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管理的基本入手点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一、用户账号管理级

不管是Linux还是Windows,对于用户账号的管理都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进入系统的第一道门,作为一个运维人员,必须掌握对用户账号的基本管理,什么样的用户账号有什么样的权限,不该有什么样的权限,这个要很明确的。当某个用户不应该再访问系统的时候,必须禁用该用户的账号。没有用的用户账号,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可能会是你某天早上醒来会的第一个噩梦。当然,再删除账号以前,要将该用户账号下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并转移到其他位置。
学会在字符命令行下的用户账号管理,主要在Linux环境下,如何使用VI 编辑器对/etc/passwd进行操作或直接使用addusr、deleusr等用户账号管理命令,用newgrp命令将用户账号添加到新组,还有诸如属性命令chown和chgrp等等。密码的复杂度与实效性也是需要非常清晰的,临时用户账号还是永久性的用户账号?
在Linux下,root账户拥有着无限的权威,掌握着整个系统文件的生杀大权^_^,因此,尽量避免直接使用root账号,就变得非常重要,对root账户的维护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至于一些相关操作,可以通过设定sudo用户来改善这种情况。在这里,请牢记几个一定要保护好的文件:/etc/passwd文件、/etc/shadow文件、/etc/group文件。

二、    安全及日志管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SA,必须要能够根据系统出现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原因。通常情况下,系统会将故障的现象记录下来,写到日志里面Linux系统通常在/var/log/ 下面,像message(包含系统启动信息),wtmp(包含用户登录系统和退出系统的记录),lastlog(包含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信息)这些日志需要经常去查看,维护存取权限。
庞大的日志文件应该由专门的工具或者自行编译的脚本来进行分割,如apache的日志分割工具cronolog等,可以按照日期或者级别进行分割。对于时间较远的日志文件,则应该进行归档备份并转移到其他介质,以免造成磁盘的空间浪费。对于无法采用工具或自行编辑脚本进行分割的,则可以采用多种文件名后缀的方式进行轮换(例如log.1 log.2……log.7)。


服务器的远程管理大部人肯定坐在办公室前去做的,这就涉及到了ssh的安全了,具体的设置请参考我博客中的一篇博文 《利用fail2ban阻止ssh暴力破解密码》
链接地址:http://andylhz2009.blog.51cto.com/728703/317395


禁用通过 Ctrl-Alt-Del 关机
按照默认设置,/etc/inittab 文件指定你的系统可在控制台使用 [Ctrl]-[Alt]-[Del] 键组合来关闭并重启系统。如果你想完全禁用这项功能,你需要把 /etc/inittab 文件中下面一行变成注释,方法是在句前加一个#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t3-rnow
将linux 服务器的版本信息屏蔽掉:
删除/etc/issue /etc/issue.net 中的版本提示

三、系统进程管理

系统报告命令用来察看系统情况的各个方面,df命令用来报告自由磁盘块数;du命令用来总结磁盘使用状况;nice命令用来改变某个命令所设优先权;Pstat命令用来报告系统信息,如节点表或进程表;sar命令用来报告系统的活动状态如CPU的使用和缓冲区的活动状况;time命令用来打印过去的时间、系统时间以及命令的执行时间;uptime命令用来报告系统的活动状况,如系统启动时间及已运行时间;vmsfat命令用来报告页数及系统统计数字,如分支点的情况。ps –aux命令用来查看进程状态及其宿主。Top命令也可以更好的监视内存,并使用kill或killalll命令及时停止不正常的进程。

四、文件系统管理

在所有的多用户账号系统中,由于广泛采用文件缓冲,使对文件的修改在内存进行之后再写入磁盘,内核程序定时刷新这些缓冲区,以保持文件与缓冲区间同步。因而,不终止系统就关机,往往会造成同步的破坏,而出现文件系统的错误。Linux 则采用shutdown、reboot、halt、poweroff、telinit、init等命令。一般推荐使用shutdown加参数来关机或进入单用户账号备份状态,直到完成关机程序后,才能关闭电源,无论如何,这是必须牢记的。另外,在维护文件系统时,应经常运行超级块一致命令sync,文件系统检查及错误修改命令fsck,新建一个文件系统时使用mkfs命令,以及设备管理命令mount、umount。

