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中的JDK动态代理与CGLIB动态代理:深度解析与实战模拟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11月更文挑战第21天】面向切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编程范式,它通过将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与业务逻辑分离,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在Java开发中,AOP的实现离不开动态代理技术,其中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是两种常用的方式。本文将从背景、历史、功能点、业务场景、底层逻辑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这两种代理方式的区别,并通过Java示例进行模拟和比较。

引言

面向切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编程范式,它通过将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与业务逻辑分离,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在Java开发中,AOP的实现离不开动态代理技术,其中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是两种常用的方式。本文将从背景、历史、功能点、业务场景、底层逻辑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这两种代理方式的区别,并通过Java示例进行模拟和比较。

一、背景与历史

1.1 AOP的起源与发展

AOP的概念最早由Gregor Kiczales等人在1997年提出,旨在解决面向对象编程(OOP)中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安全控制等)与业务逻辑混合导致代码臃肿、难以维护的问题。AOP通过定义一个或多个切面(Aspect),将横切关注点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模块,并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在运行时将这些切面织入(Weaving)到目标对象中。

1.2 动态代理技术的发展

在Java中,动态代理技术是实现AOP的关键。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最早出现在JDK 1.3中,当时只支持基于接口的代理。随着Java的发展,动态代理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JDK 5引入了基于InvocationHandler和Proxy类的动态代理机制,使得开发者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代理对象,而无需手动编写代理类代码。而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代理方式,它通过生成目标类的子类来实现代理,从而支持了对未实现接口的类的代理。

二、功能点对比

2.1 JDK动态代理

JDK动态代理是Java语言提供的一种基于接口的代理机制。它要求被代理的类必须实现至少一个接口,代理对象将实现这些接口,并将方法调用委托给目标对象。JDK动态代理主要通过java.lang.reflect.Proxy类和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

  • 核心接口InvocationHandler
  • 核心类Proxy
  • 特点
  • 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
  • 创建代理对象时开销较小,但方法调用时性能略慢(因为涉及反射调用)。

2.2 CGLIB动态代理

CGLIB动态代理是一种基于类的代理机制,它通过生成目标类的子类来实现代理。与JDK动态代理不同,CGLIB不要求目标类必须实现接口,因此它适用于那些没有实现接口的类。CGLIB动态代理使用的是ASM字节码生成框架,通过修改目标类的字节码来生成代理类。

  • 核心接口MethodInterceptor
  • 核心类Enhancer
  • 特点
  • 可以代理未实现接口的类。
  • 生成代理类的开销较大,但方法调用时性能较高(因为通过字节码操作减少了反射调用的开销)。
  • 不能代理final类或final方法(因为CGLIB通过继承方式创建代理类)。

三、业务场景对比

3.1 JDK动态代理的应用场景

  • 接口驱动的编程:在接口驱动的编程模式中,业务逻辑通常是通过接口定义的。如果目标类实现了接口,那么使用JDK动态代理是首选方式。
  • 频繁创建和销毁代理对象:由于JDK动态代理在创建代理对象时开销较小,因此适合在需要频繁创建和销毁代理对象的场景中使用。
  • 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虽然JDK动态代理在方法调用时性能略慢于CGLIB动态代理,但在一些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中,其性能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3.2 CGLIB动态代理的应用场景

  • 代理未实现接口的类:如果目标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但你又想对其进行代理以增强其功能或进行横切关注点管理,那么CGLIB动态代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由于CGLIB动态代理在方法调用时性能较高,因此适合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使用。
  • 无法修改目标类: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无法修改目标类的源代码(例如,目标类是第三方库中的类)。此时,你可以使用CGLIB动态代理来增强其功能而无需修改其源代码。

