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降维之线性判别分析

简介: 机器学习降维之线性判别分析阅读目录LDA描述从二分类分析LDA原理LDA求解方法回到顶部LDA描述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是一种由监督学习算法,同时经常被用来对数据进行降维,它是Ronald Disher在1936年发明的,有些资料上也称位Fisher LDA.

机器学习降维之线性判别分析
阅读目录

  1. LDA描述
  2. 从二分类分析LDA原理
  3. LDA求解方法
    回到顶部
  4. LDA描述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是一种由监督学习算法,同时经常被用来对数据进行降维,它是Ronald Disher在1936年发明的,有些资料上也称位Fisher LDA.LDA是目前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领域中经典且热门的一种算法

相比于PCA,LDA可以作为一种有监督的降维算法,在PCA中,算法没有考虑数据的类别,自己把原数据映射到方差较大的方向上而已

如下图,红色的点代表class1类别的数据,蓝色代表class2的数据,根据PCA算法,数据应该映射到方差最大的方向,即Y轴,但是class1和class2两个不同类别的数据就会完全的混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开。所以使用PCA算法进行降维后再进行分类的效果会非常差,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LDA算法,将数据映射到X轴上。下面我们从二分类分析LDA原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c1_x = np.random.uniform(-0.5,-2,100)
c1_y = np.random.uniform(-10,10,100)

c2_x = np.random.uniform(0.5,2,100)
c2_y = np.random.uniform(-10,10,100)

l1_x = [0 for _ in range(24)]
l1_y = [i for i in range(-12,12,1)]
l2_x = [i for i in range(-4,5,1)]
l2_y = [0 for _ in range(9)]

plt.scatter(c1_x,c1_y,c = 'r',marker = 'o',label='class1')
plt.scatter(c2_x,c2_y,c = 'b',marker = '*',label='class2')
plt.plot(l1_x,l1_y,'black',label='X')
plt.plot(l2_x,l2_y,'g',label='Y')
plt.legend()
plt.xlim(-5, 5)
plt.ylim(-12, 12)
plt.show()

回到顶部

  1. 从二分类分析LDA原理
    先抛出LDA原理中心思想: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距离,再进行说明

从一个简单的二分类问题出发,有C1、C2两个类别的样本,两类的均值分别μ1,μ2μ1,μ2,我们希望投影之后两类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
D(C1,C2)=||WTμ1−WTμ2||22
D(C1,C2)=||WTμ1−WTμ2||22

注:WTμ1为μ1再W方向上的投影向量WTμ1为μ1再W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从而转化为以下优化问题
{max||WTμ1−WTμ2||22s.t.WTW=1
{max||WTμ1−WTμ2||22s.t.WTW=1

容易发现,当W与(μ1−μ2)(μ1−μ2)方向一致的时候,该距离最大

上面左边的图是按照最大化两类投影中心距离的准则绘制的,会发现原本可以被线性划分的两类样本,经过投影后又了一定程度的重叠

上面右边的图就是按照最大类间距,最小类内距思想绘制的,虽然两类的中心在投影之后的距离又所减小,但确使投影之后样本的可区分性提高了

如何表示类内距离?可以使用类内方差,类内方差定义为各个类分别的方差和,有类内距离表示再结合上图说明,继续对上面的优化函数进行优化得到:
{maxJ(W)=||WTμ1−WTμ2||22D1+D2s.t.WTW=1
{maxJ(W)=||WTμ1−WTμ2||22D1+D2s.t.WTW=1

注:D1为C1的类内方差和,D2为C2的类内方差和

回到顶部

  1. LDA求解方法
    {maxJ(W)=||WTμ1−WTμ2||22D1+D2s.t.WTW=1

{maxJ(W)=||WTμ1−WTμ2||22D1+D2s.t.WTW=1

D1=∑xϵC1(WT(xi−μ1))2=∑xϵC1WT(xi−μ1)(xi−μ1)TW
D1=∑xϵC1(WT(xi−μ1))2=∑xϵC1WT(xi−μ1)(xi−μ1)TW

