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人们问王坚博士的33个问题

简介: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增选结果,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院士。回顾过去10年,王坚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王坚是如何看待中国技术的?他对于技术创新和布局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开发者社区整理了这十年间关于王坚博士的经典采访问答,为你揭晓他作为一名顶尖技术人的思考。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增选结果,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院士。

image.png
image.png

回顾过去10年,王坚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
王坚是如何看待中国技术的?他对于技术创新和布局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开发者社区整理了这十年间关于王坚博士的经典采访Q&A,为你揭晓他作为一名顶尖技术人的思考。

技术人的成长之路:

Q:请您回顾一下您经历过的这么多事情。有哪些您觉得是对您个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的?

A:其实我很难讲哪些事情对我个人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只能说是我记住了哪些事情。我想,至少发生了那么多事情,这些事情我记住了,没有忘掉。
以前我在学校,年轻的时候就评为教授,然后我突然就发现,其实周围有很多人帮助我很多——比我年纪大很多的、大 20 岁 30 岁的。那个时候有很大的感触。
后来离开学校,对我来讲也是件很大的事情。在当时只是感觉工作跟以前是不一样的,但说不上来怎么不一样。后来到 2008 年加入阿里巴巴以后,这时候突然就会发现,跟你工作的人都比你年轻 20 岁。
我觉得倒真的不是某件特别的事情让我记住,但是我从跟比我大 20 岁的人一起工作,突然变成了跟比我小 20 岁的人一起工作,这让我发现,一个事情不只是工作的问题。就是说: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当时别人替我做了那么多,现在的我能为他们做什么事情? 我觉得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Q:您如何评价您现在的性格?

A:我觉得我比较运气的地方,就是今天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需要有特别的边界。但我这个结论,我不知道是我的性格?还是我现在所处的环境?还是别人对我的宽容?这是很难讲清楚的。
认真想想看,在很多事情上我都是个既得利益者。因为这个时代的发展,你碰巧在这个地方,还可以想一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其实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你可以想想,可能今天一家企业的科研经费,就是过去一个国家的科研经费,这样的变化在 30 年之内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有这么一个跨越,经历这么一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是每个人都值得去反思、去想一想的。

Q:那么您关注量子计算的原因又是什么?

A:我其实没有特别关注,只能说是我想去了解,大概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关注量子计算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 等到计算跟数据真正集合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只增加几十倍的计算量是不够的,肯定要想到的是百万倍,甚至更多的计算量的增长,我想这个时候可能量子计算是唯一能够满足你需求的。
但是我还是要讲,把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就够我们走上五年、十年了。没有那么简单的。所以我想也给量子计算创造出一个时间的缓冲出来。其实大家没有那么迫切说,今天什么事情非量子计算不行。今天你想做什么事情,还是有条件做的。

Q:您除了计算机,除了之前学的东西和做的工作之外,还有别的兴趣吗?

A:对机器我都很有兴趣——计算机也只是机器的一种而已。我觉得其实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一个是人造出来的,一个是大自然造出来的,我只是碰巧——不管是历史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天天接触人造的东西比较多一点,自然对那个东西的兴趣就会比较多一点。

Q:如果从未来往现在看的一个角度,您希望您在现在这个时代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A:好像没想过这个。很难想象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办法从未来看现在,对吧?我是觉得,你所有想的事情都是未来的事情,是这样想才对。
前几天云栖有几个人在说他们农村保护的事情。现在很多人讲农村的时候,都不知不觉给人家一种感觉——是不是要回到过去?其实是回不去的,你知道吧?所以其实真正的问题是说,未来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说把乡村回到过去,那样走不通的。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说,你想想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么我现在看未来,做城市大脑一个很清楚的目标,就是未来的城市只要今天城市的 1/10 的资源、1/10 的土地、1/10 的水,就可以让现在这样一个城市活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想象一下今天的所有的马路都只有原来的 1/10 的量,这个城市还是蛮美妙的。

来源:二叉树
王坚博士,那个行走于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大顽童

Q:您认为现在的世界最需要什么,以至于您今天要如此强调年轻人、创新、自信这三个词?

