的Agent都需要去请求服务发现模块
  2. Agent扩容后,监控目标会变化,容易产生数据重复或缺失

监控能力对比

监控目标存活性

存活性是监控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也是最基础的工作,Pull模式监控目标存活性相对来说非常简单,直接在Pull的中心端就知道能否请求到目标端的指标,如果失败也能知道一些简单的错误,比如网络超时、对端拒绝连接等。

Push方式相对来说就比较麻烦,应用没有上报可能是应用挂了,也可能是网络问题,也可能是迁移到了其他的节点上了,因为Pull模块可以和服务发现实时联动,但Push没有,所以只有服务端再和服务发现交互才能知道具体失败的原因。

数据齐全度计算

数据齐全度这个概念在大型的监控系统中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监控一千个副本的交易应用的QPS,这个指标需要结合一千个数据进行叠加,如果没有数据齐全度的概念,若配置QPS相比降低2%告警,由于网络波动,超过20个副本上报的数据延迟几秒,那就会触发误报。因此在配置告警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数据齐全度数据进行综合考虑。

数据齐全度的计算也一样是依赖于服务发现模块,Pull方式是按照一轮一轮的方式进行拉取,所以一轮拉取完毕后数据就是齐全的,即使部分拉取失败也知道数据不全的百分比是多少;

而Push方式由每个Agent、应用主动Push,每个客户端的Push间隔、网络延迟都不一样,需要服务端去根据历史情况计算数据齐全度,相对代价比较大。

短生命周期/Serverless应用监控

在实际场景中,短生命周期/Serverless的应用也有很多,尤其是对成本友好的情况下,我们会大量使用Job、弹性实例、无服务应用等,例如渲染型的任务到达后启动一个弹性的计算实例,执行完毕后立马销毁释放;机器学习的训练Job、事件驱动的无服务工作流、定期执行的Job(例如资源清理、容量检查、安全扫描)等。这些应用通常生命周期极短(可能在秒级或毫秒级),Pull的定期模型极难去监控,一般都需要使用Push的方式,由应用主动推送监控数据。

为了应对这种短生命周期的应用,纯Pull的系统都会提供一个中间层(例如Prometheus的Push Gateway):接受应用主动Push,再提供Pull的端口给监控系统。但这就需要额外多个中间层的管理和运维成本,而且由于是Pull模拟Push,上报的延迟会升高而且还需要即使清理这些立即消失的指标。

灵活性与耦合度

从灵活性上来讲,Pull模式稍微有一些优势,可以在Pull模块配置到底想要哪些指标,对指标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二次加工;但这个优势也是相对的,Push SDK/Agent也可以去配置这些参数,借助于配置中心的存在,配置管理起来也是很简单的。

从耦合度上讲,Pull模型和后端的耦合度要低很多,只需要提供一个后端可以理解的接口即可,具体连接哪个后端,后端需要哪些指标等不用关心,相对分工比较明确,应用开发者只需要暴露应用自己的指标即可,由SRE(监控系统管理者)来获取这些指标;Push模型相对来说耦合度要高一些,应用需要配置后端的地址以及鉴权信息等,但如果借助于本地的Push Agent,应用只需要Push本地地址,相对来说代价也并不大。

运维与成本对比

资源成本

从整体成本上讲,两种方式总体的差别不大,但从归属方角度来看:

  1. Pull模式核心消耗在监控系统侧,应用侧的代价较低
  2. Push模式核心消耗在推送和Push Agent端,监控系统侧的消耗相比Pull要小很多

运维成本

从运维角度上讲,相对而言Pull模式的代价要稍高,Pull模式需要运维的组件包括:各类Exporter、服务发现、PullAgent、监控后端;而Push模式只需要运维:Push Agent、监控后端、配置中心(可选,部署方式一般是和监控后端一起)。

  •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Pull模式由于是服务端向客户端主动发起请求,网络上需要考虑跨集群连通性、应用侧的网络防护ACL等,相比Push的网络连通性比较简单,只需要服务端提供一个可供各节点访问的域名/VIP即可。

