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七)- 中断处理

简介:

中断处理一般不是纯软件来实现的,需要硬件的支持。通过对中断的学习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系统的一些底层原理,特别是驱动程序的开发。

主要内容:

  • 什么是中断
  • 中断类型
  • 中断相关函数
  • 中断处理机制
  • 中断控制方法
  • 总结

 

1. 什么是中断

为了提高CPU和外围硬件(硬盘,键盘,鼠标等等)之间协同工作的性能,引入了中断的机制。

没有中断的话,CPU和外围设备之间协同工作可能只有轮询这个方法:CPU定期检查硬件状态,需要处理时就处理,否则就跳过。

当硬件忙碌的时候,CPU很可能会做许多无用功(每次轮询都是跳过不处理)。

 

中断机制是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向CPU发出信号,CPU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来处理硬件请求的一种机制。

 

2. 中断类型

中断一般分为异步中断(一般由硬件引起)和同步中断(一般由处理器本身引起)。

异步中断:CPU处理中断的时间过长,所以先将硬件复位,使硬件可以继续自己的工作,然后在适当时候处理中断请求中耗时的部分。

举个例子:网卡的工作原理

  1.     网卡收到数据包后,向CPU发出中断信号,请求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
  2.     CPU将收到的数据包拷贝到内存后,即通知网卡继续工作
  3.     至于数据包拷贝至内存后的处理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这样做避免了处理数据包时间过长导致网卡接收数据包速度变慢。

 

同步中断:CPU处理完中断请求的所有工作后才反馈硬件

举个例子:系统异常处理(比如运算中的除0操作)

  1.     应用程序出现异常后,需要内核来处理
  2.     内核调用相应的异常处理函数来处理异常
  3.     处理完后终了应用程序或者给出message

 

同步中断应该处理能很快完成的一种中断。

 

3. 中断相关函数

实现一个中断,主要需要知道3个函数:

  • 注册中断的函数
  • 释放中断的函数
  • 中断处理程序的声明

 

3.1 注册中断的函数

    位置:<linux/interrupt.h>  include/linux/interrupt.h

 

定义如下:

/*
 * irg     - 表示要分配的中断号
 * handler - 实际的中断处理程序
 * flags   - 标志位,表示此中断的具有特性
 * name    - 中断设备名称的ASCII 表示,这些会被/proc/irq和/proc/interrupts文件使用
 * dev     - 用于共享中断线,多个中断程序共享一个中断线时(共用一个中断号),依靠dev来区别各个中断程序
 * 返回值:
 * 执行成功:0
 * 执行失败:非0
 */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_handler_t handler,
                unsigned long flags,
                const char* name,
                void *dev)

 

3.2 释放中断的函数

定义比较简单:

void free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 *dev)

如果不是共享中断线,则直接删除irq对应的中断线。

如果是共享中断线,则判断此中断处理程序是否中断线上的最后一个中断处理程序,

    是最后一个中断处理程序 -> 删除中断线和中断处理程序

    不是最后一个中断处理程序 -> 删除中断处理程序

 

3.3 中断处理程序的声明

声明格式如下:

/* 
 * 中断处理程序的声明
 * @irp  - 中断处理程序(即request_irq()中handler)关联的中断号
 * @dev  - 与 request_irq()中的dev一样,表示一个设备的结构体
 * 返回值:
 * irqreturn_t -  执行成功:IRQ_HANDLED  执行失败:IRQ_NONE
 */
static irqreturn_t intr_handler(int, irq, void *dev)

 

4. 中断处理机制

中断处理的过程主要涉及3函数:

  • do_IRQ 与体系结构有关,对所接收的中断进行应答
  • handle_IRQ_event 调用中断线上所有中断处理
  • ret_from_intr 恢复寄存器,将内核恢复到中断前的状态

 

处理流程可以参见书中的图,如下:

interrupt

 

5. 中断控制方法

常用的中断控制方法见下表:

