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如下两个表,并插入数据。
#分类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ype`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图书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book` ( `book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bookid`) );
【1】左外连接
首先我们分析SQL如下,type为驱动表,book为被驱动表。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LEFT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每次从type中获取一条数据然后后book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全表扫描),这个过程要要重复20次(type 表有20条数据)。
这里可以看到,type均为all。另外还可以看到MySQL帮我们做了一个优化,使用了join buffer进行缓存。
我们为被驱动表 book.card 添加索引优化
CREATE INDEX Y ON book(card);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LEFT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我们为被驱动表 book.card 添加索引优化
CREATE INDEX Y ON book(card);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LEFT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里能够看到,虽然type表仍旧是要处理20次,但是拿着type的数据去book中寻找时,走的是索引。对于B+树来讲,其时间复杂度为logN,相比前面的全表扫描要快很多。
也就是对于左外连接来讲,如果只能添加一个索引,那么一定添加到被驱动表上。
当然,给type的card页创建索引也是可以的。
CREATE INDEX X ON `type`(card);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LEFT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如果索引只加在了驱动表(左表)呢?
DROP INDEX Y ON book;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LEFT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可以看到,同样使用了join buffer。而对于驱动表来讲,即使用到了索引也要做一个整体的遍历(无非这时走的是索引文件)。而被驱动表没有索引,那么性能会相对较慢。
如下图所示,从其查询成本我们也可以看到显著区别。
结论: 左(外)连接时,索引加在右表的连接字段。left join用于确定如何从右表搜索行,左表一定都有。同理,右(外)连接时,索引创建在左表的连接字段。该连接字段在两个表中的数据类型保持一致。
此外,从上面Using where; Using join buffer (Block Nested Loop)
我们也可以想到,如果服务器允许,那么join buffer给一个较大的容量是有助于提升性能的。
【2】内连接INNER JOIN
我们去掉索引,然后查看执行计划。
DROP INDEX X ON `type`;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INNER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我们给被驱动表 book.card 添加索引
CREATE INDEX Y ON book(card);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INNER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我们再给驱动表type添加索引
CREATE INDEX X ON `type`(card);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INNER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可以看到book作为了驱动表,type作为了被驱动表。即,对于内连接来讲,如果表的连接条件中只能有一个字段有索引,则有索引的字段所在的表会被作为被驱动表出现。
如果两个表数据量不一致呢?比如这里我们type为40条,book为20条。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ype` INNER JOIN book ON type.card = book.card;
结论: 对于内连接来说,在两个表的连接条件都存在索引的情况下,会选择小表作为驱动表,即“小表驱动大表”
。
【3】join的底层原理
join方式连接多个表,本质就是各个表之间数据的循环匹配。MySQL5.5版本之前,MySQL只支持一种表间关联方式,就是嵌套循环(Nested Loop Join)。如果关联表的数据量很大,则join关联的执行时间会非常长。在MySQL5.5以后的版本中,MySQL通过引入BNLJ算法来优化嵌套执行。