A:我认为今天的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年轻人的声音。在今天,年轻人的声音还不是世界的声音,我们需要让年轻人的声音成为世界的声音。
年纪大的人总想要教别人东西,但是年轻人应该有更多机会直接从挑战当中学习。大部分年轻人创业,几乎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好的社会应该宽容他们,不要让他们一蹶不振,因为最肥沃的黑土——财富的象征——都是从尸体的养分中生成的。失败的项目们,就应该让它们成为黑土。我们应该像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样对待年轻人,因为他们是未来,是早上 7、8 点钟的太阳。

来源:InfoQ
王坚博士眼中的中国技术与我眼中的王坚博士

顶尖技术人如何思考技术:

Q:大家想到云计算的时候,一直讲对于企业的运用,那么云计算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

A: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大家一开始讲云计算,对企业的来说可以马上赚到很大的钱,企业有钱,实际上今天的云计算为什么会那么热,不是因为大家炒的,就是因为今天的云计算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用苹果,上面有一个应用,智能画报,打开应用的时候,后台其实就在阿里云,其实今天在智能手机上看到的应用,后台一定有云服务去支持,除非完全是本地的游戏。
有一个例子很好,有一个很小的九句单词,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两百多万的用户,新浪上有一两百万的粉丝,一打开这个时候,后台也在阿里云,所以你今天不小心用的什么东西,其实云计算在各地的服务,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就像大家插电,不知道是哪个电厂一样,世界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这就是他的真正的魅力。

来源: eNet硅谷动力
[阿里云王坚:阿里巴巴没有做手机]

Q:您为什么认为互联网是社会的新基础设施?

A:其一,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的事,互联网正变得无处不在。其二,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服务,其服务越来越像一个基础设施的服务。其三,互联网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济特性,也越来越像基础设施。
从我个人的体会看,我收到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时候,那时的互联网不能称为基础设施,为什么?因为我收的一个电子邮件,账号在高能所,需要花6000元去开通电话,还需要打长途到北京,才能到高能所收一个邮件,邮件的收费对我来说需要极高的成本,所以那时的互联网真的只是一个工具。而今天甚至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GDP。
我理解的互联网的演进是这样的,一开始把PC连接在一起成为互联网,后来把手机连在一起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后来越来越多的东西被连到了互联网上,变成了物联网,事实上物联网并不是比互联网更高明的东西,它只是说要让更多的东西到互联网上。最后到互联网上的东西是人的大脑,这是终极目标。这绝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我认为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

Q:在你以前的演讲中频频提到未来互联网技术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计算,一个是数据,计算、数据、互联网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A:这三者是非常有意思的“品”字形三角关系。互联网是基础,当越来越多的东西连到互联网上之后就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就像铁矿石一样,计算是能源动力、引擎,通过计算分析,数据就产生了价值。三者的关系是先有互联网然后沉淀为数据,通过计算来产生经济价值。

计算经济的特点是数据只有交换才产生价值,和其他不同的是,你交换出去的数据还是你的,不像其他东西你交换出去,你自己就没有了。在未来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和数据没有关系的,你喝的水、吃的大白菜都和数据有关系。因为有了无处不在的公共计算,你能够知道你吃的每一粒米从哪里来,这个土壤的基本情况如何,在与你的其他数据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分析出对你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何时得什么疾病,从而可以解决很多人类大问题。

Q:就你所定义的计算经济来看,你认为中国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和差距?

A:我觉得没什么差距,从宏观的角度看,大家现在都处于非常早期,因为是早期,尽管有差别,但回头来看这些差距也不重要,可以忽略不计。

从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不努力就真的有差距了,这也是令我比较担心的地方。需要在中国市场把云计算发展起来,要想发展云计算,要想让中国的云计算服务未来,服务全世界,要做好几个关键点。
一是要把计算当作公共服务。目前整个国家对计算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更多关注还是传统IT,包括我们讲的IT国产化等等,其实还是从传统IT的角度来看IT,我们需要将眼光从传统IT转向未来IT,只有将思路从传统计算转向把计算当作公共服务的理念,才能说,我们的计算模式是面向未来的。
二是重新认知数据。数据是没有界定的,就像中国早期的土地,在没有进行土地承包之前,土地的价值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土地有没有价值不是土地自己决定的,而是要看它种什么东西。即便今天我们对数据的利用和对数据的认识也还是很浅层的,未来互联网的竞争一定和数据的利用密切相关。

来源:中国电子报
阿里巴巴CTO王坚:中国可考虑建互联网“特区”

