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GEOquery和limma完成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分析

简介: 如何分析芯片数据我最早接触的高通量数据就是RNA-seq,后来接触的也基本是高通量测序结果而不是芯片数据,因此我从来没有分析过一次芯片数据,而最近有一个学员在看生信技能树在腾讯课堂发布的课程GEO数据库表达芯片处理之R语言流程遇到了问题问我请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一个晚上时间学习这方面的分析。

如何分析芯片数据

我最早接触的高通量数据就是RNA-seq,后来接触的也基本是高通量测序结果而不是芯片数据,因此我从来没有分析过一次芯片数据,而最近有一个学员在看生信技能树在腾讯课堂发布的课程GEO数据库表达芯片处理之R语言流程遇到了问题问我请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一个晚上时间学习这方面的分析。 :这篇文章不会介绍R语言的安装和使用,也不会介绍GEO数据库的构造

数据的获取

数据获取有两种方式,R包GEOquery解析和手动下载。其中前面一种最方便,完成了手动数据下载和Bioconductor常见数据结构ExpressionSet的构造,关于这个数据结构的具体介绍看Bioconductor的介绍或者视频,简言之,就是用于存放 实验信息, 分组信息表达信息, 方便后续调用。

library(GEOquery)
gset <- getGEO("GSE13535", GSEMatrix =TRUE, AnnotGPL=TRUE )
show(gset)
img_b0bed24b7aa5431a75b8128ec5020b9c.jpe
ExpressionSet

一般而言GEOquery解析都是首选,除非你提供的GSE号还没被GEOquery记录或者说网络速度感人,以及你不觉得别人提供的矩阵是你所需要的,你才会决定去手工下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下载赛默飞的下机原始数据格式CEL,一种是下载单个样本表达量向量或者含有所有样本的表达量矩阵。

img_7a09e1acaeee919dfc151ee56fe6e78b.jpe
数据下载

先说第一种,可以直接点击http下载到tar打包的数据, 然后解压缩得到所有的CEL文件

setwd("F:/Project/GEO_project/")
library(affy)
affy.data <- ReadAffy()
length(affy.data)
# 13
eset.rma <- rma(affy.data)
exprSet <- exprs(eset.rma)
write.table(exprSet, "expr_rma_matrix.txt", quote=F, sep="\t")
  • ReadAffy: 读取当前文件下的CEL格式文件,同时第一次还会从bioconductor上下载hugene10stv1用来注释cel文件。
  • rma: 基于robust multi-arrary average(RMA)算法衡量表达量,从而将AffyBatch对象转换成ExpressionSet
  • exprs: 获取ExpressionSet中的表达量矩阵
  • write.table: 将表达量矩阵信息保存到本地

然后是第二种,以所有样本的表达矩阵为例,可以用浏览器到ftp://ftp.ncbi.nlm.nih.gov/geo/series/GSE42nnn/GSE42589/matrix/下载,如果你会用Linux的话,可以用wget -4 ftp://ftp.ncbi.nlm.nih.gov/geo/series/GSE42nnn/GSE42589/matrix/GSE42589_series_matrix.txt.gz, 才1.7M。解压缩这个文件后,有一个txt文件, 这个txt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以"!"开头的样本的所有信息,如实验平台、处理、以及分组等信息。第二个部分则是后面的表达量信息,

img_5d6bfce7c146b3059634522ec3e06051.jpe
Series Matrix Files
expr.df <- read.table(file = "GSE42589_series_matrix.txt", header =TRUE,
                      comment.char = "!", row.names=1)

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三种方法: 最开始得到的都是CEL文件,CEL文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才能转换成表达矩阵,例如去除批次效应、质控和过滤等,得到的表达矩阵在上传时会增加元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分组信息),就成为我们下载的GSEXXXX_series_matrix.txt.gz. 通过手工解析加R语言简单操作得到了R语言中的数据框(data.frame), 而GEOquery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下载和解析这两个步骤。

三者的优先级为:GEOquery > 手工下载表达量矩阵文件 > 手工下载原始的CEL文件。

使用limm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

limma的核心函数是lmFit和eBayes, 前者是用于线性拟合,后者根据前者的拟合结果进行统计推断。

lmFit至少需要两个输入,一个是表达矩阵,一个是分组对象。

表达矩阵必须是matrix类数据结构,每一列都是存放一个样本,每一行是一个探针信息或者是注释后的基因名。这里就是向我提问的人出错的原因,他在读入数据时,read.table少了参数,row.names= 1,导致第一列是探针信息。

# 使用GEOquery
exprSet <- exprs(gset[[1]])
# 基于matrix
expr.df <- read.table(file = "GSE42589_series_matrix.txt", header =TRUE,
                      comment.char = "!", row.names=1)
# 从cel文件开始
exprSet <- exprs(eset.rma)

试验设计矩阵: 没有试验设计矩阵对象,limma就不知道如何比较。分组数据可以手工从之前的matrix.gz整理,整理到一个excel,然后用R读取,或者就是直接从Geoquery的结果中解析。

pData <- pData(gset[[1]])
view(pData)
img_e82bea7cf46a5037a0c8c78b446ef338.jpe
GEOquery解析的信息

