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8改进 -注意力机制】Mamba之MLLAttention :基于Mamba和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的模型

简介: YOLOv8专栏探讨了该目标检测模型的创新改进,包括使用Mamba模型的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变体,称为MLLA。Mamba的成功关键在于遗忘门和块设计,MLLA结合了这些优点,提升了视觉任务的性能。文章提供全面分析,并提出MLLA模型,其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超过多种视觉模型。论文和代码可在提供的链接中找到。MLLA Block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整合关键组件以实现高效运算。更多配置详情见相关链接。

YOLOv8目标检测创新改进与实战案例专栏

专栏目录: YOLOv8有效改进系列及项目实战目录 包含卷积,主干 注意力,检测头等创新机制 以及 各种目标检测分割项目实战案例

专栏链接: YOLOv8基础解析+创新改进+实战案例

介绍

image-20240707143016352

摘要

Mamba是一种具有线性计算复杂度的有效状态空间模型。它最近在处理各种视觉任务的高分辨率输入方面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率。在本文中,我们揭示了强大的Mamba模型与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共享令人惊讶的相似性,而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在实践中通常不如传统Transformer。通过探索高效的Mamba和表现欠佳的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揭示了Mamba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我们在统一的公式下重新定义了选择性状态空间模型和线性注意力,将Mamba重新表述为具有六个主要区别的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的变体:输入门、遗忘门、快捷连接、无注意力归一化、单头和修改的块设计。对于每个设计,我们仔细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实验证明其对视觉任务中模型性能的影响。有趣的是,结果突出表明遗忘门和块设计是Mamba成功的核心贡献者,而其他四个设计则不太关键。基于这些发现,我们通过将这两个关键设计的优点引入线性注意力,提出了一种类Mamba的线性注意力(MLLA)模型。该模型在图像分类和高分辨率密集预测任务中均优于各种视觉Mamba模型,同时享有可并行计算和快速推理速度。代码可在https://github.com/LeapLabTHU/MLLA获取。

文章链接

论文地址:论文地址

代码地址:代码地址

基本原理

Mamba-Like Linear Attention (MLLA)是一种模型,结合了Mamba和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的优点,旨在提高模型在视觉任务中的性能。

  1. 线性注意力

    • 线性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机制,用于计算输入序列中各个位置之间的关联性。与传统的Softmax注意力不同,线性注意力使用线性归一化代替非线性Softmax函数,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这使得线性注意力的计算复杂度从O(N^2)降低到O(N),提高了效率。
  2. Mamba模型

    • Mamba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模型,具有线性计算复杂度。它通过有效地建模序列来处理长序列,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识别任务。
  3. MLLA的数学原理

    • MLLA模型将Mamba的关键设计元素(如遗忘门和块设计)与线性注意力Transformer相结合。在数学上,这意味着将Mamba的状态空间建模方法与线性注意力的位置关联性计算相结合,以提高模型的表现。
  4. 遗忘门的替代

    • 在MLLA中,遗忘门通常被替代为适当的位置编码。这些位置编码可以在视觉任务中代替遗忘门的功能,同时保持模型的并行计算和快速推理速度。
  5. 核心设计元素的整合

    • MLLA模型的关键设计元素包括遗忘门和块设计。通过将这些设计元素整合到线性注意力中,MLLA模型能够在图像分类和密集预测任务中取得优越性能。

核心代码


class MLLABlock(nn.Module):
    r""" MLLA Block.

    Args:
        dim (int): Number of input channels.
        input_resolution (tuple[int]): Input resulotion.
        num_heads (int): Number of attention heads.
        mlp_ratio (float): Ratio of mlp hidden dim to embedding dim.
        qkv_bias (bool, optional): If True, add a learnable bias to query, key, value. Default: True
        drop (float, optional): Dropout rate. Default: 0.0
        drop_path (float, optional): Stochastic depth rate. Default: 0.0
        act_layer (nn.Module, optional): Activation layer. Default: nn.GELU
        norm_layer (nn.Module, optional): Normalization layer.  Default: nn.LayerNorm
    """

    def __init__(self, dim, input_resolution, num_heads, mlp_ratio=4., qkv_bias=True, drop=0., drop_path=0.,
                 act_layer=nn.GELU, norm_layer=nn.LayerNorm, **kwargs):
        super().__init__()
        self.dim = dim
        self.input_resolution = input_resolution
        self.num_heads = num_heads
        self.mlp_ratio = mlp_ratio

        self.cpe1 = nn.Conv2d(dim, dim, 3, padding=1, groups=dim)
        self.norm1 = norm_layer(dim)
        self.in_proj = nn.Linear(dim, dim)
        self.act_proj = nn.Linear(dim, dim)
        self.dwc = nn.Conv2d(dim, dim, 3, padding=1, groups=dim)
        self.act = nn.SiLU()
        self.attn = LinearAttention(dim=dim, input_resolution=input_resolution, num_heads=num_heads, qkv_bias=qkv_bias)
        self.out_proj = nn.Linear(dim, dim)
        self.drop_path = DropPath(drop_path) if drop_path > 0. else nn.Identity()

