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ift教程初级篇——thrift安装环境变量配置第一个实例

简介: 前言:                     因为项目需要跨语言,c++客户端,web服务端,远程调用等需求,所以用到了RPC框架Thrift,刚开始有点虚,第一次接触RPC框架,后来没想到Thrift开发方便上手快,而且性能和稳定性也不错,项目也顺利完成。

前言:                    

因为项目需要跨语言,c++客户端,web服务端,远程调用等需求,所以用到了RPC框架Thrift,刚开始有点虚,第一次接触RPC框架,后来没想到Thrift开发方便上手快,而且性能和稳定性也不错,项目也顺利完成。所以给各位小白们,“科普”一下如何使用Thrift完成自己的远程调用。

1.什么是RPC:                     

 

平时开发的服务,大多都是本地调用,如果说需要依赖他人服务了,而且他人的服务在远端,那怎么调用呢?

 

RPC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来研究一下什么RPC

 

RPC(remote produc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

 

看下面这张图:

一次远程的调用经历了一下10个步骤:

1.调用客户端以本地方式调用远程服务

2.client stub将请求(方法和参数)组装成网络消息

3.client stub找得到服务器地址,将消息传送到远程主机

4.server stub得到传送过来的请求,进行解码

5.server stub 调用本地服务,处理请求

6.本地服务处理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server stub

7.server stub将请求处理结果组装成网络消息

8.server stub找到客户端地址,将请求处理结果传送给客户端

9.client stub 接收到请求处理结果,进行解码

10.客户端最终接收到请求处理结果

 

RPC框架的目的就是将2-9步骤封装起来,对使用者透明,客户端只需要执行第一步调用接口,然后就能够得到结果。这样是不是很方便,而且省去了很多麻烦。

 

通过对RPC的初步了解,那接下来就开始不如Thrift的大门吧

 

2.What is Thrift?                                                

ThriftFacebook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源的RPC框架,对于一般的RPC框架来说,通过IDL语言定义接口(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Thrift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并通过一个编译器生成不同语言的代码(目前支持C++,Java, Python, PHP, Ruby, Erlang, Perl, Haskell, C#, Cocoa, SmalltalkOCaml,并由生成的代码负责RPC协议层和传输层的实现。

Thrift协议栈:

第一部分(Your Code):

简单总结:开发者的业务逻辑代码

 

第二部分(ServiceClient

Thrift自动生成的代码,包含ProcessorTserverServiceClient

TServer负责接收Client的请求,并将请求转发到Processor进行处理。TServer主要任务就是高效的接受Client的请求,特别是在高并发请求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请求。

Processor(或者TProcessor)负责对Client的请求做出相应,包括RPC请求转发,调用参数解析和用户逻辑调用,返回值写回等处理步骤。Processor是服务器端从Thrift框架转入用户逻辑的关键流程。Processor同时也负责向Message结构中写入数据或者读出数据。

ServiceClient就是客户端,包含可以调用的请求方法和发送客户端请求

 

第三部分:

TProtocol主要负责结构化数据组装成Message,或者从Message结构中读出结构化数据。TProtocol将一个有类型的数据转化为字节流以交给TTransport进行传输,或者从TTransport中读取一定长度的字节数据转化为特定类型的数据。如int32会被TBinaryProtocol Encode为一个四字节的字节数据,或者TBinaryProtocolTTransport中取出四个字节的数据Decodeint32

 

第四部门:

TTransport负责以字节流方式发送和接收Message,是底层IO模块在Thrift框架中的实现,每一个底层IO模块都会有一个对应TTransport来负责Thrift的字节流(Byte Stream)数据在该IO模块上的传输。例如TSocket对应Socket传输,TFileTransport对应文件传输。

 

第五部分:

底层IO模块,负责实际的数据传输,包括Socket,文件,或者压缩数据流等。

 

通过这个协议栈,可以得出结论,使用Thrift只需要做三件事:

