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雪花算法工具类Snowflake-来自chatGPT

简介: 基于python雪花算法工具类Snowflake-来自chatGPT
import time
 
 
class Snowflake:
    # 定义Snowflake算法的各个参数
    def __init__(self, worker_id: int, datacenter_id: int, sequence: int = 0):
        # 计算位数
        self._worker_id_bits = 5
        self._datacenter_id_bits = 5
        self._sequence_bits = 12
 
        # 定义位偏移量
        self._worker_id_shift = self._sequence_bits
        self._datacenter_id_shift = self._sequence_bits + self._worker_id_bits
 
        # 计算最大ID
        self._max_worker_id = ~(-1 << self._worker_id_bits)
        self._max_datacenter_id = ~(-1 << self._datacenter_id_bits)
        self._max_sequence = ~(-1 << self._sequence_bits)
 
        # 初始化参数
        self.worker_id = worker_id
        self.datacenter_id = datacenter_id
        self.sequence = sequence
        self.last_timestamp = -1
 
    # 生成下一个唯一ID
    def generate_id(self):
        # 获取当前时间戳
        timestamp = int(time.time() * 1000)
 
        # 如果当前时间小于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则抛出异常
        if timestamp < self.last_timestamp:
            raise ValueError("Invalid system clock!")
 
        # 如果当前时间戳与上次时间戳相同,则自增序列号
        if timestamp == self.last_timestamp:
            self.sequence = (self.sequence + 1) & self._max_sequence
            # 如果序列号等于0,则需要进入下一毫秒重新生成ID
            if self.sequence == 0:
                timestamp = self._wait_next_millis(self.last_timestamp)
        else:
            self.sequence = 0
 
        # 保存最后生成ID的时间戳
        self.last_timestamp = timestamp
 
        # 生成最终的唯一ID
        unique_id = ((timestamp << self._datacenter_id_shift) |
                     (self.datacenter_id << self._worker_id_shift) |
                     self.worker_id << self._sequence_bits |
                     self.sequence)
        return unique_id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直到获得新的时间戳
    def _wait_next_millis(self, last_timestamp):
        timestamp = int(time.time() * 1000)
        while timestamp <= last_timestamp:
            timestamp = int(time.time() * 1000)
        return timestamp
 
 
# 测试方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snowflake = Snowflake(worker_id=1, datacenter_id=1)
    for _ in range(10):
        unique_id = snowflake.generate_id()
        print(unique_id)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Snowflake的类,该类用于生成Snowflake算法的唯一ID。它具有以下主要方法和属性:

  • __init__(self, worker_id: int, datacenter_id: int, sequence: int = 0):初始化Snowflake算法的参数,包括工作节点ID、数据中心ID和序列号的位数。
  • generate_id(self):生成下一个唯一ID。
  • _wait_next_millis(self, last_timestamp):阻塞到下一个毫秒,直到获得新的时间戳。

在测试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Snowflake实例,并使用其generate_id()方法生成了10个唯一ID,并打印出来。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企业数据泄露风险防控视域下 Python 布隆过滤器算法的应用研究 —— 怎样防止员工私下接单,监控为例
本文探讨了布隆过滤器在企业员工行为监控中的应用。布隆过滤器是一种高效概率数据结构,具有空间复杂度低、查询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过滤场景。文章分析了其在网络访问监控和通讯内容筛查中的实践价值,并通过Python实现示例展示其技术优势。同时,文中指出布隆过滤器存在误判风险,需在准确性和资源消耗间权衡。最后强调构建多维度监控体系的重要性,结合技术与管理手段保障企业运营安全。
63 10
|
2月前
|
算法 Python
Apriori算法的Python实例演示
经过运行,你会看到一些集合出现,每个集合的支持度也会给出。这些集合就是你想要的,经常一起被购买的商品组合。不要忘记,`min_support`参数将决定频繁项集的数量和大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改。
114 18
|
2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论上网限制软件中 Python 动态衰减权重算法于行为管控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在网络安全与行为管理的学术语境中,上网限制软件面临着精准识别并管控用户不合规网络请求的复杂任务。传统的基于静态规则库或固定阈值的策略,在实践中暴露出较高的误判率与较差的动态适应性。本研究引入一种基于 “动态衰减权重算法” 的优化策略,融合时间序列分析与权重衰减机制,旨在显著提升上网限制软件的实时决策效能。
69 2
|
3月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Python
Python中利用遗传算法探索迷宫出路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Python和遗传算法解决迷宫问题。迷宫建模通过二维数组实现,0表示通路,1为墙壁,&#39;S&#39;和&#39;E&#39;分别代表起点与终点。遗传算法的核心包括个体编码(路径方向序列)、适应度函数(评估路径有效性)、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通过迭代优化,算法逐步生成更优路径,最终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解决方案。文末还展示了结果可视化方法及遗传算法的应用前景。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当下数字化办公的环境中,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已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核心手段。此类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赋予企业实时洞察网络活动的能力。而在其运行机制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 PHP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及所具备的优势。
93 7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电脑监控场景下 Python 红黑树算法的深度解析
在当代企业管理范式中,员工电脑监控业已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策略性手段,其核心目标在于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并确保合规性。借助对员工电脑操作的实时监测机制,企业能够敏锐洞察潜在风险,诸如数据泄露、恶意软件侵袭等威胁。而员工电脑监控系统的高效运作,高度依赖于底层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架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红黑树(Red - Black Tree)这一数据结构在员工电脑监控领域的应用,并通过 Python 代码实例详尽阐释其实现机制。
80 7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基于 Python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局域网计算机监控技术探究
信息技术高速演进的当下,局域网计算机监控对于保障企业网络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具有关键意义。通过实时监测网络状态、追踪计算机活动,企业得以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举措。在这一复杂的监控体系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聚焦于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计算机监控中的应用,并借助 Python 代码示例予以详细阐释。
87 6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算法
如何在Python下实现摄像头|屏幕|AI视觉算法数据的RTMP直播推送
本文详细讲解了在Python环境下使用大牛直播SDK实现RTMP推流的过程。从技术背景到代码实现,涵盖Python生态优势、AI视觉算法应用、RTMP稳定性及跨平台支持等内容。通过丰富功能如音频编码、视频编码、实时预览等,结合实际代码示例,为开发者提供完整指南。同时探讨C接口转换Python时的注意事项,包括数据类型映射、内存管理、回调函数等关键点。最终总结Python在RTMP推流与AI视觉算法结合中的重要性与前景,为行业应用带来便利与革新。
192 5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员工上网管理策略研究
于当下数字化办公环境而言,员工上网管理已成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网络访问行为予以监控,以此确保信息安全并提升工作效率。在处理员工上网管理相关数据时,适宜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究哈希表这一数据结构在员工上网管理场景中的应用,并借助 Python 代码示例展开详尽阐述。
72 3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算法
Python下的毫秒级延迟RTSP|RTMP播放器技术探究和AI视觉算法对接
本文深入解析了基于Python实现的RTSP/RTMP播放器,探讨其代码结构、实现原理及优化策略。播放器通过大牛直播SDK提供的接口,支持低延迟播放,适用于实时监控、视频会议和智能分析等场景。文章详细介绍了播放控制、硬件解码、录像与截图功能,并分析了回调机制和UI设计。此外,还讨论了性能优化方法(如硬件加速、异步处理)和功能扩展(如音量调节、多格式支持)。针对AI视觉算法对接,文章提供了YUV/RGB数据处理示例,便于开发者在Python环境下进行算法集成。最终,播放器凭借低延迟、高兼容性和灵活扩展性,为实时交互场景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244 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