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分布式消息系统

本文涉及的产品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云原生网关 MSE Higress,422元/月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Kafka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 统一的、高吞吐、低延迟的,用来处理实时数据的系统平台。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Kafka的主要概念:Broker、Topic、Partition、Producer、Consumer等。

本来打算给这篇文章起名叫“搭建Kafka消息队列集群”,然而,和RabbitMQ不同,Kafka并没有实现消息队列的协议(例如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提供统一消息服务的应用层标准高级消息队列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一个开放标准,为面向消息的中间件设计),所以尽管在使用方式上像极了队列,但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消息队列。最后,我还是折中一下,将标题改为了“Kafka 分布式消息系统”。

1. Kafka介绍

Kafka最早是由LinkedIn使用Java和Scala语言开发的,并在2011年开源,2012年成为Apache软件基金会的顶级项目。2014年,Kafka的几个创建人,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叫做Confluent,专门从事Kafka相关的工作。

Kafka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 统一的、高吞吐、低延迟的,用来处理实时数据的系统平台。按照官方的定义,Kafka有下面三个主要作用:

  1. 发布&订阅:和其他消息系统一样,发布订阅流式数据。
  2. 处理:编写流处理应用程序,对实时事件进行响应。
  3. 存储:在一个分布式、容错的集群中安全地存储流式数据。

1.1 消息系统

上面的三个作用,第一条就讲到,kafka是一个消息系统。那么什么是消息系统?它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以时下流行的微服务为例,假设Web端有Web1、Web2、Web3三个面向终端(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浏览器)的Web服务(Http协议),内部有App1、App2、App3三个应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例如WCF、gRPC等),如果没有消息系统,采用直连的方式,它们之间的通信方式可能是这样的:

图1. 以直连方式进行通信的系统结构

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1. 服务之间紧耦合,设想我们修改一下应用服务2的外部接口,那么所有调用了它的组件均需要修改,在上图这种极端情况下(所有组件都调用它,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并不多见),所有的其他Web服务和应用服务都需要做相应修改。
  2. 服务之间的这种紧耦合,有时候还会造成接口无法修改的问题:如果有不受控的第三方调用了接口,那么修改接口将造成第三方应用不可用。设想微信公众号的某个接口改动一下,将会造成成千上网的应用故障。
  3. 为了解决上面问题,接口往往以版本的方式发行,访问形式如 web/v1/interface、web/v1.1/interface、app/v2.0/interface。接口在小版本号之间兼容,大版本号之间不兼容。
  4. 上面这种接口规划方式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紧耦合的问题,但又带来了新问题:更新需要改动多个版本序列,版本过多的时候将难于维护。
  5. 增减客户端繁琐,假如现在新加入一个应用服务4,提供某个Web服务所必须的功能,那么就要把Web服务1、Web服务2、Web服务3全都改一遍;同样,如果应用服务2不再需要,那么同样要在Web服务端去掉调用它的代码。
  6. 性能受限,不易扩展,例如要做负载均衡,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工具,例如Zookeeper或者Consul等。或者需要改写代码或者加入特定的配置。

而引入消息系统时,结构将变成下面这样:

图2. 引入消息系统后的系统结构

引入消息系统后,上面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1. 所有的组件,Web服务和应用服务,都不再关心彼此的接口定义,而仅关心数据结构(Json结构)。
  2. 仅需要知道与Kafka的通信协议就可以了,而Kafka的结构已经高度标准化,相对稳定和成熟。
  3. 提升了性能,Kafka针对大数据传输设计,吞吐率足以应付绝大多数企业需求。
  4. 易于扩展,Kafka本身就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进行扩展。除此以为,其独特的模式为负载均衡等常见需求提供了支持。

1.2 消息系统的两种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 模式:

Producer(生产者):在数据管道一端 生产消息 的应用程序。

Consumer(消费者):在数据管道一端 消费消息 的应用程序。

  1. 生产者将消息发送至队列,如果此时没有任何消费者连接队列、消费消息,那么消息将会保存在队列中,直到队列满或者有消费者上线。
  2. 生产者将消息发送至队列,如果此时有多个消费者连接队列,那么对于同一条消息而言,仅会发送至其中的某一个消费者。因此,当有多个消费者时,实际上就是一个天然的负载均衡。

发布者/订阅者 模式:

Publisher(发布者):在数据管道一端 生成事件 的应用程序。

Subscriber(订阅者):在数据管道一端 响应事件 的应用程序。

当使用 发布者/订阅者 模式时,发往队列的数据不叫消息,叫事件。对于数据的处理也不叫消费消息,叫事件订阅。

  1. 发布者发布事件,如果此时队列上没有连接任何订阅者,则此事件丢失,即没有任何应用程序对该事件作出响应。将来如果有订阅者上线,也不会重新收到该事件。
  2. 发布者发布事件,如果此时队列上连接了多个订阅者,则此事件会广播至所有的订阅者,每个订阅者都会收到完全相同的事件。所以不存在负载均衡

