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应用中,很多事情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的,比如说起床穿衣时,不可能先穿鞋再穿袜子,但是穿袜子和穿裤子可以不分先后次序。这种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活动,可以使用顶点表示活动,顶点之间的有向边表示活动间的先后关系,这种有向无回路图说明了活动的先后次序。
当活动只能单个进行时,如果可以将图中的所有顶点排列成一个线性序列vi1, vi2, …, vin,并且这个序列同时满足关系:若从顶点vi到顶点vj存在一条路径,则在线性序列中vi必在vj之前,我们就称这个线性序列为拓扑序列。把对有向无回路图构造拓扑序列的操作称为拓扑排序。
其基本思想:
拓扑排序的基本操作为:
1.从图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并且输出它;
2.从图中删除此顶点及所有由它发出的边;
3.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中没有入度为0的边。
以上的操作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图中的全部顶点都被输出,整个拓扑排序完成;另一种是图中顶点未被全部输出,剩余的顶点的入度均不为0,则说明网中存在有向环。
上述表述比较抽象,下面我用图解的方式来介绍其思想:
假设有向无回路图如下所示:
依次删除入度为0的顶点的过程如下:
a)输出A b)输出B
c)输出D d)输出C
e)输出E f)输出F
因此得到的拓扑排序序列为: A B D C E F G.
具体的程序实现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N 7//顶点个数 typedef struct { char vexs[N];//顶点数组 int arcs[N][N];//邻接矩阵 }graph; void TopoSort_matrix(graph g) { int row[N]={0};//按照列来设置标志,为1表示已经输出(不再考虑),为0表示未输出。 int v=1;//标志符,1表示已经输出(不再考虑),为0表示未输出,赋给row数组 int i,j,k,t,m; for(k=0;k<N;k++) { for(j=0;j<N;j++) { if(row[j]==0)//活动j还未输出 { t=1;//标识符 for(i=0;i<N;i++) if(g.arcs[i][j]==1)//当前活动有入度(活动i必须在活动j之前) { t=0; break; } if(t==1)//活动j没有入度 { m=j; break; } } } if(j!=N) { row[m]=v; printf("%c",g.vexs[m]); for(i=0;i<N;i++) g.arcs[m][i]=0;//将已经输出的活动所到达的下个活动的入度置为0 v++; } else break; } if(v-1<N)//当row中不是所有的元素都被赋予新值v时,说明有环存在 printf("\n该有向图有环存在!"); } void main() { graph g; int matrix[N][N]={{0,1,1,0,0,0,0}, {0,0,0,0,0,1,1}, {0,0,0,0,0,0,1}, {0,0,1,0,1,0,0}, {0,0,0,0,0,0,1}, {0,0,0,0,0,0,0}, {0,0,0,0,0,0,0}}; char vertex[N]={'A','B','C','D','E','F','G'};//初始化 for(int i=0;i<N;i++) { g.vexs[i]=vertex[i]; for(int j=0;j<N;j++) g.arcs[i][j]=matrix[i][j]; } TopoSort_matrix(g); printf("\n"); }
注:如果程序出错,可能是使用的开发平台版本不同,请点击如下链接: 解释说明
原文:http://blog.csdn.net/tengweitw/article/details/17265961
作者:nineheaded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