Q:如何区分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

A: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出现很多大企业,最兴奋的不是诞生很多大企业,而是给未来的人创造很多机会,这是这本书最关键的事(《在线》(being online)是王坚在 2016 年写的书)。书名为什么取 being online?这不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当时出这本书有我跟马云的一个小段子,在大陆出版时的书封面设计是一个小格子,马云说:“这是上一世纪的书的封面,谈的是下一个世界的事情。”
我想讲的是,互联网处在整个时代的“开始的开始的开始”,不管是 IoT 或现在讲 AI,其实我们都没有离开过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不单属于电机工程的人,也不单属于 Facebook 、阿里巴巴,而是变成了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的,变成了一种基础建设,所有每家公司都有巨大的机会。
互联网公司跟传统软件公司最大的差别就是对数据的看法,所有软件公司都觉得点鼠标是没有价值的,Google 发现鼠标点一下可能没什么价值,但你点进去做什么,它利用计算能力,能把商业价值算出来、猜出来的时候,这就是广告,计算能让数据产生价值,把沙子变成金子。

Q:大国的网络公司垄断了大国的生态系统,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垄断,这样的差距未来可能缩小?

A:这件事我很乐观。历史上始终有资源不对称、不确定性等问题,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提供了让各路英雄涌现的更大的机会,要出现像 Nokia 这样大公司的机会比以前还大得多,因为互联网让大家的距离大大缩短,第二点,同时也更重要的是,把计算变成公众服务很关键,过去只有 IBM 有超级计算机,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做,让每个人可以平等,所以基础设施很重要。这不是大小决定而是基础设施好坏决定的。

Q:目前 AI 的发展是否存在瓶颈或是大家没注意到的问题?

A:人工智能的问题上我要再强调一下,美国把那么多的钱力和最顶尖的人才投入到APP开发中,这是付出了代价的,其他领域上的创新会受到影响。如果在 AI 部分,我们把太多资源压在一些 30、40 年前的问题的话,例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模仿人类,这会是极大的浪费,就是有问题的。AI 应该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以后 AI 的专长应该是人不能做的事情。

Q:云计算是否有成熟的标准?

A:我也不知道,但有几个要素很重要,第一个是,目前全世界计算量还不是靠云计算就能完成的,整个百分比来看还是很小的。当初我说,希望阿里能贡献全世界 70% 的计算,这不是市占 70%,这是一个成熟的标准。第二,从经济的角度,我们常常用电量来评估一个地方经济的好坏,所以我觉得还是和计算量有关系。最后一个重要的标志,如果真正的云计算起来的话,大家就不会再关注云计算本身了,就像我们不会关心电厂有多大一样。现在我们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因为大部分的 CPU 还不在 Cloud Computing 上。

来源:阿里技术
揭开国家AI创新平台“城市大脑”的神秘面纱

Q:您如何理解“城市中枢系统”?

A:如果杭州每天有 120 万辆车在路上,在我们说话的这个时间点(21:00),路上跑的是多少辆车?是 20 多万辆。你再猜,高峰时期是多少呢?只比现在多出了 9 多万辆,所以,我们要解决的是这不到 10 万辆车的拥堵问题,而不是 120 万辆。
现在的“城市大脑”通过处理上万个路口的数据,找到关键交通变量,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上 1500 多个信号灯的交通配时控制参数的优化,同时,杭州市通过「城市大脑」实现主动报警和主动处置的闭环,然后指派交警机动队去现场处置交通事故。
在杭州试点后,“城市大脑”带来的效果是,相比北京,杭州市高峰上下班可以实现晚一小时出门,杭州物理结构最复杂的一个立交桥,其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 50%。
最终,城市大脑试图实现的,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与人有机互动、自我调节的生命体,解决今天仅靠人脑无法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过去 100 年,从我们有了马车开始,到有了内燃机,再到火车、高铁、飞机,实际上我们都是在“马力”时代里,去提升我们的交通速度。但下一个时代,是从马力时代,进化到算力时代。

来源:36氪
王坚的登月计划,和给年青人的 2050

Q:您能介绍一下量子计算吗?

A:芯片开放基金会这都是云计算推动的。互联网推动软件开发创新,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不论是什么框架,都会有所冲击。如果要在如今的技术趋势中选择,我一定会选择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会对云计算产生革命性影响。只有在这方面,我们才能有真正的发言权。
量子计算是一种依照量子力学理论进行的新型计算,与传统的二进制不同,它是通过对量子进行定位,然后用量子信息位的改变来编码信息。量子计算将有可能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今天的计算机。

来源:CSDN
[王坚:做底层一致,面向全球的公共云计算服务]

Q:您如何看待智能技术正重塑媒体行业的说法?