1.通过IDL定义数据结构和服务

2.利用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代码

3.编写你的业务逻辑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三步走开发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级别的客户端与服务端

 

3.How to use Thrift?                                                

首先要做的就是下载并配置Thrift,附上链接:http://thrift.apache.org/download

现在版本都是0.10.0,

下载好之后将名字改成“thrift.exe”

我的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属于在Windows情况下配置。

thrift.exe放在Thrift文件夹下:

配置环境变量:

 

配置完成之后,打开dos窗口,输入”thrifx -version”:

接下来执行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通过IDL定义数据结构和服务                

从最简单的HelloWorld开始,编写HelloWorld.thrift,内容如下:

namespace java service.server
service HelloWorld{
    string sendString(1:string para)
}

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下,我这里放在E:\software\Thrift,

 第二步:利用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代码                                   

进入HelloWorld.thrift所在目录,执行

执行完成,你会发现没有任何提示,记得有位大神说过,没有任何提示就是好事。

这时候发现在当前目录下多了一个gen-java的目录,里面有Thrift生成的HelloWorld.java

OK,前两步已经完成,还是很简单的吧。

第三步:编写你的业务逻辑                       

创建一个Gradle管理的Java项目,bulid.gradle中添加相关的依赖,将gen-java中的HelloWorld.java拷贝到IDE的java项目中(注意包名,地址对应)。

(喜欢用Maven的朋友可以用Maven构建)

dependencies {
	compile "org.apache.thrift:libthrift:0.9.2"
	compile "org.slf4j:slf4j-log4j12:1.7.5"
}

 

 创建HelloWorldServiceImpl实现HelloWorld.Iface接口,这个就是主要的业务逻辑。

package service.impl;

import org.apache.thrift.TException;
import service.server.HelloWorld;

/**
 * 服务端实现
 * 
 * @author tang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ServiceImpl implements HelloWorld.Ifa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ndString(String para) throws T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服务端传来的参数: " + para);
		String result = "服务端成功收到消息";
		return result;
	}

}

 接着,创建服务端实现代码,命名为HelloWorldServiceServer,把HelloWoeldServiceImpl作为一个具体的处理器传递给Thrift服务器:

 

package service.server;

import org.apache.thrift.TProcessor;
import org.apache.thrift.protocol.TBinaryProtocol;
import org.apache.thrift.server.TServer;
import org.apache.thrift.server.TSimpleServer;
import org.apache.thrift.transport.TServerSocket;
import org.apache.thrift.transport.TTransportException;
/**
 * 服务端
 * 
 * @author tang
 */
import service.impl.HelloWorldServiceImpl;

public class HelloWorldService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Transport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服务端开启");

		// 关联处理器
		TProcessor tProcessor = new HelloWorld.Processor<HelloWorld.Iface>(new HelloWorldServiceImpl());

		// 设置服务端口为 8080
		T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TServerSocket(8080);

		// 简单的单线程服务模型
		TServer.Args tArgs = new TServer.Args(serverSocket);
		tArgs.processor(tProcessor);
		// 设置协议工厂为 TBinaryProtocol.Factory
		tArgs.protocolFactory(new TBinaryProtocol.Factory());
		TServer server = new TSimpleServer(tArgs);
		// 启动服务
		server.serve();
	}

}

 最后,再写一个客户端HelloWorldClient.java:

package client;

import org.apache.thrift.protocol.TBinaryProtocol;
import org.apache.thrift.protocol.TProtocol;
import org.apache.thrift.transport.TSocket;
import org.apache.thrift.transport.TTransport;
import service.server.HelloWorld;

/**
 * 客户端
 * 
 * @author tang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启动....");
		TTransport transport = null;
		try {
			// 设置调用的服务地址为本地,端口为8080,超时设置为30秒
			transport = new TSocket("localhost", 8080, 30000);
			// 协议要和服务端一致
			TProtocol protocol = new TBinaryProtocol(transport);
			HelloWorld.Client client = new HelloWorld.Client(protocol);
			transport.open();
			// 调用接口方法
			String result = client.sendString("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null != transport) {
				transport.close();
			}
		}
	}

}

 这个是project结构图:

这里有一些Thrift自带的警告,不用去管他(有点违背Effective java中的原则)。。。。。

最后的最后:测试                                                                                            

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这是服务端会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消息:“HelloWorld”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反馈:

好了,到这里,Thrift的第一个实例就结束了,总的来说Thrift还是很好用的,有些的不好的地方欢迎批评斧正!