Pull or Push如何选型

目前开源方案,Pull模式的代表Prometheus的家族方案(之所以称之为家族,主要是默认单点的Prometheus扩展性受限,社区有非常多Prometheus的分布式方案,比如Thanos、VictoriaMetrics、Cortex等),Push模式的代表InfluxDB的TICK(Telegraf, InfluxDB, Chronograf, Kapacitor)方案。这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云原生的大背景下,随着Prometheus在CNCF、Kubernetes带领下的大火,很多开源软件都开始提供Prometheus模式的Pull端口;但同时还有很多系统本身设计之初就难以提供Pull端口,这些系统的监控相比而言使用Push Agent方式更为合理。

而应用本身到底该使用Pull还是Push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具体的选型还需要根据公司内部的实际场景,例如如果公司集群的网络很复杂,使用Push方式较为简单;有很多短生命周期的应用,需要使用Push方式;移动端应用只能用Push方式;系统本身就用Consul做服务发现,只需要暴露Pull端口就可以很容易实施。

所以综合考虑情况下对于公司内部的监控系统来说,应该同时具备Pull和Push的能力才是最优解:

  1. 主机、进程、中间件监控使用Push Agent
  2. Kubernetes等直接暴露Pull端口的使用Pull模式
  3. 应用根据实际场景选择Pull or Push

SLS在Pull和Push上的策略

SLS目前支持日志(Log)、时序监控(Metric)、分布式链路追踪(Trace)的统一存储和分析。对于时序监控方案是兼容Prometheus的格式标准,提供的也是标准的PromQL语法。面对数十万SLS的用户,应用场景可能会千差万别,不可能用单一的Pull或Push来对应所有客户需求。因此SLS在Pull和Push的选型上SLS并没有走单一路线,而是兼容Pull和Push模型。此外对于开源社区和Agent,SLS的策略是完全兼容开源生态,而非自己去造一个闭合生态:

  1. Pull模型:完全兼容Prometheus的Pull Scrap能力。可以使用Prometheus的Remote Write,让Prometheus来做Pull的Agent;和Prometheus Scrap一样能力的VMAgent也可以这样使用;SLS自己的Agent Logtail也可以实现Prometheus的Scrap能力
  2. Push模型:目前业界的监控PushAgent生态最完善的当属Telegraf,SLS的Logtail内置了Telegraf,可以支持所有的Telegraf的上百种监控插件

相比VMAgent、Prometheus这类Pull Agent以及原生Telegraf,SLS额外提供了最迫切的Agent配置中心和Agent监控能力,可以在服务端去管理每个Agent的采集配置以及监控这些Agent的运行状态,尽可能降低运维管理代价。

因此实际使用SLS进行监控方案的搭建会非常简单:

  1. 在SLS的控制台(Web页面)去创建一个存储监控数据的MetricStore
  2. 部署Logtail的Agent(一行命令)
  3. 在控制台上配置监控数据的采集配置(Pull、Push都可以)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监控系统中最纠结的Pull or Push选择问题,笔者结合数年的实际经验以及遇到的各类客户场景对Pull和Push的各类方向进行了比对,仅供大家在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参考,也欢迎大家留言和讨论。

