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架构演进

简介: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AI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将详细探讨AI大模型的架构演进,包括从Transformer的提出到GPT、BERT、T5等模型的历史演变,并探讨这些模型的技术细节及其在现代人工智能中的核心作用。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AI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将详细探讨AI大模型的架构演进,包括从Transformer的提出到GPT、BERT、T5等模型的历史演变,并探讨这些模型的技术细节及其在现代人工智能中的核心作用。

一、基础模型介绍:Transformer的核心原理

Transformer架构的背景

在Transformer之前,许多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依赖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来捕捉序列信息。然而,这些架构在处理长序列时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它完全摆脱了递归结构,转而使用“自注意力机制”来捕捉序列中的全局依赖关系。

自注意力机制的原理

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是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它允许模型在不依赖序列顺序的情况下,灵活地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输入序列中每个词与其他词之间的相关性(注意力权重),生成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过程:

对输入进行线性变换,生成三个矩阵:Query(查询)、Key(键)、Value(值)。

计算每个词的查询向量与其他词的键向量的点积,得到注意力权重。

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生成每个词的上下文向量。

Transformer架构的优势

Transformer的优势在于并行化处理能力和灵活的上下文捕捉能力。相比RNN,Transformer在处理长文本时表现得更为高效,因为它可以一次性查看整个输入序列。此外,模型可以通过注意力机制直接捕捉到长距离的依赖关系,不再受限于序列的距离。

示例代码:自注意力机制的简单实现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 模拟输入词嵌入 (batch_size=1, sequence_length=4, embedding_size=8)

x = torch.rand(1, 4, 8)

 

# 线性变换,生成 Query, Key, Value

query = torch.nn.Linear(8, 8)(x)

key = torch.nn.Linear(8, 8)(x)

value = torch.nn.Linear(8, 8)(x)

 

# 计算注意力权重

attention_scores = torch.matmul(query, key.transpose(-2, -1)) / torch.sqrt(torch.tensor(8.0))

attention_weights = F.softmax(attention_scores, dim=-1)

 

# 加权求和生成上下文向量

context = torch.matmul(attention_weights, value)

 

print("上下文向量:", context)

二、架构升级:从GPT-1到GPT-4的演变

自从Transformer提出后,它被应用在了各种预训练语言模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GPT系列模型。以下是GPT系列的主要技术演变和创新点:

GPT-1:语言模型的预训练

GPT-1 是OpenAI发布的第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提出了“预训练-微调”的范式。通过在大量未标注的文本数据上进行语言建模预训练,GPT-1能够生成上下文相关的句子。之后,在具体的任务上微调模型,以适应任务需求。

创新点:

使用Transformer中的Decoder部分作为语言模型。

提出语言模型可以通过预训练获得对语言结构的广泛理解。

GPT-2:扩大模型规模

GPT-2大幅扩大了模型参数量,并且展示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生成任务中的强大能力。GPT-2能够根据输入生成完整的段落,甚至可以完成逻辑推理和长文本生成。

创新点:

模型规模扩大至15亿参数,展示了模型规模与性能的正相关关系。

更长的上下文处理能力,提升了生成文本的连贯性。

GPT-3:海量参数与多任务学习

GPT-3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GPT模型,其参数量达到了1750亿,展示了强大的通用语言处理能力。GPT-3无需微调即可通过提供不同的提示词(prompts)完成各种任务,如翻译、摘要、写作等。

创新点:

大规模参数:1750亿参数极大提升了模型的表达能力。

无需微调,通过少量样例的提示词即可执行多任务学习。

GPT-4:多模态与对话能力增强

GPT-4是最新一代的大语言模型,相比于GPT-3,它不仅具备更强的文本处理能力,还引入了多模态支持,即同时处理文本和图像输入。此外,GPT-4在对话生成方面做了优化,特别是与上下文的连贯性和用户意图的理解。

创新点:

多模态输入:支持处理图像和文本。

更长的上下文记忆,提升对话生成能力。

GPT系列模型的进展总结

随着模型参数量的不断增长,GPT系列在生成文本的质量、上下文理解、推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和多任务学习能力也在逐步加强。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人工智能
AI大模型初体验
为了实现真正的A,需不断学习以提升能力。
43 3
AI大模型初体验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赋能百业:多模态处理技术与大模型架构下的AI解决方案落地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4天】赋能百业:多模态处理技术与大模型架构下的AI解决方案落地实践
赋能百业:多模态处理技术与大模型架构下的AI解决方案落地实践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战略丨物流 AI 新变化,用大模型定义
物流企业在大模型上纷纷主动探索,也在推动物流行业实现智能化加速。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认知架构的AI
基于深度学习的认知架构的AI是一类模仿人类认知过程的人工智能系统,旨在模拟人类感知、学习、推理、决策等复杂的认知功能。认知架构的目的是创建一个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环境、实现自我学习和适应的AI系统
23 3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自然语言处理
AI战略丨构建未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策略
GenAI 的技术落地需要企业进行周密地规划和持续地努力。企业必须从自身的战略出发, 综合考虑成本、效果和性能,制定合理的技术架构,通过全面的 AI 治理,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
13天前
|
人工智能 JSON 自然语言处理
你的Agent稳定吗?——基于大模型的AI工程实践思考
本文总结了作者在盒马智能客服的落地场景下的一些思考,从工程的角度阐述对Agent应用重要的稳定性因素和一些解法。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测试技术
AI战略丨大模型重塑长安新汽车新场景
长安科技内部一边基于大模型进行技术研发,一边也在不断反思:大模型究竟还能带来什么?长安科技最初是希望将尽可能多的控制能力接入到大模型中,如今,其对大模型的能力有了新的理解。
|
15天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战略丨赋能更好的教育, 大模型应用再提效
采用成熟厂商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因为过硬的技术,还有对客户业务的理解,以及顺畅的沟通和服务能力。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为什么ChatGPT等AI大模型都是基于Python开发?
为什么ChatGPT等AI大模型都是基于Python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