D2=∑xϵC2(WT(xi−μ2))2=∑xϵC2WT(xi−μ2)(xi−μ2)TW
D2=∑xϵC2(WT(xi−μ2))2=∑xϵC2WT(xi−μ2)(xi−μ2)TW

因此J(W)可以写成:

J(W)=WT(μ1−μ2)(μ1−μ2)TW∑xϵCiWT(x−μi)(x−μi)TW
J(W)=WT(μ1−μ2)(μ1−μ2)TW∑xϵCiWT(x−μi)(x−μi)TW

定义类间距离SB=(μ1−μ2)(μ1−μ2)TSB=(μ1−μ2)(μ1−μ2)T,类内距离SW=∑xϵCi(x−μi)(x−μi)TSW=∑xϵCi(x−μi)(x−μi)T

则:
J(W)=WTSBWWTSWW
J(W)=WTSBWWTSWW

对W求导,并令导数为0
(WTSWW)SBW=(WTSBW)SWW
(WTSWW)SBW=(WTSBW)SWW

令λ=J(W)=WTSBWWTSWWλ=J(W)=WTSBWWTSWW则有:
SBW=λSwW
SBW=λSwW

整理得到:
Sw−1SBW=λW
Sw−1SBW=λW

看到这里就以及很清楚了,我们最大化目标对应一个矩阵的特征值,于是LDA降维变成了一个求矩阵特征向量的问题。J(W)J(W)就对应矩阵Sw−1SBSw−1SB的最大的特征值,而投影方向就是这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将二分类推广到多分类也得到同样的结论,总结具有多个列别标签高维的LDA求解方法:

(1)计算数据集中每个类别样本的均值向量μjμj,以及总体均值向量μμ
(2)计算类内散度矩阵SWSW,全局散度矩阵STST,并得到类间散度矩阵SB=ST−SWSB=ST−SW
(3)对矩阵SW−1SB进行特征值分解,将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列SW−1SB进行特征值分解,将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列
(4)特征值前d大的对应的特征向量W1,W2,...,WdW1,W2,...,Wd,通过以下映射将n维映射到d维:
Xi´=(WT1xi,WT2xi,...,WTdxi)T
Xi´=(W1Txi,W2Txi,...,WdTxi)T
参考:《百面机器学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bingqianrui/p/11206834.html

相关文章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智能决策的新引擎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智能决策的新引擎
98 15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运维
机器学习在运维中的实时分析应用:新时代的智能运维
机器学习在运维中的实时分析应用:新时代的智能运维
73 1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算法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分布式机器学习
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机器学习基础知识,并介绍主流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结合实例介绍一些机器学习算法。
241 5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中空间和时间自相关的分析: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
空间和时间自相关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概念,揭示了现象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探讨了这些概念的理论基础,并通过野火风险预测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捕捉时空依赖性,提高预测准确性。
116 0
机器学习中空间和时间自相关的分析: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移动开发 数据可视化
模型预测笔记(一):数据清洗分析及可视化、模型搭建、模型训练和预测代码一体化和对应结果展示(可作为baseline)
这篇文章介绍了数据清洗、分析、可视化、模型搭建、训练和预测的全过程,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特征选择、数据归一化等关键步骤,并展示了模型融合技术。
191 1
模型预测笔记(一):数据清洗分析及可视化、模型搭建、模型训练和预测代码一体化和对应结果展示(可作为baseline)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分析:理论与实践
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分析:理论与实践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二、机器学习之回归模型分析
二、机器学习之回归模型分析
229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117 4
|
16天前
|
算法
PAI下面的gbdt、xgboost、ps-smart 算法如何优化?
设置gbdt 、xgboost等算法的样本和特征的采样率
40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文章还介绍了C语言在知名机器学习库中的作用,以及与Python等语言结合使用的案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