1.3 流处理应用程序

区分批处理程序和流处理程序。

批处理和流处理的最大区别就是数据是否有明显的边界。如果有边界,就叫做批处理,例如:客户端每小时采集一次数据,发送到服务端进行统计,然后将统计结果保存到统计数据库。

如果没有边界,就叫做流式数据(流处理)。典型的流处理,例如大型网站的日志和订单,因为日志、订单是源源不断的产生,就像一个数据流一样。如果每条日志和订单,在产生后的几百毫秒或者几秒内被处理,则为流式程序。如果每小时采集一次,再统一发送,则将本来的流式数据,转换为了“批数据”。

流式处理有时候是必须的:比如天猫双11的订单和销售额,马云需要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如果数据中心说:我们是T+1的,双11的数据,要12号才能得到,我想马云baba是不会同意的。

处理流数据和处理批数据的方法不同,Kafka提供了专门的组件Kafka Streaming来处理流数据;对于其他的Hadoop生态系统项目,各自提供了不同的组件,例如,Spark也包括了Spark Streming来处理流数据。而流数据处理的鼻祖Storm则是专门开发用来处理流式数据的。

除了使用数据边界来区分流处理和批处理以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处理时间。批处理的处理周期通常是小时或者天,流处理的处理周期是秒。对应的,批处理也叫做离线数据处理,而流处理叫做实时数据处理。还有一种以分钟为单位的,叫做近线数据处理,但是这种方式讨论的比较少,其是离线处理的套路,只是缩短了处理周期而已。

1.4 存储:在一个分布式、容错的集群中安全地存储流式数据

默认情况下,Kafka中的数据可以保存一周。同时,Kafka天然支持集群,可以方便地增减机器,同时可以指定数据的副本数,保证在集群内个别服务器宕机的情况下,整个集群依然可以稳定提供服务。

在我们的数据中心的项目应用中,主要是用作数据传输。为了看清楚它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场景:

这个项目的前端是各种应用,应用的数量未来可能有几十上百个,但目前只有10个。这些前端的应用要将数据发送到后端的数据中心(一个我们称为数据采集器的程序,简称采集器),很明显,采集器与应用是一对多的关系。这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部分的时间采集器器空闲,但是当多个应用同时发数据时,采集器又处理不过来。此时就需要一个缓冲机制,使得采集器不会太闲也不会太忙。这时就可以采用Kafka作为这个数据缓冲池。

在这个应用范例中,选择Kafka而没有选择传统的成熟消息队列组件,例如RabbitMQ,是因为Kafka天生是为了应对大批量数据的,所以性能更好一些。

除了起到数据缓冲的作用以外,Kafka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中,还起到了“平滑升级”的作用,如下图:

图3. 平滑升级

需求是这样的:之前的前端应用、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程序都是采用.Net开发的,并存入到MS SQL Server数据库中。为了应对日益膨胀的数据量,决定采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存储在HDFS上,并使用Spark进行数据统计。

因为引入了Kafka,所以不管是老版的前端应用、数据采集、还是清洗程序,都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动。就可以接入新版的采集/清洗程序,因为只要从Kafka中取数据就好了。

当新版本的程序测试通过后,只需要简单地停掉老版程序,就可以平滑地切换到新系统。

1.5 引入消息队列带来的挑战

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引入Kafka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下面几个:

  1. Kafka依赖,虽然系统中的应用彼此之间不依赖了,但是都重度依赖Kafka,此时Kafka的稳定性就非常重要(类似MSSQL Server一样的基础设施)。
  2. 微服务的实践中,出现了另一种服务独立化的呼声,即各个服务不需要其他的组件就可以独立对外提供服务,也就是去中心化。两种方式的选用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3. 消息队列天然都是异步的,虽然提升了性能,但是增大了代码复杂性。本来使用RPC同步调用返回结果的简单操作,采用异步后加大了代码编写的复杂度和调试的复杂度。

2. Broker、Topic和Partition

2.1 Broker

Broker(服务进程):Broker直译为代理。我觉得这个称谓不好理解,其实通俗讲就是运行kafka的服务器,再具体一点就是运行Kafka的服务进程。

  • 当你连接到集群中的任意一个Broker时,就可以访问整个集群了。
  • 集群内的Broker根据Id进行区分,Id为纯数字。

2.2 Topic、Partition和Offset

Topic(主题):可以理解为一个数据管道,在这个管道的一端生产消息/发布事件,另一端消费消息/响应事件。管道本身进行消息/事件的存储、路由、发送。主题由它的名称(Name)所标识。

