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的 GMIC 大会上,沪江创始人伏彩瑞做了一个预测。
他认为,在线教育正在从移动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AI+教育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教育企业来说,AI+教育时代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的大好机会。人工智能不仅将取代教育从业者的重复性劳动,还将摒弃传统的粗放式教育,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教育,互联网教育未来十年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
新品:Hitalk
三个月之后,沪江推出了第一款“人工智能+人的智能”的产品——Hitalk,并请来了女神汤唯站台发布会。Hitalk 是一款面向成人的口语学习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优化学习路径,提升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人的部分则在于与外教1对1的在线互动。
沪江网校总裁宋建宏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介绍,Hitalk 提供了四大服务特色:
导航式学习智能调整学习方案
实景角色演练与外教1对1在线互动
翻转课堂——学练习测
诊断式学习智能匹配学习强化包
在正式开始学习前,Hitalk 通过机测+人测的方式为学员定级,按“听说读写”分为12个等级,根据学员的测试以及学习中产生的数据,学习方案将会智能动态调整,Hitalk 称之为“导航式学习”。
学习期间,Hitalk 将会围绕“学练习测”进行翻转课堂,从“互动课件”、“实景演练”、“智能推送学习任务”、“人工测评”四个环节入手。先让学员自学课件课的知识点,然后在直播课上与外教进行实景角色演练。经过外教的点评指导后,再次进行相同场景的二次对话。
课堂后,“诊断式学习”针对课堂学习暴露的“单词量不足”、“语法基础差”等不足问题,推送专属学习包“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最后一环是“测”,定期的真实人工评价介入反映进步水平,最终形成“学习、练习、批改和订正、再次巩固”的闭环。
道路:为技术找到应用场景
在伏彩瑞看来,Hitalk 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人的智能的产品,通过它能让用户高效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解决问题,期间节省了大量时间,而这也是这个成人口语产品的价值所在。
在 AI 这条线上,Hitalk 其实并不是沪江的第一次。伏彩瑞介绍说,早在今年 3 月就沪江上线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沪江网校的Uni智能课程,是面向大学生英语四级的一款产品。而在9月,几乎所有的沪江产品线都会用上人工智能。
沪江之所以能做 AI ,并且“有戏”,伏彩瑞把它归功于数据:
沪江不是从零开始做人工智能的,有大量以前的积累。为什么现在人工智能有戏了,尤其在教育方面?我认为很大的原因,跟过去大数据的发展有关,跟过去移动和云计算的发展有关。今年是我们创业的第十一年,是我们创站第十六年,这么多年最大的特点就是积累(数据),这恰恰是人工智能最需要的。
雷锋网了解到,在做 Hitalk 之前,沪江往系统里导入了一千万条中国人的口语数据。同时,还有1.5亿用户,在沪江的各类应用上实时产生数据。伏彩瑞介绍说,现在沪江每天产生 1 TB的教学数据。
沪江 COO 李骏也向雷锋网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介绍说,2013年沪江就开始在内部做自己的大数据平台,2014年开始做用户画像,同时开始用机器来智能化的判断用户的能力水平。这些积累,是沪江之所以能在各类产品上推行 AI 技术的资本。
但无论是伏彩瑞,还是李骏,都明确地表示,沪江并不是一个技术开创型的公司,而是一个为技术找到应用场景的公司。
未来:AI教育产品的两大挑战
李骏透露说,沪江已经成立了一个“智能学习实验室”,该实验室采用“双领导制”,一个是AI技术专家,另一个是教育领域专家,这也是沪江一直以来探索的研发模式。
此外,在谈到智能教育产品时,李骏认为还有两个大的挑战必须面对:
其一,关键技术的突破。
李骏对雷锋网解释说,相比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要应用到具体场景时会面临更大挑战,诸如机器批改、智能助教等是沪江一直在研究和尝试的领域,但离优异的用户体验还是有距离的,至于之前引发热议的高考机器人(机器答题)其实有挺大的水分。
其二,找到创新的应用场景。
AI 教育产品不能简单模拟线下模式,要寻找有创新的应用场景。比如有厂商用摄像头加人脸识别来检查学生是否在学习,这样的场景投入产出比是比较差的。智能教育产品,应当去寻找更为创新的学习场景,真正帮助老师和学生更有效率和更有创造性地教与学。
而在谈到 AI 是否会取代老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时,伏彩瑞和李骏都表示,“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