四、底层逻辑解析

4.1 JDK动态代理的底层逻辑

JDK动态代理的底层逻辑主要依赖于反射机制和InvocationHandler接口。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代理类会拦截该方法调用,并通过InvocationHandler.invoke()方法执行额外的逻辑。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代理对象:使用Proxy.newProxyInstance()方法创建代理对象。该方法需要三个参数:类加载器、目标类实现的接口列表和一个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处理器对象。
  2. 拦截方法调用: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代理类会拦截该方法调用,并将调用转发给InvocationHandlerinvoke()方法。
  3. 执行额外逻辑:在invoke()方法中,可以执行额外的逻辑(如日志记录、权限检查等),然后通过反射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来完成实际的业务逻辑。

4.2 CGLIB动态代理的底层逻辑

CGLIB动态代理的底层逻辑主要依赖于字节码生成技术和ASM框架。CGLIB通过生成目标类的子类来实现代理,并在子类中重写目标类的方法以插入额外的逻辑。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Enhancer对象Enhancer是CGLIB中用于创建代理类的主要类。通过调用其setSuperclass()方法设置目标类的超类。
  2. 设置回调逻辑:通过调用EnhancersetCallback()方法设置一个实现了MethodInterceptor接口的回调对象。该回调对象将负责拦截方法调用并执行额外的逻辑。
  3. 生成代理类:调用Enhancercreate()方法生成代理类的实例。在生成代理类的过程中,CGLIB会使用ASM框架修改目标类的字节码以插入代理逻辑。
  4. 拦截方法调用: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该方法调用将被拦截并转发到回调对象的intercept()方法中。在intercept()方法中,可以执行额外的逻辑(如日志记录、权限检查等),然后通过调用MethodProxy.invokeSuper()方法执行目标类的原始方法。

五、Java示例模拟

5.1 JDK动态代理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JDK动态代理的示例代码:

java复制代码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 定义一个接口
interface MyService {
void serve();
}
// 实现该接口的目标类
class MyServiceImpl implements MyService {
public void serve() {
        System.out.println("Serving...");
    }
}
// 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处理器类
class My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MyInvoca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method: " + method.getName());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After method: " + method.getName());
return result;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Jdk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ServiceImpl service = new MyServiceImpl();
MyService proxy = (MyServ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
            serv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
            service.getClass().getInterfaces(),
new MyInvocationHandler(service)
        );
        proxy.serve();
    }
}

在这个示例中,MyService是一个接口,MyServiceImpl实现了这个接口。MyInvocationHandler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并在invoke()方法中添加了额外的逻辑(打印方法调用前后的信息)。通过Proxy.newProxyInstance()方法创建了MyService接口的代理对象proxy,并调用了其serve()方法。输出结果为:

复制代码
Before method: serve
Serving...
After method: serve

5.2 CGLIB动态代理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CGLIB动态代理的示例代码:

java复制代码
import net.sf.cglib.proxy.Enhance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Intercepto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 目标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
class MyService {
public void serve() {
        System.out.println("Serving...");
    }
}
// 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的处理器类
class MyMethod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bj,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MethodProxy proxy)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method: " + method.getName());
Object result = proxy.invokeSuper(obj, args);
        System.out.println("After method: " + method.getName());
return result;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glib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enhancer.setSuperclass(MyService.class);
        enhancer.setCallback(new MyMethodInterceptor());
MyService proxy = (MyService) enhancer.create();
        proxy.serve();
    }
}

在这个示例中,MyService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MyMethodInterceptor实现了MethodInterceptor接口,并在intercept()方法中添加了额外的逻辑(打印方法调用前后的信息)。通过Enhancer类创建了MyService类的代理对象proxy,并调用了其serve()方法。输出结果为:

复制代码
Before method: serve
Serving...
After method: serve

六、总结与对比

6.1 总结

  • JDK动态代理:适用于接口驱动的编程模式,创建代理对象时开销较小,但方法调用时性能略慢。
  • CGLIB动态代理:适用于未实现接口的类,创建代理对象时开销较大,但方法调用时性能较高。

