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可用人脸识别?大熊猫迎来熊生高光时刻,以后终于可以认清我了

简介:

云栖号资讯:【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大家好,一开始看到这个研究的时候,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1

嗯?大熊猫?大熊猫不都是长得一样吗?……一样的可爱!(满满的求生欲)

然而再一细看,我发现这个研究对对熊猫脸盲症患者,太友好了。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认不清熊猫了。

2

这项神奇的技术,就是:大熊猫识别。

也就是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了大熊猫身上。

最近,中国大熊猫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该方向的系列论文。

其中一篇名为“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动物个体识别:以大熊猫为例。”研究了大熊猫个体识别的技术问题。

3

熊猫脸识别?

论文核心,是采用深度学习技术,以一种基于CNN的人脸识别模型来识别大熊猫。

并且,目前已成功建立大熊猫面部识别网络。

我感觉,以后都是飘着去看大熊猫的(指点江山状)。

4

这项研究主要两大亮点:

  • 数据集是来自四川3个基地的圈养大熊猫。通过数码相机与手机拍摄大熊猫的多样特征。尤其需要较清晰的获取其面部特征,特别是在进食、休息、嬉戏这些特定的动作捕捉。最终是由6位学生、用时7天拍摄了近6.5万张样本照片。(这种科研的努力劲儿,确实令人佩服。)
  • “熊脸识别”率高达95%:经过漫长的数据的筛选与识别网络的调试,目前识别率可以达到95%。

该研究团队的张晋东教授表示,前后对于技术的攻关花费了约半年时间,最终这才有了识别模型的成功与如此高的识别率。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来自数学与信息学院郑伯川教授团队的支持。

一个负责熊猫数据采集,一个负责识别技术。通力合作,才有如今结果。

4

如何实现?

跟许多深度学习技术的模式一样,这项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收集——模型训练——模型验证。

首先第一步,在上文中也提到。就是收集来自3个基地的25只圈养大熊猫的图像。

拍照的时候呢,要离大熊猫至少5米远,以免打扰到它们,然后利用手机或相机的变焦功能来获取熊猫面部的照片。

大熊猫的脑袋向上向下或者倾斜的角度最好不能大于30°,因为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不好。注意到这点之后,在筛选一些面部表情丰富,特定姿态的照片就作为数据集啦。

5

第二步呢,对模型的训练

本研究使用的识别网络是VGGNet,它是一种卷积神经网络。

VGGNet由5个卷积模块,3个全连接层和一个软-max连接层组成。

此次数据集有65000张大熊猫面部图像,平均每只4300张。将其中39000张照片作为训练集,19500张用来验证,以及6500张照片作为模型的校准。

对于模型训练,他们使用了Tensorflow工具箱,利用GPU NVIDIA Quadro P5000(16GB)进行训练。

为了加快识别网络的收敛速度,解决深度网络的不稳定梯度问题,他们采用了Xavier初始化方法。初始批量大小设置为128,学习率设置为0.001。

最后,在25万次迭代之后停止训练。

6

接着,我们来到了最后一步,就是模型验证。

除了已有的19500张验证集之外,他们还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CCRCGP)卧龙基地收集的10个个体的3000张图像用来验证模型识别未知个体的能力。

最终,这项实验达到了95%的识别一般个体的准确率。

7

为何要搞熊猫脸识别?

这也改变了之前识别和监测大熊猫的传统方法。

比如:

1、 基于经验的人工视觉识别

其实就是靠你的脚力,眼力以及各大感觉支撑。这对于一般人比如我来说,仅仅是眼力就是不可能实现滴。

而对于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样的方法简单,效果也好,但若是长期研究或者研究个体数量多的大熊猫种群,这项工作就显得庞杂了。

你想,熊猫越多,你要记住每个熊猫的特征也就越多,错误率也就会越高。

这实在是太难了,太难了。

除此以外,也还有一些相对高级的办法。

2、 距离-咬节法

涨知识!咬节,就是大熊猫粪便中的竹茎,被认为带有大熊猫的生物体征。

研究人员通过批量测量咬节的长度,来区分大熊猫个体。这个方法简单实用,可以反应大熊猫种群时间变化特征。但是大熊猫的移动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获取区别不同个体的阈值。

3、 分子生物学法

换句话说,就是提取大熊猫粪便里的DNA来识别熊猫个体。

但是这个粪便一定要是新鲜的,才有效,那么在野外就很难实现这一方法。同时也会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4、 GPS定位项圈跟踪

顾名思义,就是对需要监测的个体麻醉并佩戴GPS项圈。

这样的话,就能够准确追踪,并能实时获取需要的行为数据。

且不说项圈寿命短成本高,这对数量大的熊猫种群也不友好,而且还要捕捉大熊猫,这当中要是出现什么差池,谁也担当不起呀。

所以呢!