① 驱动表和被驱动表
驱动表就是主表,被驱动表就是从表、非驱动表。一个很明确的判断依据就是explain的执行计划,如下所示,type在上方,那么type为驱动表,book在下方, book为被驱动表。
对于内连接来说select * from A join B on ...,A不一定为驱动表。优化器会根据查询语句进行优化,决定先查哪张表。先查询的表就是驱动表,反之就是被驱动表。
对于外连接来说,select * from A left join B on ... 。通常大家会认为A就是驱动表,B就是被驱动表。不过这不是一定的,我们可以验证。
准备如下数据:
CREATE TABLE a(f1 INT, f2 INT, INDEX(f1))ENGINE=INNODB; CREATE TABLE b(f1 INT, f2 INT)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a VALUES(1,1),(2,2),(3,3),(4,4),(5,5),(6,6); INSERT INTO b VALUES(3,3),(4,4),(5,5),(6,6),(7,7),(8,8);
测试1
EXPLAIN SELECT * FROM a LEFT JOIN b ON(a.f1=b.f1) WHERE (a.f2=b.f2);
如上图所示,A有索引,B没有索引。查询优化器决定以B表驱动A表。
测试2
EXPLAIN SELECT * FROM a LEFT JOIN b ON(a.f1=b.f1) AND (a.f2=b.f2);
没有用到索引,且A表驱动B表。
测试3
EXPLAIN SELECT * FROM a JOIN b ON(a.f1=b.f1) WHERE (a.f2=b.f2);
可以看到,其和测试1效果是一样的。
② Simple Nested-Loop Join(简单嵌套循环连接)
该算法相当简单,从表A中取出一条数据,遍历表B,将匹配到的数据放到result…以此类推,驱动表A中的每一条记录与被驱动表B的记录进行判断。
可以看到这种方式效率是非常低的,以上述表A数量100条,表B数据1000条计算,则A*B=10万次。开销统计如下:
当前MySQL肯定不会这么粗暴的去进行表的连接,所以就出现了后面的两种对Nesed-Loop Join优化算法。
③ Index Nested-Loop Join(索引嵌套循环连接)
ndex Nested-Loop Join其优化的思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内层表数据的匹配次数
,所以要求被驱动表上必须有索引才行。通过外层表匹配条件直接与内层表索引进行匹配
,避免和内层表的每条记录去进行比较,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对内层表的匹配次数。
驱动表中的每条记录通过被驱动表的索引进行访问,因为索引查询的成本是比较固定的,故MySQL优化器都倾向于使用记录数少的表作为驱动表(外表)。
如果被驱动表加索引,效率是非常高的。但如果索引不是主键索引,还需要进行一次回表查询。所以如果被驱动表的索引是主键索引,效率会更高。
④ Block Nested-Loop Join(块嵌套循环连接)
如果存在索引,那么会使用index的方式进行join。如果join的列没有索引,被驱动表要扫描的次数太多了。每次访问被驱动表,其表中的记录都会被加载到内存中。然后再从驱动表中取一条与其匹配,匹配结束后清除内存。然后再从驱动表中加载一条记录,然后再把被驱动表的记录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匹配…这样周而复始,大大增加了IO的次数。为了减少被驱动表的IO次数,就出现了Block Nested-Loop Join的方式。
不再是逐条获取驱动表的数据,而是一块一块的获取,引入了join buffer缓冲区。将驱动表join相关的部分数据列(大小受join buffer的限制)缓存到join buffer中,然后全表扫描被驱动表。被驱动表的每一条记录一次性和join buffer中的所有驱动表记录进行匹配(内存中操作),将简单嵌套循环中的多次比较合并成一次,降低了被驱动表的访问频率。
注意,这里换成的不只是关联表的列,select后面的列也会缓存起来。在一个有N个join关联的SQL中会分配N-1个join buffer。所以查询的时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字段,可以让join buffer中可以存放更多的列。
⑤ 参数设置
block_nested_loop
SHOW VARIABLES LIKE '%optimizer_switch%';
如下所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block_nested_loop=on
,也就是默认是开启的。
index_merge=on, index_merge_union=on, index_merge_sort_union=on, index_merge_intersection=on, engine_condition_pushdown=on, index_condition_pushdown=on, mrr=on, mrr_cost_based=on, block_nested_loop=on, batched_key_access=off, materialization=on, semijoin=on, loosescan=on, firstmatch=on, duplicateweedout=on, subquery_materialization_cost_based=on, use_index_extensions=on, condition_fanout_filter=on, derived_merge=on
