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术”彰“道”,用匠心做技术—对话阿里云 MVP刘洪峰

简介: 一直以来,我们印象里的刘洪峰都是那个热衷布道的物联网老兵“刘老师”。可你是否知道,除了醉心技术以外,他还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今天,我们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刘洪峰。
以下为刘洪峰的个人专访,推荐阅读(约4分钟)。

曲线救国,每一天都在接近梦想

最初做技术,其实来自我关于机器人的梦想。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数从小都想做个科学家,只不过我一路坚持了下来。从零开始太难了,不过我一直在一步步积淀基础。从一开始做软件开发,工控实施,再到后来的嵌入式开发,硬件设计,直到现在的Web开发、安卓开发等等,所以从物联网从业角度来看,我技术生涯的进阶其实还是比较平滑的。后来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做机器人而做机器人了,而是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说深入到“骨子里”的一种理解。

现在大家都主张技术型公司需要由具备一定技术水准的人来领导,因为如果不懂很多流程和细节,其实是无法真正驾驭整个公司未来发展走向的。做一个机器人需要全方位的技能、海量的知识,我也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比如机器人之“脑”—深度学习技能的研究和了解,比如机器人之“体”—“阿特拉斯”等类人形机器机械结构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研究,还有诸如机器人之“感”—各种“视觉”、“听觉”和“视觉”等相关传感器的评测和使用。其实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像是办公机器人或者家政机器人,但我心目中的“机器人”和当前的这类还是有些区别的,也许是属于未来的那种机器人。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积累美术、心理学、机械学等相关知识,希望自己有能力,尽量从零开始,从最初的创意、整体规划,到硬件PCB绘制、软件开发甚至外壳设计一条龙的去实现一个产品。希望在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我自身软实力的加持下,在其他各种技术平台和技术产品的支撑下,做出带有自己鲜明特质烙印的机器人。

刘洪峰.jpg

放慢节奏,匠心出品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是“慢”文化,改革开放几十年,很多人享受了各种“红利”,快速实现了财富自由和成功,便以为“快”才是成功的秘诀,其实那只是一时的幸运而已,并且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成功,一个个体的成功或一个企业的成功,建立在很多人和很多公司失败之上的。物联网是一个“慢热型”的产业,记得吴晓波在今年年终演讲中说,“2020 年中国会进入硬核创新的慢时代,我们要相信慢的力量。”是的,互联网相信「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可是到了物联网,有了硬件实体,不再是简单的依赖流量,而需要依赖产品本身,想快,其实真快不起来。

事业、人生,概莫如此。

从业多年来,当前实施的智慧养殖项目是我印象最深的,环境偏远且脏乱,但我们一做就做了四年多,感觉这里面有让人和公司成长的机会。其实真正让一个相对复杂的、智能类的系统落地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低价格、大批量的情况下,长期保证稳定可靠性很难。不仅仅需要个人和公司、甚至行业的努力,是需要整个社会、整个技术和行业生态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去做好。我们一个合作伙伴50多岁了,依然坚持跟现场、做实验,曾因为爬梯子摔坏了腿,后来拄着拐来跟我谈进展。其实就是需要这类行业专家深入一线,不怕苦不怕累,长期坚持,才真正能做成事。

我个人很喜欢中国古典书籍,传统文化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相信时间的力量,要用“工匠之心”去做事。除了读书,平时我会挤出时间做一些琐碎的手工活,比如画肖像画、搭复杂的乐高积木,或者DIY各种精致的小房子。这些一做十多天的活计,一是用来磨练心性,二是用来减压,三是也可以提高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认知。

拼图.jpg

刘洪峰绘制的炭精画和DIY小屋

回归初心,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现在年轻人的焦虑心态有些被过度放大了,每个人都总想走捷径快速成功,社交媒体的发达,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成为血淋淋的现实,大家一对比,难免心态失衡。我有时候也很怀疑我这样的坚持和努力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很傻的一种人生选择?不过也许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西方典籍的影响,每到这个时候,我总问自己: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最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大家经常提要回归“初心”,其实这个初心,就是你最想要的,是你想成为的样子。如果被误导随了大流,我们都免不了“最终我们都活成了我们最讨厌的样子”。每想到这里,我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去做我一直认为对的事情了。