主题中的数据,不论是不是被消费,都会保存指定的一段时间,默认是一周。

Topic可以被分割成多个Partitions(分区)。

  • 分区内的数据是有序的。当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分区时,那么这个主题的消息也是有序的;但如果一个主题有多个分区,那么消息是无序的。
  • 分区越多,并行处理数就越多。通常的建议是主机数x2,例如如果集群中有3台服务器,则对每个主题可以创建6个分区。
  • 当消息被写入分区后,就不可变了,无法再进行修改。除非重建主题,修改数据后重新发送。
  • 当没有key时,数据会被发往主题的任意一个分区;当有key时,相同key的数据会被发往同一个分区。

发往Partition的每条消息将获得一个递增id,称为offset(偏移量)。整体上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 Kafka Topic、Partition、Offset

2.3 Broker、Topic、Partition的分布

对不同的Topic,可以设置不同的Partition数目,当集群中有多个节点时,将会随机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如下图:Topic1拥有3个Partition,Topic2则只有2个Partition。

图5. Broker、Topic、Partition的分布

2.4 Topic 副本数(replication factor)

通常会将Topic的副本数设置为2或者3,此时当某个节点故障下线时,该Topic依然可用,集群内的其他节点将会提供服务。

图6. Topic 2副本

显然,并不是副本数越多越好。副本数越多,同步数据需要花的时间越久,磁盘的使用率会越低。

注意:不管是Kafka集群还是Hadoop集群,并不是说节点越多容错就越高,容错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恰巧相关节点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小一些。比如说,Hadoop集群中有100个节点,当你的副本数设置为2时,恰巧保存这两个副本的节点故障了,相关的数据一样无法访问。而100个节点相对于5个节点或者3个节点,恰好保存相同副本的节点同时故障的概率低一些。

2.5 Partition Leader和ISR

对于多个Partition的Topic来说,只有一个Leader Partition,一个或多个ISR(in-sync replica,同步副本)。leader进行读写,而ISR仅作为备份。

图7. Topic 2副本(实际图)

3. Producer 生产者

3.1 Producer向Topic中写入数据

Producer只需要指定Topic的名称(Name),然后连接到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Kafka会自动进行负载均衡,并将对写入操作进行路由,从而写入到正确的Partition当中(多个Partition将位于集群中的不同节点)。

图8. Producer 用于写入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上图没有加入ISR Partition,这么做事为了制图更简单一些。

3.2 Producer Acks

Producer可以选择用下面三种方式来获得数据写入的通知:

  1. Acks=0,速度最快,Producer不去等待写入通知,有可能存在数据丢失。
  2. Acks=1,速度较快,Producer等待Leader通知,但不会等待ISR通知,有可能ISR存在数据丢失。
  3. Acks=all,速度最慢,Producer等待Leader和ISR的通知,不存在数据丢失。

3.3 Producer Keys

Producer在发送数据时,可以指定一个Key,这个Key通常基于发送的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要发送一笔电商的订单数据(OrderNo 单号、Retailer 卖家、Customer 买家)。

如果:

  • 数据的接收端(Consumer),不关心订单的发送顺序,那么key可以为空,也可以为OrderNo。
  • 数据的接收端,要求卖家的订单要按顺序发送,那么Key设为Retaier。
  • 数据的接收端,要求买家的订单要按顺序发送,那么Key设为Customer。

这里比较容易晕的是:当Key为Retailer时,并不是说每次发送Key都填一个字符串,“Retailer”,而是Retailer的具体值。以下面的表格为例:

OrderNo Customer OrderAmount OrderDate Retailer
001 Jimmy 5200 2017-10-01 00:00:00 Apple
002 Jack 3180 2017-11-01 00:00:00 Apple
003 Jimmy 2010 2017-12-01 00:00:00 XiaoMi
004 Alice 980 2018-10-01 00:00:00 XiaoMi
005 Eva 1080 2018-10-20 00:00:00 XiaoMi
006 Alice 680 2018-11-01 00:00:00 XiaoMi
007 Alice 920 2018-12-01 00:00:00 Apple

那么对于订单001~007,将Retailer作为Key,则Key的值分别为:Apple(001)、Apple(002)、XiaoMi(003)、XiaoMi(004)、XiaoMi(005)、XiaoMi(006)、Apple(007)。

这样,所有Apple的订单会按次序发往同一个Partition,而所有XiaoMi的订单会按次序发往同一个Partition。这两个Partion可能是同一个,也可能不同。如下图所示:

图9. Producer Key用于路由数据

4. Consumer 消费者

4.1 Consumer基本概念

Consume用于从Topic中读取数据。和Producer类似,只需要连接到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并指定Topic的名称,Kafka会自动处理从正确的Broker和Partition中提取数据发给Consumer。