6.2 对比

JDK动态代理 CGLIB动态代理
基于 接口
实现机制 反射机制 + InvocationHandler接口 字节码生成技术 + ASM框架
代理对象创建开销 较小 较大
方法调用性能 略慢(涉及反射调用) 较高(通过字节码操作减少反射调用开销)
适用场景 接口驱动的编程模式,频繁创建和销毁代理对象的场景 代理未实现接口的类,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限制 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 不能代理final类或final方法

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和实战模拟,相信读者已经对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理方式来实现AOP。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HashMap深度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HashMap,作为Java集合框架中的一个核心组件,以其高效的键值对存储和检索机制,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一名资深的AI工程师,深入理解HashMap的原理、历史、业务场景以及实战应用,对于提升数据处理和算法实现的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手绘结构图、流程图,结合Java代码示例,全方位解析HashMap,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85 13
|
6天前
|
供应链 搜索推荐 API
深度解析1688 API对电商的影响与实战应用
在全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1688作为知名的B2B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商品批发、分销、供应链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开放的API接口,为开发者和电商企业提供数据资源和功能支持。本文将深入解析1688 API的功能(如商品搜索、详情、订单管理等)、应用场景(如商品展示、搜索优化、交易管理和用户行为分析)、收益分析(如流量增长、销售提升、库存优化和成本降低)及实际案例,帮助电商从业者提升运营效率和商业收益。
69 17
|
27天前
|
物联网 调度 vr&ar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分布式能力与跨设备协作实战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华为发布的 HarmonyOS Next 在技术架构和生态体验上实现了重大升级。本文从技术架构、生态优势和开发实践三方面深入探讨其特点,并通过跨设备笔记应用实战案例,展示其强大的分布式能力和多设备协作功能。核心亮点包括新一代微内核架构、统一开发语言 ArkTS 和多模态交互支持。开发者可借助 DevEco Studio 4.0 快速上手,体验高效、灵活的开发过程。 239个字符
213 13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分布式能力与跨设备协作实战
|
25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鸿蒙登录页面好看的样式设计-HarmonyOS应用开发实战与ArkTS代码解析【HarmonyOS 5.0(Next)】
鸿蒙登录页面设计展示了 HarmonyOS 5.0(Next)的未来美学理念,结合科技与艺术,为用户带来视觉盛宴。该页面使用 ArkTS 开发,支持个性化定制和无缝智能设备连接。代码解析涵盖了声明式 UI、状态管理、事件处理及路由导航等关键概念,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HarmonyOS 应用开发。通过这段代码,开发者可以了解如何构建交互式界面并实现跨设备协同工作,推动智能生态的发展。
144 10
鸿蒙登录页面好看的样式设计-HarmonyOS应用开发实战与ArkTS代码解析【HarmonyOS 5.0(Next)】
|
11天前
|
数据采集 XML API
深入解析BeautifulSoup:从sohu.com视频页面提取关键信息的实战技巧
深入解析BeautifulSoup:从sohu.com视频页面提取关键信息的实战技巧
|
22天前
|
安全 API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速卖通AliExpress商品详情API接口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速卖通(AliExpress)作为全球化电商的重要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和便捷的购物体验。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优化商品管理,速卖通开放了API接口,其中商品详情API尤为关键。本文介绍如何获取API密钥、调用商品详情API接口,并处理API响应数据,帮助开发者和商家高效利用这些工具。通过合理规划API调用策略和确保合法合规使用,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获取商品信息,优化管理和营销策略。
|
1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JavaScript
网页爬虫技术全解析:从基础到实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页爬虫作为数据采集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数据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不可或缺的技术。本文全面解析网页爬虫的基础概念、工作原理、技术栈与工具,以及实战案例,探讨其合法性与道德问题,分享爬虫设计与实现的详细步骤,介绍优化与维护的方法,应对反爬虫机制、动态内容加载等挑战,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网页爬虫技术。
|
2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06 2
|
24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4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