A:互联网和计算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有了万物互联和海量数据,能够利用计算能力解决仅靠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智能技术唤醒了所有沉睡的新闻资源。
手机改变了非常多的东西,每个人对新闻的消费更便捷,了解世界上以前一辈子可能都了解不到的事情。
“媒体大脑”是智能技术和媒体行业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也说明了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媒体。未来媒体行业也将为智能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媒体是非常具创造力的行业,它的发展也会反向推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电商对互联网、工业对互联网一样,促进人们思考和解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下一个五年、十年就会有这样的发展,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新华网
[阿里巴巴王坚:智能技术正重塑媒体行业]

Q:您看一个技术,是实用的角度多吗?您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A:跟心情、跟角色是有关系的。你想用一个技术,当然是要看它的实用价值。但是你觉得好玩的时候,你当然不会去看它的实用价值。所以我觉得跟心情有关系了。你为了玩去了解一个东西,跟你为了用去了解一个东西,它本来就是有这些属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取决于你自己当时的出发点和心情。
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都会这样的,因为他所处的角色不一样,只是每个人在谈技术的时候,他都用了一个特定的角色去谈这个技术而已。

Q:您眼中的中国技术的现状是什么呢?

A: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很像是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美国对于世界的贡献,逐渐超过了欧洲。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正在逐渐超越美国。
要想真的实现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最大化,必须要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年轻人。数据领域的突破线索就掌握在这些无惧数据自由流动的年轻人手中,而其他很多领域也是同样。

Q: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什么创新才是人类应该拥有的自信?

A:今天我想讲两个词都跟架构师有关系,一个关于创新,一个关于自信。5、6 年前很多人讲云计算,2、3 年前很多人讲大数据,去年很多人讲 VR/AR,大家回想一下,今天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就逼着我们思考两件事情,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的创新?什么创新才是人类应该拥有的自信?我在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要讲的创新,不是因为 50 年前有人在达特茅斯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人工稚概念,我们就开无数的会来讨论这个概念。今天要讲的创新是,在座的各位去开一个会,能够让 50 年以后的人开很多会来讨论。
只有年轻人可以做创新吗?其实我一直在想,年轻人跟年纪大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其实年轻人很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觉得他什么都能干,但是没有说他什么都能干成。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可能年轻人明知道干不成,他还要去干,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要有巨大的自信心才可以做到。今天的时代,正好到了一个时刻,需要我们重新想想我们的创新在哪里,我们的智慧在哪里。

Q:您觉得一个好的架构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A:一个好的架构是包容所有好的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霍金和 Elon Mush 为什么会担心 AI 会毁灭人类,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人们能够设计出一个好的架构让 AI 好好为人类工作。其实代码也是会出问题的,就是要看有没有一个好的架构能够包容代码的能力,今天这个世界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来的认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今天至少有几个架构是完全没有被人思考的。我在十年以前做云计算的时候,经常说我不知道怎么做云计算,但我知道怎么做飞天(阿里云的核心系统)。今天很多人在研究这个架构,当我设计的时候。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
第一、十年前,当所有人都觉得云计算是解决 IT 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云计算是来解决数据问题,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提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架构”。但是听起来好像是一句空话,但是你去看我们做的飞天设计就能够知道我们对数据的安全性是放在最底层。

来源:InfoQ
阿里巴巴王坚博士:挑战离年轻人更近,未来才离我们更近

Q:现在有一个说法是算法加数据就等于一切——包括生命本身。您对这种观点什么看法?

