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量刑标准捍卫信息安全

简介:

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适时发布。《解释》将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同时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所涉及的宽严相济、犯罪竞合、单位犯罪、数量计算等问题。(3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电信诈骗日益猖獗,一大批被曝光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的背后,都有侵犯公民信息犯罪的魅影,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同时,一些与公民隐私相关的信息,如开房记录、银行存款、车辆与房产等也成为网络非法交易的对象,衍生出“私人定制”式的非法信息查询与买卖。此外,生活中个人信息被用以商业推销,更是司空见惯,社会不胜其扰。这些都折射出网络大数据环境下,公民信息裸奔,权利缺少屏障的严峻现实,由此,社会对泄露、窃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入刑,充满期待。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扩大了犯罪主体和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范围,同时,将原有“两罪”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提高到了“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刑治更严厉,与网络社会条件下公民信息安全犯罪危害更匹配。

但是,修正后的该罪具体定罪量刑标准尚不明确,既不利于司法实务的裁决,也不利于指导相关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一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定罪量刑标准尚不明确,一些法律适用问题存在争议,不便于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方式、手段与危害以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相对理性和准确的判断,由此来设计相对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的刑罚标准,既要符合社会预期,强化刑罚兜底的社会功效,也要符合刑罚宽严相济的基本原则。

用司法解释的形式,给修正案设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织密刑罚牢笼,不但是将刑法设置的惩戒变成司法与刑事打击刚性尺度的必然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回应社会关注,凝聚法治共识的载体。据了解,此次最高法院的《解释》(送审稿),在起草前经历了前期调研,广泛征求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院内各相关审判庭、各高级人民法院及有关互联网企业的意见,并召开专家论证会研讨论证,《解释》草稿的拟定超出了司法与法律的领域,延伸到了更广的层面,显得尤为慎重。

《解释》(送审稿)共十条,主要规定了三方面的内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所涉及的宽严相济、犯罪竞合、单位犯罪、数量计算等问题。这些都将是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量身订制的惩戒红线,为司法捍卫公民信息安全打造有力的武器。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SQL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堡垒的构建者:深入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核心
在数字化时代,每一次点击、每一条信息的传递都可能成为安全威胁的载体。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漏洞的本质,加密技术的进展以及提升个人和企业的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教育措施,构筑起防御网络攻击的坚固防线,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
12月前
|
云安全 安全 算法
2023年网络安全体系展望和安全体系标准
2023年网络安全体系展望和安全体系标准
167 0
|
安全 云计算
云计算亟需确立新标准 确保用户安全需求
  美国保险公司Hartford提供一种被称为CyberChoice的保险,当因为个人信息、知识产权等的丢失而造成的IT基础设施的损失时,该保险将会对损失进行调查并赔付损失的成本,当报告有泄漏事故时,将赔付通知客户的成本。
713 0
|
测试技术 区块链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