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软件学院案例
——产教融合,建设新型产业学院。
学校概况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准部署“211 工程”重点大学,同时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2月,学校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
贵州大学定位于服务贵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新建了一批特色学院。其中,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核心智库。
校训: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业务背景及客户挑战
2012年,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中“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战略精神。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IT领域的人才缺口逐渐显现,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上。基于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大背景,贵州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2012年召开全省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大会,2014年开启大数据发展战略,信息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战略为贵州大学推动产教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2年前后,贵州省经济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产业处于停滞状态,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211高校,在贵州省政府的指导下,贵州大学需要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标准建设贵大软件学院,并对全省建设软件学院及前沿专业形成示范效应。
为助力全省信息产业发展,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如何在软件工程专业下构建更具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然而,面对IT行业的迅速更新迭代的产业发展,如何培养能够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难题,单纯靠高校一方的努力已经无法满足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开展产教融合势在必行。贵州省委书记也指出抓住机遇,把我省软件行业做起来。
基于以上,贵州大学面对的挑战有三:
挑战一:作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211工程”重点大学等称号,面对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外部环境,如何通过稳定的产教融合机制与发达地区链接,建设贵州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服务于贵州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形成示范效应。
挑战二:学校老师长期在校任职,离产业比较远。如何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前沿专业及构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精准的培养目标设定、可衡量的毕业要求、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相应的师资力量及实验条件建设等等。
挑战三:软件学院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与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然而高校教师更侧重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科学研究,在基础教学方面经验丰富,在企业实务与工程应用方面缺乏实践,对于新兴产业的企业实践经历更是少之又少,无法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许道云教授指出,“软件学院的建设单靠高校一方的努力难以达到全面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贵大的师资在学术领域很优秀,但是在实践方面比真正在企业工作的人员差距很大。我们需要前沿企业的长期、稳定的配合与支持。”
解决方案
慧科集团“贵州大学专项”团队与客户初步沟通后,贵州大学了解了慧科已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移动云计算专业、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专业、全国第一个互联网营销专业,认为慧科与高校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新专业建设的解决方案正是贵大软件学院所需要的。
慧科分析:“客户的需求有3个,第一是制定符合贵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课程体系,第二是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环境及企业实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第三落地当地运营团队,并且长期稳定补充具有大量实战经验的企业师资确保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需求,慧科作出以下对应行动: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根据长期建设前沿科技专业的经验,遵循“产出导向”的原则,慧科联合贵州大学一起,通过分析产业需求,充分考虑贵州本地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贵州大学招收学生及家长的诉求,基于贵州大学的办学基础与特色,确定了软件工程专业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软件工程专业下构建了移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互联网营销与管理等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并邀请行业专家、学术界专家、教育界专家研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确保方案可能被有效实施。(贵州大学人培方案一共调整了5个版本,客户表示慧科能够主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人培方案,是基于对学生和学院负责的态度)
2. 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双方联合建设支撑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以支撑日常实践教学。此外,慧科与贵州大学一起规划建设学生实训基地,以支撑慧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有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作为支撑,慧科采用“实例分析、实境训练、实战检验”三实的教学模式。
3.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及运营团队: 组建驻扎在贵州大学的专门的企业师资与运营管理团队,企业老师一方面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进行持续的跟踪和指导,辅导学生参与大赛,辅导学生实践项目,解决学生学习困难与疑惑,配合学校对于软件学院的管理。此外,在慧科北京总部的有着丰富产业经验的老师及时跟进产业发展动态,研发最贴近产业需求的课程内容,除了亲赴贵州大学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外,也周期性的通过师资培训等方式为本地企业老师赋能。本地运营团队作为沟通协调纽带通过书面报告、电话会议、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保障学校和慧科方面及时有效沟通,合作持续深入。
学校收益
一、 贵州大学成功建设符合国家和教育部要求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下开设移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交互设计等前沿方向,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四年培养后,软件学院学生在学生竞赛、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都有突出成果:
1) 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奖130余次,获奖人次超过了过去十年计算机学院总和。
2) 经过在校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校外集中实训的培养,学院学生大部分(超过95%)顺利进入各企业实习,2020年数据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8000元,最高年薪36万元,高出学校其他专业50%,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两个学生团队进行创业孵化,实现了从创新到创业的转变。
二、 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推动了专业和学科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结果中,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B-,在贵州大学所有专业中评级最高。学校在2019年“双一流”学科申报中将软件工程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纳入。
三、 贵州大学软件学院作为示范性学院,成为全省软件工程专业排名第一的“明星”学院。一方面作为重点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服务于贵州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软件学院成功探索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学院的培养新兴产业人才模式也被贵州电视台、中新网贵州站等全国、当地权威媒体报道。
四、 作为示范性软件学院,贵州大学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都将产教融合模式作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和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贵州省IT技术和大数据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服务全省大数据发展战略需求,为贵州省IT技术类产业注入了活力,贵州省政府评价贵州大学产教融合模式是做的“最成功”的一个。
学校评价
应用场景
场景一:地方上重点本科高校未开始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而所在省份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物联、5G等);
场景二:已开设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但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乏善可陈,学校或学院希望能够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上有创新、在合作成果上有突破;
场景三:已开设上述新兴产业学院,然而师资储备以及实验教学环境建设都比较匮乏,期待学院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能真正落地;
场景四:基于现在各个省份纷纷出台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文件,学校没有相关建设经验急需配合建设。
场景五:除上述情况外,如果有的学校还希望有大企业品牌背书,可以考虑将此案例结合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腾讯云互联网学院、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华为ICT(或其他名字)学院结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