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软考中级>路由器技术

简介: 【1月更文挑战第27天】【网络工程师】<软考中级>路由器技术

 image.gif编辑

目录

一、路由器技术NAT:

1.静态NAT:

2.动态NAT:

3.NAPT:

二、路由器技术VLSM和CIDR:

1.VLSM可变子网掩码:

2.CIDR无类域间路由:

三、路由器技术QoS:

1.集成服务(IntServ):

资源预约协议RSVP:

2.区分服务(DiffServ):

四、路由器技术MPLS:

1.MPLS基本原理:

2.MPLS转发等价类(FEC):

五、路由器技术组播:

1.IP组播:

2.常考IP组播地址:

3.IP组播地址与MAC地址:

4.IP组播协议:

5.IP组播路由协议:

密集模式PIM:PIM-DM

稀疏模式PIM:PIM-SM


一、路由器技术NAT:

       路由器技术NAT:网络地址翻译,解决IP短缺,路由器内部和外部地址进行转换。

    • 静态地址转换:静态NAT(一对一)
    • 动态地址转换:动态NAT(多对少)
    •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多对一)

    image.gif编辑

    1.静态NAT:

           内外一对一转换,用于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固定IP主机服务器。

    image.gif编辑

    2.动态NAT:

           内外多对少转换,用于局部局域网较多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外部需要地址池(pool)

    image.gif编辑

    3.NAPT: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PAT)内部多对一转换,使用外部一个IP,多个端口号对应内部IP,也称为IP伪装,可以隐藏内部主机。

    image.gif编辑


    二、路由器技术VLSM和CIDR:

    1.VLSM可变子网掩码:

           在有类的IP地址的基础上,从他们的主机号部分借出相应的位数来做网络号,也就是增加网络号的位数,子网划分。

           各类网络可以用来再划分子网的位数为:A类有24位可借;B类有16位可借;C类有8位可借。

           VLSM是把标准网络分割成为更小的子网技术,而CIDR是把几个标准网络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网络技术。

    2.CIDR无类域间路由:

           解决路由缩放问题,采用/比特位,无类不区分A\B\C类,称为CIDR地址块,路由汇聚。

    image.gif编辑


    三、路由器技术QoS:

           路由器技术QoS:网络服务质量。将网络数据流分成不同的等级,提供不同的服务。有集成服务(In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两种标准。

    image.gif编辑

    1.集成服务(IntServ):

           集成服务(IntServ)分为三种:

      • 保证质量的服务
      • 控制负载的服务
      • 尽力而为的服务(目前是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image.gif编辑

      资源预约协议RSVP:

             资源预约协议RSVP:每个业务流申请资源预留包括缓冲区宽带的大小,每一跳。

      image.gif编辑

      2.区分服务(DiffServ):

             区分服务(DiffServ):不再使用资源预约,而是分为不同的业务流。分为三种:

        • 尽力服务BE
        • 优质服务AF
        • 加速服务EF

        image.gif编辑

               区分服代码点DSCP,利用IP包头的服务类型字段ToS。逐跳行为PHB:逐级跳的转发方式,每个PHB对应一种转发方式。

        image.gif编辑


        四、路由器技术MPLS: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属于2.5层,一般认为是第三层交换层,硬件交换,速度快,叫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用标签交换代替复杂的路由运算。

        image.gif编辑

        1.MPLS基本原理:

               标记边缘路由器LER,标记交换路由器LSR。

        image.gif编辑

        2.MPLS转发等价类(FEC):

               把等价的通信流汇聚转发。标记具有局部性。提供QoS、粒度控制、负载均衡等。

        image.gif编辑


        五、路由器技术组播:

        1.IP组播:

               有一个源向一组主机发送信息,D类地址。(一个IP地址代表了一台主机,称为单播地址)

        image.gif编辑

               IP组播用途,用于视频点播、网络电视、视频会议等点到多点的业务。IP组播地址分为三类:

          • 保留组播:224.0.0.0~224.0.0.255用于路由协议,如224.0.0.1代表所有主机,224.0.0.2代
            表所有路由器。
          • 用户组播:224.0.1.0~238.255.255.255,全球范围分配,类似公网IP。
          • 本地组播:239.0.0.0~239.255.255.255本地子网分配,类似私网IPP。