参考文章:

 http://www.blogjava.net/ldwblog/archive/2014/12/03/421011.html

个人博客网站 http://www.janti.cn
相关文章
|
NoSQL 网络协议 Unix
第6期 MongoDB配置启动方式
第6期 MongoDB配置启动方式
996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缓存
模型量化技术简要详解
模型量化技术通过将高精度浮点数转换为低精度整数,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并降低内存占用。其核心在于权衡精度与效率,广泛应用于大模型部署,尤其在边缘设备和移动平台中发挥重要作用。
779 3
|
Ubuntu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Windows
Vagrant快速搭建Ubuntu虚拟机环境
Vagrant快速搭建Ubuntu虚拟机环境
1200 0
Vagrant快速搭建Ubuntu虚拟机环境
|
供应链 前端开发
阿里成立数据智能新公司,瓴羊的独立始末
(转载报道媒体:晚点LatePost)推动瓴羊形成的过程中,阿里管理层选择了更激进、整合度更高的方案,选择了多平台、多云的定位。中国互联网发展二十多年,从开放走向封闭,或主动或被动,现在它正重新走向开放,这是大势所趋。
阿里成立数据智能新公司,瓴羊的独立始末
|
1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监控 持续交付
后端开发中的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已成为构建高效、可扩展和易于维护应用的关键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设计原则与实战技巧,通过实例解析如何在后端开发中有效实施微服务,以应对复杂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我们将从微服务的拆分策略、通信机制、数据管理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全面剖析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与最佳实践,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指南。 ####
309 31
|
11月前
|
Kubernetes 网络协议 应用服务中间件
Kubernetes Ingress:灵活的集群外部网络访问的利器
《Kubernetes Ingress:集群外部访问的利器-打造灵活的集群网络》介绍了如何通过Ingress实现Kubernetes集群的外部访问。前提条件是已拥有Kubernetes集群并安装了kubectl工具。文章详细讲解了Ingress的基本组成(Ingress Controller和资源对象),选择合适的版本,以及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载配置文件、部署Nginx Ingress Controller等。此外,还提供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镜像下载失败的应对措施。最后,通过部署示例应用展示了Ingress的实际使用方法。
376 2
|
监控 安全 jenkins
在配置 Gitee 的 Webhook 时,如何确保地址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 Gitee Webhook 地址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保障代码上线等相关流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安全措施,以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
|
JSON 前端开发 中间件
三万字长文让你彻底掌握 FastAPI
三万字长文让你彻底掌握 FastAPI
2471 1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
测试部署PolarDB-X 分布式与集中式
在本文中,作者详述了在CentOS 7.9上部署测试PolarDB-X分布式与集中式数据库的过程。PolarDB-X作为阿里云优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提供高稳定性和与MySQL的兼容性,是应对单体数据库扩展性和性能瓶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符合国产化需求。文章介绍了部署环境准备,包括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设置系统参数,安装Python3和Docker,以及配置MySQL客户端。接着,通过PXD工具部署了PolarDB-X的集中式和分布式版,遇到的问题包括阿里云镜像源异常导致的部署失败以及指定版本安装的困扰。最后,作者进行了初步的压力测试,并对文档完善、生态工具建设以及提供更多使用案例提出了建议。
48612 10
测试部署PolarDB-X 分布式与集中式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OpenAI:启用多重身份验证功能MFA
【2月更文挑战第22天】OpenAI:启用多重身份验证功能MFA
467 1
OpenAI:启用多重身份验证功能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