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访谈实录与背后故事

本文涉及的产品
对象存储 OSS,20GB 3个月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偶然接受了一次阿里云聆听平台的电话访谈,顺便聊聊我跟聆听平台的故事、谈谈我对聆听平台的看法。

缘起

四月初的一天早上,突然接到一通来自杭州的电话。原来是阿里云聆听的同学,说是因为我在聆听上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相当一部分被阿里云研发团队采纳了。现在,聆听团队正在筹备【阿里云年度红黑榜颁奖典礼】,需要一些来自客户的声音,希望能做个简短的访谈。我刚好有时间,就答应了。

访谈实录

确实是非常简短的访谈,就3个问题:

1.请您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是XXX,目前在XXXX公司负责运维自动化、基础架构、DEVOPS等工作。我也是阿里云MVP。

2.请问您给阿里云提出的建议实现后,对您的业务有什么样的效果?

我使用阿里云有6、7年了,给阿里云提了不少建议,其中相当一部分被阿里云采纳并实现了。这些建议实现后,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比如,之前负载均衡服务是不能按照VPC网络里的ECS私服IP进行搜索的,在有数千台ECS、数百个SLB的情况下,当有SLB或者ECS要进行维护操作的时候,排查处理SLB就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排查一次耗费1个小时都算是效率高了,而且经常会出现遗漏出错的情况。我跟阿里云提建议后,阿里云很快就实现了,现在同样的情况,同样的事情,耗费5分钟就完全可以很方便的搞定,而且不会出错,效率提升几十倍。

再比如,我们使用阿里云容器服务kubernetes托管集群的时候会挂载OSS,挂载OSS需要accesskey。当有核心人员变动或者出现AK泄漏甚至安全制度本身就要求定期更换AK的情况下,ACK是不允许直接更新AK的。如果需要更新,那么就需要所有引用OSS的服务停止然后删除挂载卷,然后再重新启动,也就是所有服务要停止再重新部署。为了避免服务停止,我们当前使用新AK挂载新存储卷,然后所有服务使用新存储卷重新部署的方式。这个方案虽然可以避免停服,但是依然需要重新部署大量服务,也就意味着大量服务的变更,意味着大量的协调工作、变更操作和风险。这个方案对我们来说,实施一次少则数周,多则数月,工程量浩大。我也跟阿里云提了建议,目前已被采纳。这个建议若实现,那么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浩大工程,将在数分钟甚至数秒内轻而易举地完成,效率可提升几万倍。当然,我个人评估,这个技术难度应该不小,需要阿里云ACK和OSS的同事们一起协作努力。加油!

3.请问您比较关注阿里云哪几款产品?您对这些产品有什么样的要求或期待。

对于阿里云,我主要关注能快速给公司技术团队赋能的产品和技术趋势。

比如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 EDAS,可以借助阿里微服务框架HSF快速构建应用,同时无需自行撘建ZooKeeper、Eureka等微服务依赖,还内置了灰度发布、流量控制、环境隔离等企业级高级特性,可以让公司技术水平以较小成本快速得到提升从而支持业务的快速迭代和高速发展;

再比如Serverless应用引擎SAE,以应用的服务调用与分布式配置推送为视角,提供逻辑隔离的运行环境,可以基于命名空间在不同的环境间进行配置的隔离和同步,支持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一键启停开发测试环境,支持分批、灰度等多种发布策略,提供面向应用的实时监控等,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搭建和部署应用环境,获得应用可视化能力,快速聚焦问题,发现系统瓶颈,大幅提升诊断问题的效率。

类似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应用高可用服务ahas,提供架构感知、流量防护和故障演练能力;微服务引擎MSE,提供免运维的高可用ZooKeeper、Nacos和Eureka集群,几乎无需修改业务代码,开箱即用,可大大降低企业的基础架构运维要求和成本,使企业聚焦于业务实现,另外还有云效等。

阿里云这两年努力地把阿里体系内久经考验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产品进行重新孵化、开放,以PaaS平台提供给所有客户使用,成绩斐然。