          2.常考IP组播地址:

          image.gif编辑

          3.IP组播地址与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01-00-5e-xx-xx-xx:

          image.gif编辑

          4.IP组播协议: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管理主机加入或离开组播组。IGMP封装在IP中,协议号2。IGMPV3报文:分为三种:

            • 成员资格询问报文:组播路由器发出,询问是否有主机加入组播。
            • 成员资格报告报文:主机加入组播组。
            • 组记录报文:记录组播的状态和信息

            image.gif编辑

            5.IP组播路由协议:

                   用来建立组播树,是实现组播传输的关键技术。源分发树和共享分发树:

            image.gif编辑

              • PIM:协议无关组播
              • PIM-DM:密集模式PIM
              • DVMRP: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 MOSPF:组播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 CBT:基于核心的树
              • PIM-SM:稀疏模式PIM

              密集模式PIM:PIM-DM

                     PIM-DM用于组播成员集中,且较多,如局域网。采取“泛洪扩散-修剪丢弃”维护组播分发树。使用“推”的机制,先给你,可以不要。关键技术是利用反向通路,使用自己找回来的路径。使用源分发树:以播源为根节点构造到所有组播组成员的生成树,通常也称为最短路径树(SPT)。

              稀疏模式PIM:PIM-SM

                     用于组播成员较少,且稀疏分布,如广域网。采用选择性的建立和维护分布树。只有发送请

              求的才会收到数据。使用“拉”的机制,你要了,才会给你。使用共享分发树:确定一个汇聚点。先发给汇聚点,再有汇聚点发给其他路由器。



              目录
              打赏
              0
              0
              0
              0
              145
              分享
              相关文章
              算力流动的基石:边缘网络产品技术升级与实践探索
              本文介绍了边缘网络产品技术的升级与实践探索,由阿里云专家分享。内容涵盖三大方面:1) 云编一体的混合组网方案,通过边缘节点实现广泛覆盖和高效连接;2) 基于边缘基础设施特点构建一网多态的边缘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业务形态的统一技术支持;3) 以软硬一体的边缘网关技术实现多类型业务网络平面统一,确保不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边缘网络已实现全球覆盖、差异化连接及云边互联,支持即开即用和云网一体,满足各行业需求。
              103 4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58 22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当下数字化办公的环境中,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已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核心手段。此类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赋予企业实时洞察网络活动的能力。而在其运行机制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 PHP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及所具备的优势。
              34 7
              掌握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开发者指南
              本文探讨了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HTTP、SSE、GraphQL、TCP、WebSocket和Socket.IO,分析了它们的功能、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开发者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以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同时,测试与调试工具(如Apipost)能助力开发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掌握这些协议是现代软件开发者的必备技能,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258 10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70 4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基于 C# 网络套接字算法的局域网实时监控技术探究
              在数字化办公与网络安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局域网实时监控成为企业管理和安全防护的关键。本文介绍C#网络套接字算法在局域网实时监控中的应用,涵盖套接字创建、绑定监听、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等操作,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实现方式。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套接字进行屏幕截图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保障网络稳定与信息安全。同时,文章探讨了算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向,如异步编程、数据压缩与缓存、错误处理与重传机制,以提升系统性能。
              45 2
              静态长效代理IP的技术创新与网络安全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数字化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核心需求。静态长效代理IP通过智能路由、动态IP池管理、加密技术、负载均衡及API集成等创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与安全性。它在信息安全保护、访问控制、数据传输保护及网络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各行业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55 5
              AI时代的网络安全:传统技术的落寞与新机遇
              在AI时代,网络安全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技术如多因素身份认证、防火墙和基于密码的系统逐渐失效,难以应对新型攻击。然而,AI带来了新机遇:智能化威胁检测、优化安全流程、生物特征加密及漏洞管理等。AI赋能的安全解决方案大幅提升防护能力,但也面临数据隐私和技能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制定清晰AI政策,强化人机协作,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103 16
              Nping工具详解:网络工程师的瑞士军刀
              ### Nping工具详解:网络工程师的瑞士军刀 Nping是Nmap项目的一部分,支持TCP、UDP、ICMP和ARP等多种协议,用于生成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它提供灵活的命令行界面,适用于网络探测、安全测试和故障排除。本文介绍Nping的基础与高级用法,包括发送不同类型的网络请求、自定义TCP标志位、路由跟踪等,并通过实战案例展示其应用。掌握Nping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网络环境。 (239字符)
              18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