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den822 2016-03-07 6696浏览量
知道弹性伸缩开始公测,马上申请了公测资格,开始体验传说中的弹性伸缩。在此之前,笔者都是靠手动完成ECS数量的增加或者删除的。现在,就让我们先用为爽吧!
第一步,当然是要开通弹性伸缩服务。
在此先把我已开通的需要叠加弹性伸缩服务的资源给大家介绍下:
一个SLB实例,将HTTP请求按照会话保持的方式分发到后台ECS服务器。
两台ECS实例,安装了wordpress。
一个RDS实例,为多个wordpress应用服务器提供共享数据库服务。
在整个测试系统的部署位置如下图红色虚线内所示。
红色虚线外的资源为压力生成系统,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和深圳的阿里云数据中心。
再来观察一下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通过云监控了解ECS在加压之前的负载情况。两天ECS的CPU使用率都在50%左右。
第二步,创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弹性伸缩组。名字就叫wordpress-elastic吧!选择SLB和RDS。伸缩组(Scaling Group)是具有相同应用场景的 ECS 实例的集合。伸缩组定义了组内 ECS 实例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相关联的 SLB 实例和 RDS 实例等属性。
紧接着按照提示创建伸缩配置
为了能够顺利执行这一步,请提前创建好自定义镜像。我的自定义镜像中已经提前安装了经过定制化的wordpress,以确保和线上的wordpress01和wordpress02的应用服务器版本和配置的一致性。
好了,确定一下弹性伸缩服务的状态吧。Wordpress-elatic伸缩组已启动,没有任何ECS伸缩活动。
第三步,加压给现有ECS。
事先录制好的测试脚本SLB02如下
压力系统将HTTP请求发向SLB
观察结果:
新扩展的两台ECS实例已经自动增加到了SLB的后端服务器列表:
结束语: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我已经借助阿里云的优势,快速体验了弹性伸缩服务的自动伸缩功能,成功进行测试RDS数据库的应用侧容量扩容。我们再来回顾下整个过程中系统架构在没有任何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变的是:
原有架构整体保持一致,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位置均无任何变化。
变的是:
ECS数量由2个实例变成4个实例,应用服务器处理能力增加一倍。
以上就是我使用弹性伸缩服务的一点小经验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弹性伸缩服务相关体验,请访问:
https://bbs.aliyun.com/read/1795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分享数据库前沿,解构实战干货,推动数据库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