其中title部分告诉了我们分组信息,2小时和18小时,每个时间段又有vehicle control, PE1.3 embolized, PE2.0 embolized,也就是2x2的双因素试验设计, 我们可以现在R语言里构建实验设计的数据框。

sample <- pData$geo_accession
treat_time <- rep(c("2h","18h"),each=11)
treat_type <- rep(rep(c("vehicle_control","PE1.3_embolized","PE2.0_embolized"), c(3,4,4)),
                  times=2)
design_df <- data.frame(sample, treat_time, treat_type)

根据Limma的使用手册的"9.5 Interaction Models: 2 X 2 Factorial Design"进行手续的分析。这里仅仅展示单个因素的分析过程,多个因素看文档依葫芦画瓢就行。

构建单因素试验设计矩阵,进行线性拟合

TS <- paste(design_df$treat_time, design_df$treat_type, sep=".")
TS
TS <- factor(TS, levels = unique(TS))
design <- model.matrix(~0+TS)
fit <- lmFit(exprSet, design)

然后根据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来设置比较对象。比如不同时间段下控制组哪些基因发生了差异报答,处理18小时后,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哪些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也就是做多次t检验。

cont.matrix <- makeContrasts(
  vs1  = TS18.vehicle_control-TS2.vehicle_control, # 对照组在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
  vs2  = TS18.PE2.0_embolized-TS2.PE2.0_embolized, # PE2.0处理前后的差异基因
  vs3  = TS18.PE1.3_embolized-TS2.PE1.3_embolized, # PE1.3在处理前后差异基因
  # 处理18小时候,PE2.0相对于对照变化的基因再与PE1.3与对照的差异比较
  diff = (TS18.PE2.0_embolized-TS18.vehicle_control)-(TS18.PE1.3_embolized-TS18.vehicle_control),
  levels = design
)

fit2 <- contrasts.fit(fit, cont.matrix)
results <- decideTests(fit2)

最后的结果可以用韦恩图展示vennDiagram(results)

更多分析

找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后续要做GO/KEGG分析,可以在生信技能树公众号中搜索,要是基础太差,就付费购买GEO数据库表达芯片处理之R语言流程吧。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固态存储
阿里云服务器ESSD Entry和ESSD等云盘解析:区别、应用场景与选择参考
阿里云服务器提供了包括ESSD Entry、ESSD、SSD云盘、高效云盘等丰富多样的云盘类型,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需求。每种云盘都有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和适用场景,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选择云盘,本文将详细解析阿里云服务器各个云盘的定义、区别、选择参考以及常见问题。让大家对阿里云服务器不同云盘的性能和适用场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ESSD Entry云盘和ESSD云盘,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SQL PHP 数据库
19 PHP如何利用PDO获取结果集
路老师在知乎上分享了关于PHP语言的知识,帮助大家入门并深入了解PHP。本文介绍了PDO中获取结果集的三种方法:`fetch()`、`fetchAll()` 和 `fetchColumn()`,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展示在网页上。
426 5
|
数据采集 测试技术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laywright测试中避免使用no-wait-for-timeout的原因
在Web应用自动化测试中,Playwright作为首选框架,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不当使用`no-wait-for-timeout`会导致测试结果不稳定、不符合真实用户体验且难以调试。推荐采用显式等待策略和合理设置超时时间,结合代理IP技术提高测试成功率和数据多样性。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Playwright中配置代理IP进行数据抓取及分类统计。遵循这些最佳实践可确保测试既可靠又贴近实际用户场景。
771 4
Playwright测试中避免使用no-wait-for-timeout的原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面向电商家居行业3D室内场景合成中的空间感知(1)
面向电商家居行业3D室内场景合成中的空间感知
427 9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概率模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以朴素贝叶斯分类去为例
【机器学习】概率模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以朴素贝叶斯分类去为例
34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TensorFlow
用TensorBoard可视化tensorflow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与训练过程的方法
用TensorBoard可视化tensorflow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与训练过程的方法
630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动手学强化学习(一):多臂老虎机 Multi-armed Bandit
 强化学习关注智能体和环境交互过程中的学习,这是一种试错型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范式。在正式学习强化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多臂老虎机问题,它可以被看作简化版的强化学习问题。与强化学习不同,多臂老虎机不存在状态信息,只有动作和奖励,算是最简单的“和环境交互中的学习”的一种形式。多臂老虎机中的探索与利用(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别经典的问题,理解它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强化学习。
1429 1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安全
利用frp工具实现内网穿透、随时随地访问内网服务
frp 是一个专注于内网穿透的高性能的反向代理应用,支持 TCP、UDP、HTTP、HTTPS 等多种协议。可以将内网服务以安全、便捷的方式通过具有公网 IP 节点的中转暴露到公网。
利用frp工具实现内网穿透、随时随地访问内网服务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传感器
基于Matlab实现毫米波雷达静态目标去除算法
基于Matlab实现毫米波雷达静态目标去除算法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Python
跟着Nature学作图:R语言ggplot2分组折线图完整示例(Extended Fig2)
跟着Nature学作图:R语言ggplot2分组折线图完整示例(Extended Fi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