希望后续能提供更多地相关产品的迁移升级工具、最佳实践分享和培训,帮助更多企业快速构建具有企业级高级特性的基础架构,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大规模、高可用、高弹性的技术支撑能力,支持业务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变化。

背后故事

说起聆听,还真挺特别的。我知道聆听,是阿里云服务支持同学告诉我的。作为阿里云至尊服务客户,我们在使用阿里云产品遇到问题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把问题往群里一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就会有客服同学、技术支持同学、研发同学在群里帮忙解答和支持。遇到比较难搞的问题,也会有产品、架构师、各种工程师等来公司现场帮忙解决。但解决问题可以,想让阿里云改进产品这招就不管用了。在知道聆听前,我也会给阿里云各个职位的同学提建议,大家态度也都非常友好,并表示会尽快改进,然后大多数时候就没有然后了。

有一次,我又把我的建议扔群里了。这一次,有个客服支持同学跟我说,请去聆听提建议。然后,我就踏上了聆听之路。聆听的功能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好像也没有,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建议和缺陷的收集反馈。

聆听的特别之处在于:

1.所有的都是公开的,不管是建议意见还是处理流程。这让聆听在长期积累之后,不单是收集反馈,还变成了搜索问题答案的平台,因为你想提的问题可能之前已经有人提过,而且阿里云的同学也已经作答了。
2.很明显,提到聆听平台的建议不仅长期存在不会丢失,而且有同学在一直跟进。虽然,离“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还差那么一点(貌似有个别的建议到了评估阶段就没回音了),但是作为提建议的人,能得到关注和反馈,本身就是一种尊重和肯定。(想起给其他平台又打电话又写邮件反馈的意见,都石沉大海。)
3.阿里云年度红黑榜。我是这次才知道阿里云内部有这么一个东西。据说这个东西是根据阿里云各个产品对客户意见和建议的重视和改进程度评出来的。虽然,我不知道对阿里云产品改进的作用有多大,但看得出来,阿里云对客户意见的重视程度。

最后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自己非常重视客户的建议和意见,但客户表达通道通畅的没几个,敢把意见和建议都晒出来的,更没几个。聆听,作为阿里云的意见收集产品,有温度可亲近,加油!

相关实践学习
借助OSS搭建在线教育视频课程分享网站
本教程介绍如何基于云服务器ECS和对象存储OSS,搭建一个在线教育视频课程分享网站。
相关文章
|
9月前
|
Cloud Native 程序员 Serverless
你眼中的程序员 vs 程序员眼中的自己,是时候打破刻板印象了丨KubeCon 主题活动
你眼中的程序员 vs 程序员眼中的自己,是时候打破刻板印象了丨KubeCon 主题活动
|
安全 Java
我和阿里云的故事
认识阿里云之前: 说起编程,还真的是个巧合的故事。大学之前,真的是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是经过我的厚米知道的,他很喜欢阿里云。
117 1
我和阿里云的故事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创作的一件艺术品获奖引发争论
一名游戏设计师在艺术比赛中提交了由人工智能文本转换图像生成器生成的图像,并获得了一等奖,这引发了争议。
97 0
人工智能创作的一件艺术品获奖引发争论
|
大数据 程序员 开发者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256 0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
弹性计算 安全 Ubuntu
我与阿里云的故事
我是一名专业为软件工程的大三学生,目前使用阿里云服务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270 0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故事|成长故事
阿里云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发展
|
人工智能 城市大脑 安全
阿里云故事
一个小白对阿里云的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黑客马拉松的幕后故事
在 Facebook 上市前夜,公司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庆祝:通宵编程。在公司内部,这种通宵编程的活动被称为”黑客马拉松”(Hackathon)。在这个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好点子,并且用在了网站的建设上。”黑客马拉松“已经成为公司维持初创精神、保证创新力的重要方法。那么,“黑客马拉松”是如何兴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近日,Fastcompany 网站采访了 Facebook 公司“黑客马拉松”的组织者 Pedram Keyani。
17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