A:任何东西你只要说到什么加什么是一切的话,肯定是错的。这是肯定的。我今天还想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包含一切。

这个东西在现阶段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本身是不错的。但算法只是智能很基础的层次,算法能说清楚的东西都还是比较简单的东西。算法说不清楚的东西,语言才能说清楚,所以如果讲语言智能,要比算法智能要好一点吧?
算法加数据,在我看来,最多只能说是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为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加硬件的计算机科学的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我觉得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也就差不多了。不然我们人类就没有希望了,对吧?折腾了几百年,把事情都折腾完了,下面折腾什么对不对?要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对吧?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科也好,作为一个行业也好,作为一个人类也好,能碰上这么一次这么大变化的时代,已经很幸运了。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赶上了软件加硬件的时代,现在又赶上了数据加算法的时代,是很运气的。换句话说,除了这些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是我不知道的。就像 30 年前我们知道有硬件软件,尽管那个时候有算法的说法,但是大家都不清楚这个东西会给我们带来质的飞跃。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今天只是重新发现了算法跟数据的价值而已,并不是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Q:说到人工智能领域,在您关注的范围内,过去五年哪些发展或者说突破是您觉得非常值得关注的?

A:如果是从一个做纯粹做人工智能专业的角度来看,我其实也没那么关注,只是了解一下,主要还是想了解会有什么大变化。
我自己觉得,其实人工智能在过去十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你如果还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实际上是很挑战的。任何人随随便便想还有一次非常大的变化,我觉得是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一个学科要有一次重大的变化,不知道要积累多少年。大家可以想想,深度学习的东西都是从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开始积累起来了,对吧?
但是倒过来讲,我觉得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是可以是巨大的。很多东西其实从理论上也没有突破,但它就是有着蓬勃的发展,比如软件、互联网,这些东西都经历过没有关键突破但是蓬勃发展的时候。
所以我自己觉得比较乐观。虽然如果一定要讲到底什么蓬勃发展,我也很难一定说是哪个领域。是无人驾驶?医学图像处理?这不确定的。但有一个是肯定的:
今天为什么软件跟硬件大家不再提了?并不是它不重要,是因为它在所有的地方。所以今天为什么人工智能大家说的那么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它不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今天的人工智能在我眼里,就好像在中国刚刚修了一条八达岭高速,大家没有感受到 99.9% 的路还没有修。
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会蓬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它会到所有的地方。可能十年以后,甚至五年时间,它就会在各个角落。

Q:您觉得经过 60 年的发展,人工智能现在是还在初级阶段吗,还是一个什么阶段?

A:我觉得这也是个矛盾的地方。从学科发展角度,它有它的延续性,“好像”是发展了 60 年。但是你认真想想,今天说的人工智能跟 60 年以前不是一回事情——我觉得差别可能远大于集成电路跟电子管的差别。
集成电路从原理到机理,其实跟电子管完全不一样,只不过它达到的功能是一样的。集成电路不知道做多少电子管做不到的事情,对吧?电子管只能做那些非常 basic 的事情。现在讲的人工智能跟 60 年的人工智能,从哪个角度讲都不是一回事。现在,它们要达到的目的可能是比较接近的;但再往下搞,就可能连目的都不接近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讲的话,我一直觉得会有更多的新的技术出来帮助我们,但不一定是大家想象的这么延续的发展。

Q:您认为在线数据比离线数据更有价值。这对于人工智能有怎样的意义?

A: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意义。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简单就是一个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的差别。这实际上是两个世界的差别。你认真想一下,今天是没有办法离开互联网讨论公司,对吧?大家把互联网当做是一个应用场景,其实不是的。互联网是最最基础的,它不是应用场景,而是所有的应用场景都在互联网上面。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今天的智能已经是一个在线智能。今天不可能有一个不在线的智能,就像人死去不可能有智能是一样的。在线这个东西是渗透在每一个环节,它不是说数据在线,智能可以不在线,没有这样的事情。

Q:您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历史上的哪个时代最像?

A:我不是历史学家。以我的专业,我觉得最近的、最像的一个,就是当年工业革命从英国转到美国的这段时间,跟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非常像的。
这完全是从技术跟产业的角度。撇开国家这个事情先不说,当时所有的我们今天讲的原创技术,比如说铁路、电、汽车,其实都是在欧洲发明的,都不是在美国发明的。但真正这些事情变成一个改变全世界的事情,是在美国发生的。认真想一下这件事情,对吧?当时只有美洲大陆都通铁路的时候才产生那么大的变化,英伦三岛都通的时候没有发生大变化,因为太小。同样汽车也是:在欧洲,汽车就是汽车。可是到了美国,汽车就变成了新的生活方式。电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想,这是真正的变化的开始,我觉得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时代。互联网最早的几个原始技术不是在中国发明的,但我想真正的产业革命是有可能在中国完成,因为我们的网络空间要比别人大得多。 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来源:二叉树
王坚博士,那个行走于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大顽童

王坚博士的愿景:

Q:你认为阿里云最后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公司?你的理想是什么?

