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5G的两大关键技术是网络重构和云化

简介:

在5G网络中,我们会面临不同的业务需求,而传统的物理设备我们网络物理设施是无法根据这些业务来配置的,网络切片则是关键技术。

4月17日,在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现场发表了演讲,并讲述了未来网络的展望和5G商用面临的一些问题。

邬贺铨强调,从长远来看,5G的网速要达到100M,蜂值速率要到15G有两大需求:网络重构、云化

5G有两大方面的需求。

1、网络重构

一方面是支撑指标,要实现网速100M,蜂值100G,流量密度提高100倍。在这样的要求下面,对5G接入网和核心网都需要改造,要有更灵活的网络架构,要实现无线资源优化,另外除了云计算以外,还要有移动边缘计算,控制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要牺牲移动管理。从运营商来看,也有很多需求。一个空口跟网络要结合,就要独立发展,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网络能力要开放,所以归结为要牺牲网络切片和能力开放,当然基础设施会用到SDN(软件定义网络)和大数据。

5G网络架构可以分两大方向,首先要模块化功能视图,从两方面来规范。另外主网设计是平台性的,基于NFV和SDN的,实际上网络技术要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功能重构、控制承载分离、新型移动性管理、多梳理接入以及网络能力开放。

拿扁平化举例。这里2G、3G左边有一个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SDN/NFV,另外还有一个分组网关功能,到4G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减化,再上去是SG,S到SSG,然后到4G在5G再减化,直接到EPC,ECP是增强的核心网,可以看到网络进一步扁平化。现在移动网也想IP化,实际上移动网是独立的,通过隧道,通过网关才能连到互联网,未来网络扁平化直接上到互联网,使网络进一步实现扁平化。扁平化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适应宽大流量。另外传统的移动网络基站控制器,还有MMSC,SNGSN。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从2G到3G,走的是电路交换,到PSPN,数据走的分组召唤,通过分组网络上到互联网,也就是说不是纯IP。现在到4G发展到EPC(就是说这个没有走电路召唤),未来5G纯IP化更确定。现在EPC实际上仍然是按设备中上分类,SGW是网关,然后有任务服务器,还有一些跟用户属性、计费有关的单元。在每个垂直里头有用户面和垂直面没有分开,未来5G很可能走到NGC,下一代的核心网是分层。可以看到右图是水平分开,用户面和控制面分开,上面还有应用管理和一些业务管理,未来核心网不但纯IP网络,还要做到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

2、需要云化

另一方面,5G网络要云化。过去,云化就是把基站能力做的很强。现在有些能力上到云端去,通过云端来集中处理。5G云化需要有接入的云还有控制的云,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能够更好调动网络资源。这里包括将来支持SDN和NFV。5G出来不等于现有的移动网络淘汰。如何实现多个移动网络协同,也需要利用云的能力来处理。

除了云化以外,我们刚才说很多东西要集中到云。在移动通讯上,我们发现有些时候不能把所有东西都集中到云。如果所有处理都上到云端,路程比较长,对于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我们希望是一个低毫秒的过程。什么东西都放到云端再处理再回来,这个时间很长。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往往需要20G的带宽才能够有好的体验,而且反应要比较快,如果把VR、AR处理都放到云端,这样处理起来就会占用了核心网络带宽。此外,视频业务要求我们希望节约核心网络的带宽,并做到就近处理。现在IBM提出在云计算上面还有雾计算,也就是说雾比云更靠近地面,更可以靠近处理。但是,按我的想法这还不够,应该要在基站上,到交换网中间处理,目前在其底下处理还没有人起名字,我称它为“霾计算”。

所以未来的网络需要云集中处理,同时也需要雾计算、霾计算分级处理,根据业务不同因地制宜。

切片也要网络化

我们既有超高移动性的业务,时速500公里,有超宽带业务,还有大规模的物联网,这些对带宽、对实验、对资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网络物理设施不可能根据一个业务配备一个物理设施。物理设施是公共资源,只有通过逻辑上的控制来组建逻辑上的专用网络,根据业务的需要针对性地提供符合业务质量需求的应用。所以切片也要网络化。

一个网络软件化运营平台,数据中心有数据中心的业务,核心网有核心网的业务,5G有5G的业务,机器人还有物联网,他们会在同一个物理网络设施上,但是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有调度、有协同,跟这种协同是纯网络优化,需要利用控制面来实现纯网的优化。还有切片并不是全部的,业务来了提供切片,业务没有了这个切片就要收回,所以切片是有寿命管理,这种情况下需要灵活协调。

在这运用华为的一个例子,我们前面有EMBB正常的移动宽带,有NNTC大规模的机器通信,有超可靠低实验,当然还有其他业务。通过空中接口接进来,给他们分配什么样的带宽,他们对时间有什么敏感要求,这些都需要预先感知。另外核心网络等需要调度不同的资源来实现服务,这里可以看到蓝色和绿色、红色、黄色对应不同切片来实现需求。比如说这是各种各样的业务,用户端有各种业务,通过天线,前端有黄的红的蓝的,每个网络都有基础设施、有核心网。如果所有都是平均分配的话,实际上业务可能都会受到集中,都得不到最佳状态。现在实行切片,比如这个红的就提供支配它所需要的一种业务,实际上对蓝的、黄的业务也可以优化处理,所以切片就能针对业务多样化,实现网络资源的管理。