对SLS技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

https://www.zhihu.com/column/aliyunlog

  • 更多SLS的系列直播与培训视频会同步到微信公众号与B站,敬请留意

  1. https://blog.sflow.com/2012/08/push-vs-pull.html
  2. https://steve-mushero.medium.com/push-vs-pull-configs-for-monitoring-c541eaf9e927
  3. https://giedrius.blog/2019/05/11/push-vs-pull-in-monitoring-systems/
  4. https://docs.victoriametrics.com/vmagent.html
  5. https://github.com/influxdata/telegraf
  6. https://sls.aliyun.com/
相关实践学习
容器服务Serverless版ACK Serverless 快速入门:在线魔方应用部署和监控
通过本实验,您将了解到容器服务Serverless版ACK Serverless 的基本产品能力,即可以实现快速部署一个在线魔方应用,并借助阿里云容器服务成熟的产品生态,实现在线应用的企业级监控,提升应用稳定性。
目录
相关文章
EMQ
|
存储 运维 监控
EMQX Cloud 更新:日志分析增加更多参数,监控运维更省心
近日,EMQX Cloud 发布功能更新:对「日志」模块进行了优化,新增多个分析参数,帮助用户进行更加有效系统监控与运维。
EMQ
226 0
EMQX Cloud 更新:日志分析增加更多参数,监控运维更省心
|
JSON 移动开发 资源调度
复盘node项目中遇到的13+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笔者之前陆陆续续接手过几个nodejs项目, 也参与过几个有点意思的nodejs开源项目, 最近把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做一个梳理, 避免大家继续踩坑.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254 0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监控
Kafka的灵魂伴侣Logi-KafkaManger(3)之运维管控--集群列表
Kafka的灵魂伴侣Logi-KafkaManger(3)之运维管控--集群列表
Kafka的灵魂伴侣Logi-KafkaManger(3)之运维管控--集群列表
|
SQL Prometheus 运维
Pull or Push?监控系统如何选型
对于建设一套公司内部使用的监控系统平台,相对来说可选的方案还是非常多的,无论是用开源方案自建还是使用商业的SaaS化产品,都有比较多的可选项。但无论是开源方案还是商业的SaaS产品,真正实施起来都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给到监控平台,或者说监控平台如何获取到这些数据。这里就涉及到数据获取方式的选型:Pull(拉)还是Push(推)模式?
Pull or Push?监控系统如何选型
|
弹性计算 运维 监控
基于Tag的自动化监控方案
简介: 关键词: 云监控,Tag,分组,应用分组,自动监控,redis监控,cloudmonitor-group,自动发现 随着企业云资产越来越多,每天生产销毁变更的资源也不在少数,企业用户对这些资产的管控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监控领域。
1396 0
基于Tag的自动化监控方案
|
存储 缓存 监控
Redis生态 生态工具使用场景|上下游产品联动 --子塘
内容简介: 一、Redis生态工具使用场景 1、迁移与同步 2、备份与恢复 3、数据管理 4、自治服务 二、上下游产品联动场景 1、Redis和数据库应用场景 2、Redis和大数据应用场景
Redis生态 生态工具使用场景|上下游产品联动 --子塘
|
数据采集 运维 监控
Elasticsearch 开发运维实战核心 Tips
Elasticsearch基础但非常重要的功能还有哪些? 0,有安全比裸奔重要! 1,模板template比mapping重要。 2,显式映射 strict mapping比隐式mapping重要! 3,别名重要! 4,结合业务选择甚至自定义分词器比使用默认重要! 请留言写下您的思考。 https://t.zsxq.com/MrjQrfM
142 0
|
存储 缓存 分布式计算
以友盟+U-Push为例,深度解读消息推送的筛选架构解决方案应用与实践
App推送在日常运营场景中经常用到,如:资讯类的新闻及时下发、生活服务类优惠券精准推送、 电商类的货品状态或是促销优惠等,通常开发者会根据运营的需求通过自建消息推送通道或使用第三方消息推送平台实现,但自建消息推送的开发成本和人力成本非常高, 很多App开发者选择第三方消息推送。今天就以友盟+消息推送U-Push,详细解读在海量业务背景下如何保证服务的稳定性以及功能丰富的触达服务。
以友盟+U-Push为例,深度解读消息推送的筛选架构解决方案应用与实践
|
监控 前端开发 BI
打造立体化监控体系的最佳实践——分布式调用跟踪和监控实践
本文将从分布式系统调用的复杂现状说起,具体分析调用链的三大使用场景,以及调用链的最佳实践,简述如何将调用链作为排查问题的核心,通过其可以将各类数据关联在一起,提高问题排查能力。
160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