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脱胎于工业自动化、生根在云平台 - 阿里云 MVP 刘洪峰专访

简介: 如果人心中有一个梦想,并且坚定了这个梦想,后续所做所选,也许都是为之铺路。

成为 MVP 之后,刘洪峰第一时间博客入驻到 云栖社区的主页,十多年的技术积累,391多篇技术原创迁入,希望得以和更多的阿里云技术人深入交流。

洪峰说:对于物联网的观点分为三个时期

过去:认为物联网是工业自动化的延伸

现在:随着现在实施物联网的项目增多,及相关物联网新技术的产品和平台涌现,对物联网有了新的认知:

物联网和工业自动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量级非常巨大,对成本也比较敏感,一般没有专门维护的队伍。另外对数据实时分析和深度挖掘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项目架构设计及实施上,二者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未来: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分为两个方向

一就是面向具体行业,具体需求的综合型产品将越来越多(工控领域大都是通用产品,比如PLC,通用组态等);

二就是越来越多的厂家将抛弃自己云端软件平台的设计,转为采用大公司的物联网平台(因为物联网项目连接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一般公司很难有实力维护这么多数量设备的接入,更难进一步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说点好玩的应用:用物联网技术来养鸡养猪

刘洪峰在养殖领域和新希望六和集团合作,实施了养鸡物联网监控,并为此专门开发了九合一的综合采集器及负压检测设备。
当前不仅仅是养鸡,养猪物联网也在同步进行,其设备数据采集后直接上传到阿里云物联网套件高级版。

同时,在环保领域、消防领域、水处理领域、民用领域、军工领域等多个领域都有合作和落地的成功经验。

在这些项目中,实施的养殖监控值得多说几句。
物联网项目的基石,在于整个项目的定位,在于实施方案的选择,也在于各种传感器的选择。先说一下项目定位,考虑到国内的国情,国内大部分鸡舍的造价大概在20~30万,并且相对分散。
所以物联网项目要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在如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项目成本要低、二是实施容易、三就是设备少维护甚至免维护。

基于这样的项目定位,实施方案肯定不能按工控自动化项目的要求来实施,这样做不仅项目成本高,并且施工比较复杂,后期维护的代价也比较高。
他们的做法是:针对养鸡这个具体的行业具体的应用场景,重新设计一款综合传感器采集器,把各种传感器探头直接进行对接,省掉其中的中间环节,不仅成本大大降低,实施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并且网关支持轻量级组态,各种智能仪表、传感器的接入,还有上传云端,仅需要通过配置即可实现。特别是对于现场条件多变、一种模式无法适应的情况,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对传感器的选择来说,也是如此。
不仅仅传感器的成本,可靠性,准确度需要考量,还需要考虑相关传感器的发展。比如氨气传感器,以前需求量并不是太大,自从养殖物联网开展以来,需求量变大,并且相对其他领域,养殖行业的氨气含量比较高,原先设计为一年半左右的电化学的氨气传感器,在实际养殖现场一试用,发现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失效了。所以传感器厂家会根据这种情况,升级传感器,比如加大相关化学品的剂量,让使用寿命更久一些。总之做好物联网项目,特别是真正落地的项目,需要考量方方面面。

对物联网的期待

他对于阿里云物联网的建议和期待,发表在《程序员》2015年10月刊上的《浅谈工业级物联网项目架构设计及实施》结尾这样说,“当然未来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随着现在分工越来越细,云计算发展的越来越成熟,物联网协议标准的确立和客户技术能力的提高,未来也许是在最终客户的统一协调下,不同物联网厂商各做一部分(或软或硬),共同完成最终的项目。”

阿里云物联网的出现也许就是为了这一使命而腾空出世的吧……

给想进入物联网行业的技术人的职业建议

今年基本上第一批物联网专业的大学生已经毕业了。
物联网是一个综合学科,从嵌入式硬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通信开发、PC软件开发、云端开发,甚至到手机端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可或缺。