A:我觉得阿里云的最高境界一是在世界和中国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都有人在用阿里云、用我们的云计算。二是生活中任何东西都会和计算有关。三是所有的东西都和数据有关。
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一次去陕西安康出差,在一个小站里看到,两个小孩子在小站里蹭网,因为那里有免费的WiFi。你想想看,过去这两个小孩要走出大山才是他们的未来,而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拥有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这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未来,你知道吗?

来源:中国电子报
阿里巴巴CTO王坚:中国可考虑建互联网“特区”

Q:您如何看待城市大脑建设?

A:城市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但过去几百年上千年,这项伟大的发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充、生活形态的改变,已经越来越复杂,有太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再用过去的方法解决,既有的基础建设,只会让城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无法真正解决。
就如同许多人过去期待互联网可以解决许多人类生活的问题一样,对于当前城市遭遇的问题,不论是交通、治安、生活环境等等,也有许多人期待并努力通过互联网、AI、甚至是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些目前看似无解的问题。
现在会是发展城市大脑最好的时点,因为关键的要素都已成熟到位,其中三大关键要素包括互联网、数据、云计算。通过这三样准备就绪的要素,城市大脑将得以成熟运作,进而创造出全新的智能。而这三项技术,也同样是当前包括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得以落地应用的基础要素。
城市大脑最重要的想法,就是在修马路、修地铁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城市的问题?进而让城市出现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城市大脑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我们人类要做的事,中国必须在这里扮演角色,放眼世界,没有人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己解决!

来源:阿里技术
揭开国家AI创新平台“城市大脑”的神秘面纱

Q:您对云计算的看法是怎样的?

A:私有云根本就称不上是云,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如果不能够将计算资源规模化、大范围地进行共享,如果不能够真正地以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就根本算不上是云计算。IBM等传统IT企业巨头们说的所谓“私有云”,顶多是将其原有的解决方案换汤不换药地新加了点技术、重新包装了一下,卖给用户一个升级版的IT解决方案。
如果用户、生态链的思路不转变,如果不能够真正拥抱互联网,那么云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用户、当整个生态链都拥抱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

来源:阿里云
阿里巴巴CTO王坚的 “云和互联网观”

Q:您为什么对私有云或者是智慧城市这种名词如此反感?可以说是洁癖吗?

A:我倒不是洁癖,但是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可能从旁观者来讲是洁癖,但我自己觉得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其实本来叫什么名字都没有关系的,张三李四本来就是一样的,但是一旦这个被赋予了张三李四,名字就变得重要。
我觉得像智慧城市、像私有云这些东西,别人拿这个东西表达的东西,其实已经不是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时你会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这样的认识跟表达会影响你的发展。 它严格意义上不是个洁癖,我自己觉得还是用“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会比较好一点。
有些技术发展是有超越性的。当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很大的跨越的话,那我觉得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是重要的。不然的话,大家模糊过去,又回到从前了。私有云就让我觉得回到从前了,它给传统的 IT 发展找了一条苟延残喘的理由,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来源:二叉树
王坚博士,那个行走于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大顽童

Q:您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方向?

A:现在,谁要是只谈BAT,那就小看了中国。而且,包括美国的谷歌、微软和Facebook在内,再过五年这些大公司就都变成很小的公司。
阿里巴巴其实已经跟其他大公司区分开来,因为其他大公司都要做天下的生意,而阿里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这个角度讲,以后大公司要活下来,它一定要做其他公司的创新平台,否则就会被挑战甚至淘汰。因为人才跟所有的资源不可能集中到这么一个园区里,最后一定要释放,互联网是创造机会把所有的资源释放出来。
生态的概念都要重新想一想,现在很多人做生态,其实还有大小的概念,这是不对的。蚂蚁存在不是因为老虎的恩赐,它天生就存在着,实际上生态是互为生存的基础,所以未来一定是互为创新平台。

来源:搜狐
阿里王坚:为什么未来世界由中国引导而非美国

Q:您如何看待阿里云的云计算布局?

