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MySQL 在标准 SQL 外,会扩展一些好用的语法,本文关注的 REPLACE 和 INSERT IGNORE 就属于这类。这 2 个语法都是对 INSERT 的扩展,语义是向表中插入数据,不同之处在于遇到 PK 或者 UK 冲突时的处理:
- INSERT:报 duplicate key 的错误,数据不插入;
- REPLACE:删除掉老冲突记录,插入新的记录;
- INSERT IGNORE:不插入数据,但是不报错。
可以看到,REPLACE 的语义是用新数据取代老数据,INSERT IGNORE 的语义是保留老的数据。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 TokuDB 引擎对这个2个语法的优化。
优化分析
我们先看下优化前,一次 REPLACE 和 INSERT IGNORE 都需要做哪些操作。
对于 REPLACE:
1. 先尝试做 insert,因为 TokuDB 插入是异步的,为了保证唯一性约束,会先做一次 search,看是否有已经有记录;
2. 如果老记录不存在,就直接插入;如果存在,就向 server 层报 dup key 错误;
3. server 层拿到 dup key 错误后,再向引擎发一次 search 操作,把老记录捞出来;
4. server 层有了老记录和要插入的数据,调引擎层的 update 接口做更新(其实这里应该做 delete + insert,server 层做了一个优先,只需要调一次引擎接口;如果有外键或者有delete触发器的话,还是会做 delete + insert 的,可以参考 write_record()
函数)。
对于 INSERT IGNORE:
1. 先尝试做 insert,因为 TokuDB 插入是异步的,为了保证唯一性约束,会先做一次 search,看是否有已经有记录;
2. 如果老记录不存在,就直接插入;如果存在,就向 server 层报 dup key 错误;
3. server 层拿到 dup key 错误后,发现设置了 ignore,就正常返回。
TokuDB 优化后是怎样的呢,REPLACE 和 INSERT IGNORE 只需要做一次插入即可,TokuDB 对写是做了优化的,只需要将 msg 放在 FT 的 root 节点即可,后台线程会异步将其应用到 leaf 节点(参考TokuDB索引结构–Fractal Tree),所以性能提升是比较明显的。
做优化的调用栈如下:
#0 do_ignore_flag_optimization()
#1 ha_tokudb::set_main_dict_put_flags()
#2 ha_tokudb::insert_row_to_main_dictionary()
#3 ha_tokudb::write_row()
#4 handler::ha_write_row()
#5 write_record()
#6 mysql_insert()
#7 mysql_execute_command()
主要代码逻辑在 ha_tokudb::set_main_dict_put_flags()
和 do_ignore_flag_optimization()
这2个函数中。
do_ignore_flag_optimization()
判断能否做这个优化:
static inline bool do_ignore_flag_optimization(
THD* thd,
TABLE* table,
bool opt_eligible) {
bool do_opt = false;
if (opt_eligible &&
(is_replace_into(thd) || is_insert_ignore(thd)) &&
tokudb::sysvars::pk_insert_mode(thd) == 1 &&
!table->triggers &&
!(mysql_bin_log.is_open() &&
thd->variables.binlog_format != BINLOG_FORMAT_STMT)) {
do_opt = true;
}
return do_opt;
}
ha_tokudb::set_main_dict_put_flags()
根据 do_ignore_flag_optimization()
返回的结果和当前语句设置 put_flag。
else if (using_ignore_flag_opt && is_replace_into(thd)
&& !in_hot_index)
{
*put_flags = old_prelock_flags;
}
else if (opt_eligible && using_ignore_flag_opt && is_insert_ignore(thd)
&& !in_hot_index)
{
*put_flags = DB_NOOVERWRITE_NO_ERROR | old_prelock_flags;
}
else
{
*put_flags = DB_NOOVERWRITE | old_prelock_flags;
}
db_put()
中会根据前面设置的 put_flag,决定是调用 toku_ft_insert_unique()
,还是toku_ft_maybe_insert()
,前者会先调用 toku_ft_lookup()
做唯一性检查,然后再做插入;后者则直接插入。在最终调用 toku_ft_root_put_msg()
,将 msg 放在root节点时,会根据之前的flag 生成不同 type 的msg,如 INSERT IGNORE 的 type 就设置为 FT_INSERT_NO_OVERWRITE,表示msg类型是插入,但是如果有老记录时不覆盖,后台 apply 线程在应用时,就会根据 msg 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
性能测试对比
为了能够方便的开启和关闭这个优化,笔者在代码里加了一个开关。测试是用 sysbench,开32个线程,一个事务里就一条语句(REPLACE 或者 INSERT IGNORE),表结构就是sysbench默认的,但是去掉了二级索引,另外 binlog 是关闭的,结果如下:
-
REPLACE
模式 TPS CPU% 关闭优化 3438.21 900 开启优化 6590.31 240 -
INSERT IGNORE
模式 TPS CPU% 关闭优化 6165.36 1000 开启优化 6702.45 240
可以看到对于 REPLACE 的优化效果非常明显,用更低的 CPU 消耗获得了更高的 TPS;对于 INSERT IGNORE,CPU 消耗大大降低,TPS 有一定提升。
INSERT IGNORE 优化效果没有 REPLACE 这么明显,是因为 INSERT IGNORE 本身的逻辑要比 REPLACE 简单,在优化前如果冲突记录存在的话,是直接返回的。
使用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优化并不是通用的,具体的限制如下:
-
只能有一个PK,不能其它任务用二级索引
PK所在的FT做插入时,是直接把 msg 放到 root 节点的,根本就没有取可能存在的老记录,所以二级索引的更新是没法做的。 -
要求 binlog 用 statement 格式,或者关闭 binlog
如果 binlog 是 row 格式的话,会导致备库应用报错,所有的操作都记为 Write_rows event,如果有记录冲突的话,备库执行时直接报 dup key 错误。 -
表上不能有 triger
这个主要是因为优化后语义被改变了,replace 在冲突时没有 delete 操作,insert ignore 引擎层永远是返回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