刘洪峰每年基本会参加三种类型的技术大会:
一是ARM/STM32的大会,了解嵌入式领域的发展;
二是参加工业自动化展,了解工控领域的技术发展;
三就是参加一些技术前沿的大会,比如阿里的云栖大会。

建议总结一句话就是:多涉猎,多实践。

洪峰非常乐于分享和交流,大家可以在以下平台关注他

微博博客CSDN博客
阿里云MVP主页

2014 年底的时候曾经做过 CSDN 社区之星的专访
大概把洪峰主要的技术历程的都进行了相对详尽的描述。虽然现在过去了3年多了,但是依然从事物联网领域的工作,只是相对而言,涉及的领域更广,技术也更为深入一些。

还是回到最初的那句话:如果人心中有一个梦想,并且坚定了这个梦想,后续所做所选,也许都是为之铺路。

更多MVP信息可以访问 MVP主站 进行了解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5月前
|
监控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进程。以下是物联网卡在工业领域中各操作类型中的具体应用作用:
|
1月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监控
自动化AutoTalk第十一期-应知必会的自动化工具之阿里云配额中心
本次分享主题为“应知必会的自动化工具之阿里云配额中心”,课程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 认识配额及其作用;2) 配额管理的意义与方法;3) 阿里云配额中心的功能和使用场景。通过学习,了解如何有效管理和监控配额,避免资源限制影响业务,并实现自动化集成,提升运维效率。
46 10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PI
阿里云上的IaC和自动化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上的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整体情况。阿里云提供了2万多个API,每日调用量达300亿次,同比增长40%。文中探讨了自动化集成的方式,包括通过API、SDK和IaC工具,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选择策略。对于资源管理较少的企业,控制台界面更合适;而对于高频变更和复杂操作,API和IaC是更好的选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低代码/无代码解决方案及AI在IaC和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运维
阿里云先知安全沙龙(上海站)——后渗透阶段主机关键信息自动化狩猎的实现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在后渗透测试中使用LSTAR工具和PowerShell脚本进行RDP状态查询、端口获取及凭据收集的过程,强调了高强度实战场景下的OPSEC需求。通过MITRE ATT&CK框架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凭证访问、发现和收集等关键技术,确保攻击者能够隐蔽、持续且高效地渗透目标系统,最终获取核心数据或控制权。文中还展示了SharpHunter等工具的自动化实现,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
2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Docker
将Certbot/ACME.sh自动化申请的证书自动部署到阿里云CDN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 CDN SSL 证书自动更新工具,定期检查证书有效期,使用Let's Encrypt 等工具签发的证书自动更新至阿里云 CDN,支持 Docker 及 .NET 8 部署,简化证书管理流程。
|
6月前
|
弹性计算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阿里云云效产品使用合集之如何进行自动化测试
云效作为一款全面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云端效能平台,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协同、敏捷研发和持续交付。本合集收集整理了用户在使用云效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问题涉及项目创建与管理、需求规划与迭代、代码托管与版本控制、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与发布等方面。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弹性计算
国内首个,阿里云入选Gartner®战略云平台魔力象限挑战者
近日,Gartner发布2024年《战略云平台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报告,阿里云从利基者象限进入挑战者象限,成为国内首个入选该象限的中国公共云厂商。
|
4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物联网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推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接入、数据管理和智能应用等核心功能。平台支持海量设备接入、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边缘计算,并具备大规模设备管理、高安全性和开放生态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464 5
|
4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供应链
物联网怎么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l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60 0
|
6月前
|
传感器 物联网 测试技术
未来科技浪潮中的领航者: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与创新探索自动化测试之美——以Selenium为例
【8月更文挑战第30天】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及相互之间的融合可能性。我们将通过具体应用场景描绘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未来社会的面貌,同时提供代码示例以加深理解。文章旨在为读者揭示这些技术背后的巨大潜力,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