怎么切片?我们看每一个切片,都有资源层,有数据和用户面,有控制面,还有服务面,当然还有应用以及管理。实际上数据面和控制面是SDN支撑的范围,数据面和控制面合起来是NFV支持的网络,同一个面要同时同个周期管理,单个切片底层是虚拟化的网络处理,数据要支持数据、支持分组业务,支持内容分配网CDN还有各种业务,控制面当然有服务网关、有路由器、有HSS,用户的服务器等各种各样。他们通过切片边缘控制器来控制,最上面是服务,更重要是切片内部管理,还有在切片之间的管理,那么这都需要动态服务。切片对5G来讲也是新的挑战。

另外SDN/NFV,将传统路由器和控制功能合二为一。根据地址最短路径优先,并不考虑全局优化,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这是比较傻瓜的方式。所以有人希望通过SDN把结点控制功能集中起来,变成网络操作系统,这时候路由器变成纯粹的转化功能,当然了超出控制功能都需要控制。实际上SDN可以将互联网从过去物连接分组通信一部分回归到面向连接的分组通信,这个更复杂,需要全网的关联控制。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网元变化,传统上买交换机专用硬件、专用处理操作系统,还有中间器,现在我们希望通过NFV,硬件是通用的,以X86的通用器,不管是哪一样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中间件来实现设备不同的功能。所以SDA/NFV是支持网络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资源优化以及适应大数据很好的应用面。所以我们强调要控制承载彻底分离,控制面是可编排重构,用户面专注于数据转化。00G,流量密度要提高100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网络重构,运营商则需要考虑空口和网络的适配,要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进一步开放网络能力。

二、云化,应根据不同的业务实行因地制宜,需要采用云集中处理,雾计算、霾计算分级处理的方式。

他认为,未来网络有超高移动性的业务、超宽带业务、大规模的物联网业务,而这些对带宽、对实验、对资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传统的物理设备我们网络物理设施是无法根据这些业务来配置的,而网络切片就是关键技术。

对于未来,邬贺铨还指出到2020年,业界可以争取实现80%的功能软件化,利用云和虚拟化、软件化、切片化来实现整个网络智能化的重构。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生成式AI时代,网络安全公司F5如何重构企业防护体系?
生成式AI时代,网络安全公司F5如何重构企业防护体系?
38 9
算力流动的基石:边缘网络产品技术升级与实践探索
本文介绍了边缘网络产品技术的升级与实践探索,由阿里云专家分享。内容涵盖三大方面:1) 云编一体的混合组网方案,通过边缘节点实现广泛覆盖和高效连接;2) 基于边缘基础设施特点构建一网多态的边缘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业务形态的统一技术支持;3) 以软硬一体的边缘网关技术实现多类型业务网络平面统一,确保不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边缘网络已实现全球覆盖、差异化连接及云边互联,支持即开即用和云网一体,满足各行业需求。
103 4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58 22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当下数字化办公的环境中,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已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核心手段。此类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赋予企业实时洞察网络活动的能力。而在其运行机制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 PHP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及所具备的优势。
34 7
掌握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开发者指南
本文探讨了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HTTP、SSE、GraphQL、TCP、WebSocket和Socket.IO,分析了它们的功能、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开发者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以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同时,测试与调试工具(如Apipost)能助力开发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掌握这些协议是现代软件开发者的必备技能,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258 10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70 4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基于 C# 网络套接字算法的局域网实时监控技术探究
在数字化办公与网络安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局域网实时监控成为企业管理和安全防护的关键。本文介绍C#网络套接字算法在局域网实时监控中的应用,涵盖套接字创建、绑定监听、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等操作,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实现方式。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套接字进行屏幕截图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保障网络稳定与信息安全。同时,文章探讨了算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向,如异步编程、数据压缩与缓存、错误处理与重传机制,以提升系统性能。
45 2
静态长效代理IP的技术创新与网络安全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数字化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核心需求。静态长效代理IP通过智能路由、动态IP池管理、加密技术、负载均衡及API集成等创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与安全性。它在信息安全保护、访问控制、数据传输保护及网络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各行业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55 5
AI时代的网络安全:传统技术的落寞与新机遇
在AI时代,网络安全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技术如多因素身份认证、防火墙和基于密码的系统逐渐失效,难以应对新型攻击。然而,AI带来了新机遇:智能化威胁检测、优化安全流程、生物特征加密及漏洞管理等。AI赋能的安全解决方案大幅提升防护能力,但也面临数据隐私和技能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制定清晰AI政策,强化人机协作,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104 16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