join_buffer_size
驱动表能不能一次加载完,要看join buffer能不能存储所有的数据,默认情况下是256K。
SHOW VARIABLES LIKE '%join_buffer_size%';
⑥ Join小结
1.整体效率比较:INLJ > BNLJ > SNLJ
2.永远用小结果集驱动大结果集(其本质就是减少外层循环的数据数量)(小的度量单位指的是:表行数*每行大小)。
# 推荐 select t1.b,t2.*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t1.b=t2.b) where t2.id<=100; #不推荐 select t1.b,t2.* from t2 straight_join t1 on(t1.b=t2.b) where t2.id<=100;
3.为被驱动表匹配的条件增加索引(减少内层表的循环匹配次数)
4.增大join_buffer_size的大小(一次缓存的数据越多,那么内存表的扫描次数就越少)。
5.减少驱动表不必要的字段查询(字段越少,join buffer所缓存的数据就越多)。
【4】Hash Join
从MySQL的8.0.20版本开始将废弃BNLJ,因为从MySQL8.0.18版本开始就加入了hash join,默认都会使用hash join 。
Nested Loop
对于被连接的数据子集较小的情况,Nested Loop是个较好的选择。
Hash Join 是做大数据集连接时的常用方式,优化器使用两个表中较小(相对较小)的表利用 join key在内存中建立散列表,然后扫描较大的表并探测散列表,找出与hash表匹配的行。
- 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小的表完全可以放于内存中的情况,这样总成本就是访问两个表的成本之和。
- 在表很大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放入内存,这时优化器会将它分隔成若干不同的分区。不能放入内存的部分就把该分区写入磁盘的临时段,此时要求有较大的临时段从而尽量提高IO的性能。
- 它能够很好的工作于没有索引的大表和并行查询的环境中,并提供最好的性能。大多数人都说它是join的重型升降机。Hash join只能应用于等值连接,这是由Hash的特点决定的。
【5】子查询优化
MySQL从4.1版本开始支持子查询,使用子查询可以进行select语句的嵌套查询。即一个select查询的结果作为另一个select语句的条件。子查询可以一次性完成很多逻辑上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SQL操作。
子查询是MySQL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一个SQL语句实现比较复杂的查询。但是子查询的执行效率不高。原因如下:
- 执行子查询时,MySQL需要为
内层查询语句的查询结果建立一个临时表
,然后外层查询语句从临时表中查询记录。查询完毕后,再撤销这些临时表。这样会消耗过多的CPU和IO资源,产生大量的慢查询。 - 子查询的结果集存储的临时表,不论是内存临时表还是磁盘临时表都不会存在索引,所以查询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对于返回结果集比较大的子查询,其对查询性能的影响也就越大。
在MySQL中,可以使用连接(join)查询来替代子查询。连接查询不需要建立临时表,其速度比子查询要快,如果查询中使用索引的话,性能就会更好。
① 查询学生表中是班长的学生信息
使用子查询
#创建班级表中班长的索引 CREATE INDEX idx_monitor ON class(monitor); #查询班长的信息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stu1 WHERE stu1.`stuno` IN ( SELECT monitor FROM class c WHERE monitor IS NOT NULL );
使用多表查询:推荐
EXPLAIN SELECT stu1.* FROM student stu1 JOIN class c ON stu1.`stuno` = c.`monitor` WHERE c.`monitor` IS NOT NULL;
对比二者的执行计划,可以看到使用子查询明显建立了临时表。故整体成本关联查询是优于子查询的。
② 查询不为班长的学生信息
使用子查询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a.* FROM student a WHERE a.stuno NOT IN ( SELECT monitor FROM class b WHERE monitor IS NOT NULL)
使用多表查询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a.* FROM student a LEFT OUTER JOIN class b ON a.stuno =b.monitor WHERE b.monitor IS NULL;
对比二者的执行计划,子查询采用了SUBQUERY,而关联查询均是SIMPLE。整体成本关联查询是优于子查询的。
结论:尽量不要使用not int或者not exists,用left join XXX on XX where XX is null
替代。
注意:这里说的整体成本是考虑了临时表的创建、回收中消耗的CPU、IO资源。如果单纯从查询时间上来讲,不同数量级二者效果是不一样的。并没有说多表关联查询在查询时间上一定快于子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