五、网络管理

在网络日常管理中,则包括使用ping察看网络连接状态,netstat察看协议统计数据和当前网络的连接状态,ifconfig进行网络接口设置,tracert进行路由状态监察。如果你不想别人对你的Server进行在线测试请禁止ping
设置如下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pm-echo-ingore-all

六、小结


总之,作为一个系统管理人员,掌握以上的操作是起码而且必须的,另外就是及时进行系统升级,使得系统的已知漏洞均被修复,以防黑客入侵(这里主要是对内核的升级,有些服务软件则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但有一点必须指出,作为一个新手,无论如何,不犯一些操作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做任何改动操作之前,首先应做好要改动部分的备份,并详细地记录下自己的操作,做一步记一步,细致、小心、认真,这样才能尽量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保证。rm -rf /* 这个操作很危险!!! 确认你在即所在的工作位置, pwd 命令多敲几次,要清醒!切记!?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做的一点点儿的总结,对刚入门的朋友一点点儿的提示O(∩_∩)O
 



     本文转自andylhz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andylhz2009/40922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目录
打赏
0
0
0
0
348
分享
相关文章
Linux系统资源管理:多角度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要知道,透过内存管理的窗口,我们可以洞察到Linux系统运行的真实身姿,如同解剖学家透过微观镜,洞察生命的奥秘。记住,不要惧怕那些高深的命令和参数,他们只是你掌握系统"魔法棒"的钥匙,熟练掌握后,你就可以骄傲地说:Linux,我来了!
72 27
|
7天前
|
Linux系统管理:服务器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技巧。
以上就是在Linux服务器上设置时间同步的方式。然而,要正确运用这些知识,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服务器根据网络中的其他机器的时间进行校对,逐步地精确自己的系统时间,就像一只犹豫不决的啮齿动物,通过观察其他啮齿动物的行为,逐渐确定自己的行为逻辑,既简单,又有趣。最后希望这个过程既能给你带来乐趣,也能提高你作为系统管理员的专业素养。
47 20
|
12天前
|
Linux系统ext4磁盘扩容实践指南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房子建一个新的储物间。你需要先找到空地(创建新的分区),然后建造储物间(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最后将储物间添加到你的房子中(将新的分区添加到文件系统中)。完成这些步骤后,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储物空间。
67 10
|
5月前
|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本文详细介绍了“cd”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常见技巧,包括使用“.”、“..”、“~”、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以及快速切换到上一次工作目录等。此外,还探讨了高级技巧,如使用通配符、结合其他命令、在脚本中使用,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
350 3
|
2月前
|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108 24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24天前
|
Linux系统中如何查看CPU信息
本文介绍了查看CPU核心信息的方法,包括使用`lscpu`命令和读取`/proc/cpuinfo`文件。`lscpu`能快速提供逻辑CPU数量、物理核心数、插槽数等基本信息;而`/proc/cpuinfo`则包含更详细的配置数据,如核心ID和处理器编号。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lscpu`和`dmidecode`命令获取CPU型号、制造商及序列号,并解释了CPU频率与缓存大小的相关信息。最后,详细解析了`lscpu`命令输出的各项参数含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CPU的具体配置。
75 8
深度体验阿里云系统控制台:SysOM 让 Linux 服务器监控变得如此简单
作为一名经历过无数个凌晨三点被服务器报警电话惊醒的运维工程师,我对监控工具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记得去年那次大型活动,我们的主站流量暴增,服务器内存莫名其妙地飙升到90%以上,却找不到原因。如果当时有一款像阿里云 SysOM 这样直观的监控工具,也许我就不用熬通宵排查问题了。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使用 SysOM 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存诊断功能。
|
14天前
|
微服务2——MongoDB单机部署4——Linux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启动和连接MongoDB的详细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MongoDB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目录,接着创建数据和日志存储目录,并配置`mongod.conf`文件以设定日志路径、数据存储路径及绑定IP等参数。之后通过配置文件启动MongoDB服务,并使用`mongo`命令或Compass工具进行连接测试。此外,还提供了防火墙配置建议以及服务停止的两种方法:快速关闭(直接杀死进程)和标准关闭(通过客户端命令安全关闭)。最后补充了数据损坏时的修复操作,确保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46 0
|
4月前
|
Linux缓存管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
在Linux系统中,内存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特别是通过使用`/proc/sys/vm/drop_caches`接口。内容包括清理缓存的原因、步骤、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帮助你在必要时优化系统性能。
339 78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217 23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