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也就是张晋东团队的初衷增加了不少难度。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方法,既可以精准识别,而且也不易受到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大范围的使用监测。

张晋东教授表示:“熊脸识别”可以应用到两方面。

一方面是圈养大熊猫,可以为各个大熊猫建立它们的ID,这既方便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也方便游客们对每只个体的识别、了解。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所更加重视的方面,即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我们下一步工作将考虑结合目前在野外监测中应用广泛的红外相机,收集更多的野生大熊猫个体照片,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从而建立野生大熊猫种群身份库,并实现及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

7

网友怎么说?
在这项研究出炉以后,不少网友表示: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啦!

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评论。

有实用派的盆友:

8

有机灵派观点:

9

还有角度新奇的:

10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团子终于迎来了它熊生的高光时刻。

这一技术也是熊猫生态管理人员的福音,也为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展开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支持。

11

One more thing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熊猫脸识别,到底应该归属于是熊脸识别?还是猫脸识别?

也就是说,熊猫到底是猫?还是熊?

按照主流观点,熊猫应该归属于“熊”,所以这算是熊脸识别的分支。

不过,这里面也有个小插曲:

据动物学家夏元瑜35年前写的随笔《一错五十年——为猫熊正名》。

文章提到,抗战时期四川某博物馆的一个历史插曲:应该由右到左的标示被搞错了方向,原本的“猫熊”也就因而被误读为“熊猫”。

嗯,所以较真的话,国宝应该被叫做“猫熊”……

【云栖号在线课堂】每天都有产品技术专家分享!
课程地址: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与专家面对面,及时了解课程最新动态!
【云栖号在线课堂 社群】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发布时间:2020-04-17
本文作者:白交
本文来自:“量子位”,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 QbitAI”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被低估且误解的换脸技术: 揭秘换脸技术本身的领域及行业价值
本文主要用尽量简单白话的描述来剖析下AI换脸技术的原理,做一个科普文章,了解下当前换脸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局限性。
|
13天前
|
人工智能 异构计算
DisPose: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联合推出基于人物图像增强视频生成技术,实现对人物动画的准确控制和一致性
DisPose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增强人物图像控制动画质量的技术。该技术通过从骨骼姿态和参考图像中提取控制信号,生成密集运动场,并保持对不同体型的泛化能力,显著提升了人物图像动画的质量和一致性。
72 13
DisPose: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联合推出基于人物图像增强视频生成技术,实现对人物动画的准确控制和一致性
|
5月前
|
人工智能
AIGC图生视频技术下的巴黎奥运高光时刻
图生视频,Powered By「 阿里云视频云 」
151 4
|
6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路线之争背后,久未解决的3大难题
「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路线之争背后,久未解决的3大难题
389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照片也能时间旅行?「穿越时空的人脸」新模型化身AI时光机
照片也能时间旅行?「穿越时空的人脸」新模型化身AI时光机
328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上科大最新工作!实时面捕天花板,微表情像素级一致,AI让你告别手Key|SIGGRAPH Asia 2022
上科大最新工作!实时面捕天花板,微表情像素级一致,AI让你告别手Key|SIGGRAPH Asia 2022
15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谷歌Up主自制秃头生成器张东升躺枪,而这款生发GAN让你发际线前进一公里!
最近,国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火爆全网,张东升的秃头形象深入人心,B站up主利用StyleGAN自制了一款秃头生成器,只需几行代码就能完成你的秃头梦想,但是如果你想摆脱中年秃顶的危机,GAN也可以做到!
203 0
谷歌Up主自制秃头生成器张东升躺枪,而这款生发GAN让你发际线前进一公里!
|
传感器
穿科技︱GOW智能T恤衫:时刻记录生命特征
穿科技︱GOW智能T恤衫:时刻记录生命特征
穿科技︱GOW智能T恤衫:时刻记录生命特征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448亿像素,荷兰国宝级名画高清重生!AI两个月扫描拼合,裂缝笔触清晰到令人发指
448亿像素,荷兰国宝级名画高清重生!AI两个月扫描拼合,裂缝笔触清晰到令人发指
2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