        self.cpe2 = nn.Conv2d(dim, dim, 3, padding=1, groups=dim)
        self.norm2 = norm_layer(dim)
        self.mlp = Mlp(in_features=dim, hidden_features=int(dim * mlp_ratio), act_layer=act_layer, drop=drop)

    def forward(self, x):
        H, W = self.input_resolution
        B, L, C = x.shape
        assert L == H * W, "input feature has wrong size"

        x = x + self.cpe1(x.reshape(B, H, W, C).permute(0, 3, 1, 2)).flatten(2).permute(0, 2, 1)
        shortcut = x

        x = self.norm1(x)
        act_res = self.act(self.act_proj(x))
        x = self.in_proj(x).view(B, H, W, C)
        x = self.act(self.dwc(x.permute(0, 3, 1, 2))).permute(0, 2, 3, 1).view(B, L, C)

        # Linear Attention
        x = self.attn(x)

        x = self.out_proj(x * act_res)
        x = shortcut + self.drop_path(x)
        x = x + self.cpe2(x.reshape(B, H, W, C).permute(0, 3, 1, 2)).flatten(2).permute(0, 2, 1)

        # FFN
        x = x + self.drop_path(self.mlp(self.norm2(x)))
        return x

    def extra_repr(self) -> str:
        return f"dim={self.dim}, input_resolution={self.input_resolution}, num_heads={self.num_heads}, " \
               f"mlp_ratio={self.mlp_ratio}"

task与yaml配置

详见:https://blog.csdn.net/shangyanaf/article/details/140406244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网络架构
改进YOLOv8: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涨点明显)
改进YOLOv8: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涨点明显)
3731 1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建模
三种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介绍及Pytorch实现:从自注意力到因果自注意力
本文深入探讨了Transformer模型中的三种关键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交叉注意力和因果自注意力,这些机制是GPT-4、Llama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核心。文章不仅讲解了理论概念,还通过Python和PyTorch从零开始实现这些机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自注意力机制通过整合上下文信息增强了输入嵌入,多头注意力则通过多个并行的注意力头捕捉不同类型的依赖关系。交叉注意力则允许模型在两个不同输入序列间传递信息,适用于机器翻译和图像描述等任务。因果自注意力确保模型在生成文本时仅考虑先前的上下文,适用于解码器风格的模型。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和代码实现,读者可以全面掌握这些机制的应用潜力。
57 3
三种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介绍及Pytorch实现:从自注意力到因果自注意力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c2f结合CBAM: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设计的新型注意力机制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c2f结合CBAM: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设计的新型注意力机制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Focused Linear Attention :全新的聚焦线性注意力模块
YOLOv8专栏探讨了该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改进,包括使用聚焦线性注意力模块,解决了Transformer在视觉任务中的效率和表达力问题。该模块增强自注意力,提高焦点能力和特征多样性,保持线性复杂度。文章提供了实证证据证明其在多个基准上的性能提升,并在GitHub上发布了代码。论文和更多实战案例链接见文中。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网络架构
【YOLOv10改进-注意力机制】MSCAAttention多尺度卷积注意力
YOLOv10专栏介绍了一种新的卷积网络架构SegNeXt,它在语义分割任务中展现出优于Transformer模型的效率和效果。SegNeXt通过名为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Attention (MSCA)的组件,结合局部信息聚合、多尺度上下文捕获和通道关系模拟,提升了性能。在多个数据集上,SegNeXt以较少参数实现了超过现有SOTA的性能,特别是在Pascal VOC 2012上,以1/10的参数量达到90.6%的mIoU。YOLOv10引入了MSCA模块,用于增强目标检测的上下文关注。相关代码和配置详情可在链接中找到。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并行计算
【深度学习】多头注意力机制详解
【深度学习】多头注意力机制详解
154 1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340 0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数据处理
【DeepViT】我们能否通过使用更深层来进一步提高vit的性能,就像cnn一样?
【DeepViT】我们能否通过使用更深层来进一步提高vit的性能,就像cnn一样?
102 0
【DeepViT】我们能否通过使用更深层来进一步提高vit的性能,就像cnn一样?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自动驾驶
全新ViT Backbone | PLG-ViT 同时具有并行局部和全局自注意力的轻量化视觉Transformer
全新ViT Backbone | PLG-ViT 同时具有并行局部和全局自注意力的轻量化视觉Transformer
224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Python
YOLOv5改进系列(2)——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
YOLOv5改进系列(2)——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
5209 0
YOLOv5改进系列(2)——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