函数

说明

local_irq_disable() 禁止本地中断传递
local_irq_enable() 激活本地中断传递
local_irq_save() 保存本地中断传递的当前状态,然后禁止本地中断传递
local_irq_restore() 恢复本地中断传递到给定的状态
disable_irq() 禁止给定中断线,并确保该函数返回之前在该中断线上没有处理程序在运行
disable_irq_nosync() 禁止给定中断线
enable_irq() 激活给定中断线
irqs_disabled() 如果本地中断传递被禁止,则返回非0;否则返回0
in_interrupt() 如果在中断上下文中,则返回非0;如果在进程上下文中,则返回0
in_irq() 如果当前正在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则返回非0;否则返回0

 

总结

中断处理对处理时间的要求很高,如果一个中断要花费较长时间,那么中断处理一般分为2部分。

上半部只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后,立即通知硬件继续自己的工作。

中断处理中耗时的部分,也就是下半部的工作,CPU会在适当的时候去完成。



本文转自wang_yb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wang_yb/archive/2013/04/19/3030345.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监控 Linux 开发者
理解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物理设备驱动(phy driver)的功能。
综合来看,物理设备驱动在Linux系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通过与硬件设备的紧密配合,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开发一款优秀的物理设备驱动需要开发者具备深厚的硬件知识、熟练的编程技能以及对Linux内核架构的深入理解,以确保驱动程序能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网络条件下都能提供最优的性能。
129 0
|
5月前
|
并行计算 Linux
Linux内核中的线程和进程实现详解
了解进程和线程如何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写程序,充分利用多核CPU,实现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计算效能。记住,适当平衡进程和线程的使用,既要拥有独立空间的'兄弟',也需要在'家庭'中分享和并行的成员。对于这个世界,现在,你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38 67
|
3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Linux2.6内核进程调度队列
本篇文章是Linux进程系列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来是想放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一篇文章吧,虽然说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的,所有一般来说是简单的提及带过的,但是为了让大家对进程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还是看了一些别人的文章,然后学习了学习,然后对此做了总结,尽可能详细的介绍明白。最后推荐一篇文章Linux的进程优先级 NI 和 PR - 简书。
104 0
|
5月前
|
存储 Linux
Linux内核中的current机制解析
总的来说,current机制是Linux内核中进程管理的基础,它通过获取当前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的地址,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修改进程的信息。这个机制在内核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对于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19 11
|
6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Linux
Linux 内核源码分析---proc 文件系统
`proc`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中一个灵活而强大的工具,提供了一个与内核数据结构交互的接口。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 `proc`文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包括其初始化、文件的创建与操作、动态内容生成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利用 `proc`文件系统来监控和调试内核,同时也为系统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255 16
|
10月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从基础到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为读者揭开其高效管理CPU资源的神秘面纱。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直接以一段精简代码片段作为引子,展示一个简化版的任务调度逻辑,随后逐步深入,详细探讨Linux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数据结构、调度算法演变以及性能调优策略,旨在为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 ####
353 4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负载均衡
深度解析:Linux内核调度策略的演变与优化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系统的性能调优成为了提升计算机系统效率的关键。在众多操作系统中,Linux因其开源和高度可定制性而备受青睐。本文将深入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调度策略,追溯其历史演变过程,并重点探讨近年来为适应多核处理器和实时性要求而产生的调度策略优化。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调度算法,如CFS(完全公平调度器)、实时调度类和批处理作业的调度需求,本文旨在为系统管理员和开发者提供对Linux调度机制深层次理解,同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
10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Linux
深入解析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包括内核参数调整、内存管理、CPU调度以及文件系统性能提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如何有效地提高Linux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高效的计算体验。
392 24
|
9月前
|
缓存 监控 网络协议
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与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与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分析内核参数调优、编译选项配置及实时性能监控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如何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调整内核设置,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为系统管理员和技术爱好者提供实用的优化指南。 ####
|
9月前
|
监控 算法 Linux
Linux内核锁机制深度剖析与实践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文章,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锁机制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并发控制中的应用,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见解。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文将直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锁策略对于解决竞争条件、死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锁的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为读者呈现一份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南。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