在这里给物联网从业人员支三招

一招炼气,多关注一些物联网云平台,比如阿里物联网平台,未来做物联网这么繁杂的事,肯定是基于一个平台来做的。两招筑基,多关注一些嵌入式物联网系统,比如AliOS Things等等。同理,嵌入式物联网平台,天生就可以上对接物联网云平台,下连接各种传感器,基于一个嵌入式物联网系统学习,可以更快速,更系统的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三招化神,尝试学习一些AI相关的知识。有一个调查说,没有AI加持的物联网技术,是没有前景的技术。用AI技术去完善各种物联网场景。

对“嵌入式工程师”,还要加上以下两点:最起码的一点,要有耐心。因为硬件开发投入在调试上的时间还是非常多的,需要分析的事也很多,没有耐心很难做得深入。另外就是最好要非常熟练地掌握C/C++,这是一切的基础。

他可以很快,杭州在湖边“吐槽大会”上,两天时间就由内而外打破自我桎梏,接纳新思维;他也可以很慢,愿意用二十年的时间去接近自己的梦想。他是阿里云 MVP普惠精神的使者,以匠人之心,成就物联网的艺术品。

TB1HLKARVXXXXcKXpXXXXXXXXXX-586-338.jpg
我要成为阿里云 MVP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Cloud Native
《2022中国云游戏行业认知与观察》——第三章、元境多位专家分享对云游戏行业的 见解与期望(采访 & 演讲实录)——3.4 龙志勇: 云游戏的量变与质变 WISE2022 峰会演讲实录
《2022中国云游戏行业认知与观察》——第三章、元境多位专家分享对云游戏行业的 见解与期望(采访 & 演讲实录)——3.4 龙志勇: 云游戏的量变与质变 WISE2022 峰会演讲实录
280 0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云计算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第三章 2022北京冬奥会:百年奥运的黑科技-视频云的「百年奥运 云上故事」(下)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第三章 2022北京冬奥会:百年奥运的黑科技-视频云的「百年奥运 云上故事」
190 0
|
存储 人工智能 编解码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第四章 2020东京奥运会:数智与虚拟之境-50亿观众的“云上奥运”,顶级媒体背后的数智化力量(中)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50亿观众的“云上奥运”,顶级媒体背后的数智化力量
195 0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第四章 2020东京奥运会:数智与虚拟之境-50亿观众的“云上奥运”,顶级媒体背后的数智化力量(下)
超越感官,沉浸赛场——大型体育赛事云上实战精选-50亿观众的“云上奥运”,顶级媒体背后的数智化力量
201 0
|
Kubernetes 开发者 容器
【1024创造营】K8s难点攻破训练营第二期训练营玩法公告
欢迎参加由阿里云开发者学堂发起的“K8s难点攻破训练营第二期训练营”。 本期训练营内容充实,无论你是新晋开发者,还是身经百战的大牛,都欢迎报名。
【1024创造营】K8s难点攻破训练营第二期训练营玩法公告
|
Cloud Native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对话李飞飞,揭秘国际体育赛事风“云”背后的黑科技
众所周知,在重大体育赛事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如何改善观众的参与体验,是体育组织越来越重视的问题。那么阿里云技术是如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ACM杰出科学家李飞飞为我们揭秘国际体育赛事风“云”背后的黑科技。
1053 0
对话李飞飞,揭秘国际体育赛事风“云”背后的黑科技
|
人工智能 移动开发 运维
在线教学战“疫”打响,VIPKID背后是阿里云
庚子年至,疫情肆虐。全国范围内线下教学工作全线停摆,学生由线下涌至线上,线上流量激增,在线授课模式进一步渗透下沉市场。阿里云助力 VIPKID 云端课堂解决全球网络互通和优化,实现流畅教学,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的未来。知识不会被疫情隔离,在线教育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在线教学战“疫”打响,VIPKID背后是阿里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