对于每个Partition而言,数据是有序的,如下图所示:

图10. Consumer 用于读取数据

4.2 Consumer Group

Kafka使用群组(Group)的概念巧妙地实现了 生产者/消费者、发布者/订阅者 模式的二合一。

一个Topic可以有多个Group,一个Group内可以包含多个Consumer。对于群组内的Consumer来说,它们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一个消息只能被Group内的一个Consumer消费;对于不同的群组来说,它们是发布者/订阅者模式,同一个消息会被发送给所有的群组。下图很好地描述了这样的关系:

图11. Consumer Groups

注意:一个Partition只会分配给同一个Group中的一个Consumer。如果只有3个Partition,但是一个Group中有4个Consumer,那么就会有一个Consumer是多余的,无法收到任何数据。

4.3 Consumer Offsets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里的Conumser Offsets和前面Topic中的Offsets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的Offsets是Consumer相关的,前面的Offsets是Topic相关的(具体来说是Partition)。有下面几点需要注意:

  • offset记录了每个Group下每个Consumer读取到的位置。
  • Kafka使用了一个特殊的Topic用来保存Consumer Offsets,这个Topic的名称是__consumer_offsets。
  • 当Consumer离线后重新上线,会从之前offsets记录的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Offsets的提交时机

  1. At most once(至多一次):Consumer只要一收到消息,就提交offsets。这种效率最高,但潜在的可能是当消息处理失败,例如程序异常,那么这条消息就无法再次获得了。
  2. At least once(至少一次):当Consumer处理完消息再提交offsets。这种可能会重复读,因为如果处理时异常了,那么这个消息会再读一次。这个是默认值。
  3. Exactly Once:还在试验阶段。

通常的做法是选择at least once,然后在应用上做处理,保证可以重复操作,但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说明:CAP理论:一个分布式系统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项中的两项。

4.4 Zookeeper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注册、发现、治理的组件,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很多组件都有用到Zookeeper,例如HDFS等。Kafka强依赖于Zookeeper,实际上,在Kafka的安装包里就直接包含了其兼容的Zookeeper版本。

在Kafka中,Zookeeper主要有下面几个作用:

  • 管理集群中的节点,维护节点列表。
  • 管理所有的主题,维护主题列表。
  • 执行partition的leader选举。
  • 当集群变化时通知Kafka,这些变化包括新建Topic、Broker上线/下线、删除Topic

5. 总结

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我们讨论了Kafka中的主要概念和机制,相信通过这篇文章,你已经对Kafka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会进行实际操作,看Kafka是如何工作的。个人使用过程中感到Kafka非常的稳定和健壮,希望你会和我一样喜欢它。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安全 Kafka
Apache Kafka安全加固指南:保护你的消息传递系统
【10月更文挑战第24天】在现代企业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Apache Kafka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分布式流处理平台,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业务的稳定性和用户数据的安全。作为一名资深的Kafka使用者,我深知加强Kafka安全性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保护Kafka消息传递系统的安全性。
40 7
|
7天前
|
存储 运维 负载均衡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和系统架构师,我在构建和维护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最近,我负责了一个基于GraphRAG(Graph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模型的项目,该模型用于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问答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分布式部署和容错机制的重要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生产环境中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GraphRAG系统,包括分布式部署方案、负载均衡、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54 4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
11天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Kafka
初识Apache Kafka:搭建你的第一个消息队列系统
【10月更文挑战第24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据成为了企业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则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在这个背景下,消息队列作为连接不同系统和服务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Apache Kafka 是一款开源的消息队列系统,以其高吞吐量、可扩展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我对 Apache Kafka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亲手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消息队列系统。
30 2
初识Apache Kafka:搭建你的第一个消息队列系统
|
2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中间件 数据库
NServiceBus:打造企业级服务总线的利器——深度解析这一面向消息中间件如何革新分布式应用开发与提升系统可靠性
【10月更文挑战第9天】NServiceBus 是一个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专为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特别适用于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它通过消息队列实现服务间的解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在 .NET 生态中,NServiceBus 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如 RabbitMQ 和 Azure Service Bus。通过异步消息传递模式,各组件可以独立运作,即使某部分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体系统。 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NServiceBus 发送和接收消息,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42 3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
9天前
|
消息中间件 Ubuntu Java
Ubuntu系统上安装Apache Kafka
Ubuntu系统上安装Apache Kafka
|
1月前
|
存储 开发框架 .NET
C#语言如何搭建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
C#语言如何搭建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
66 2
|
2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
2月前
|
存储 块存储
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常见术语篇
关于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常见术语解释和概述。
99 1
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常见术语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