A:阿里云不是全球布局,云计算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全球的,只不过我们今天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阿里云的客户已经走出去,需要我们在外提供云服务。我们自然而然就跟出去了。而后,当然也就能服务更多想要出去的企业。很多企业可以约跃过自建阶段,直接入云。
云计算从第一天起就是全球的,是伴随互联网而生的,但这不是它的全部。云计算的想象空间更大。当遇到更具想象力的中国市场时,更是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正如很多人没有用过PC而直接使用手机一样,很多企业会没有见过服务器,而直接使用公共云。正如物美从最初送货排长队,到最后通过预约系统只需要10分钟。中国机会更大。

Q:您可以谈一下阿里云的技术观是怎样的吗?

A:业内习惯将云计算分为IaaS、PaaS和SaaS的分级,我是最反对分层的。描述云计算最合适一句话是,世界上只有一台计算机。这句话在技术和远见上远远超出了分层的概念。对用户而言,购买计算时,他从来不会想到分级。所以云计算已经将颗粒度大幅提升,服务器不再是硬件,而就是一块砖。用户关注的是房子的实用性,适用性,专修质量,而不会关心材料。所以云计算对技术的影响是很大的,曾经的一些技术会被慢慢被用户遗忘,不再分层。
所以,阿里云的愿景是:在这台计算机上,可以跑任何应用。在同一个技术底层上对外提供服务,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则通过公共云、专有云的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窗口,这是真正满足大数据的要求,将互联网做为统一的基础设施。私有云不是一个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方式,国内的产业界不应再执念于公有云和私有云。
开源只是对技术的一种贡献方式。Linux有很多版本对用户而言有很大困难。开源软件还是软件,越底层越要保持一致性。这也是阿里云的技术观,不是开源不开源,而是是否完全一致的服务。正如阿里云将Hadoop全部迁移到ODPS的选择一样,最根本要保证阿里云的技术和服务的一致性。

来源:CSDN
[王坚:做底层一致,面向全球的公共云计算服务]


开发者社区整理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小程序 机器人
西安石油大学上机作业2023.5.19
西安石油大学上机作业2023.5.19
50 0
|
运维 大数据 云计算
阿里云大学1+X
1+X是什么? 阿里云大学在干什么?
3058 0
|
新能源
Trumonytechs团队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鲁博士讲授最新热仿真技术
上周末,我们的Trumonytechs团队接受了博士关于热模拟的讲座。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陆教授。
Trumonytechs团队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鲁博士讲授最新热仿真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上海交大ACM班创始人俞勇:为培养中国的图灵奖得主而教书
上海交大ACM班创始人俞勇:为培养中国的图灵奖得主而教书
276 0
上海交大ACM班创始人俞勇:为培养中国的图灵奖得主而教书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清华大学成立AI研究院:张钹院士任院长,Jeff Dean成为计算机学科顾问
6 月 28 日,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清华-谷歌 AI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张钹院士担任新研究院的院长,与此同时,谷歌 AI 负责人 Jeff Dean 也成为了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委员。
235 0
清华大学成立AI研究院:张钹院士任院长,Jeff Dean成为计算机学科顾问
大学为什么会挂科
今天晚上接触的和挂科相关事情比较多,一个学生在大四还在挂科然后找工作也非常消极,又想起了学生时挂科的那些事。 回忆 我有一个哥们和我关系很不错,大学经常一块吃饭瞎聊,这小子大一末时班里绩点倒数第二,不过大四时顺利毕业就对了,现在在北京做娱乐相关的岗位。
|
人工智能 达摩院 算法
95后博士入职达摩院,14岁上大学,成阿里史上最年轻科学家
阿里巴巴达摩院刚刚入职了一名“95后”的博士胡晋,这是阿里AI Labs史上最年轻的科学家。胡晋14岁进大学、23岁博士毕业,进入阿里后从事无人车相关研发。无人驾驶是达摩院的第一个项目,由阿里AI Lab首席科学家王刚博士率队,进展很快。
4200 0
|
人工智能 达摩院 机器人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阿里达摩院入职最年轻科学家!
“95后”胡晋称得上是“开挂般的人生”:15岁跳级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19岁以专业成绩全校前三的成绩,免试推荐攻读浙大博士研究生;23岁博士毕业正式入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无人车的研发工作,成为了达摩院最年轻的科学家。
2058 0
|
人工智能
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今日成立!张钹姚期智坐镇,Jeff Dean被聘顾问委员
今天,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院士领衔,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被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成立仪式上,还聘请谷歌人工智能负责人Jeff Dean为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委员。
208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