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级别
五个级别逐渐升高
import logging """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DEBUG, #修改日志级别 format='%(asctime)s %(filename)s[line:%(lineno)d] %(levelname)s %(message)s', datefmt='%a, %d %b %Y %H:%M:%S', filename='/tmp/test.log', #输出到文件,而不再是输出到终端 – 默认追加模式 filemode='w') #修改写入文件的模式 """ logging.debug('debug message') #5个日志级别 logging.info('info message') logging.warning('warning message') logging.error('error message')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message')
输出:
WARNING:root:warning message ERROR:root:error message CRITICAL:root:critical message
可见,默认情况下Python的logging模块将日志打印到了标准输出中,且只显示了大于等于WARNING级别的日志,这说明默认的日志级别设置为WARNING(日志级别等级CRITICAL > ERROR > WARNING > INFO > DEBUG > NOTSET),默认的日志格式为
日志级别:Logger名称:用户输出消息。
修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
可在logging.basicConfig()函数中可通过具体参数来更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可用参数有
- filename: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FiledHandler(后边会具体讲解handler的概念),这样日志会被存储在指定的文件中。
- filemode:文件打开方式,在指定了filename时使用这个参数,默认值为“a”还可指定为“w”。
- format:指定handler使用的日志显示格式。
- datefmt:指定日期时间格式。
- level:设置rootlogger(后边会讲解具体概念)的日志级别
- stream:用指定的stream创建StreamHandler。可以指定输出到sys.stderr,sys.stdout或者文件(f=open(‘test.log’,‘w’)),默认为sys.stderr。若同时列出了filename和stream两个参数,则stream参数会被忽略。
format参数中可能用到的格式化串:
%(name)s
Logger的名字
%(levelno)s
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
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
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
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
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
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
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
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
用户输出的消息
logger对象
上述几个例子中我们了解到了logging.debug()、logging.info()、logging.warning()、logging.error()、logging.critical()(分别用以记录不同级别的日志信息),logging.basicConfig()(用默认日志格式(Formatter)为日志系统建立一个默认的流处理器(StreamHandler),设置基础配置(如日志级别等)并加到root logger(根Logger)中)这几个logging模块级别的函数,另外还有一个模块级别的函数是logging.getLogger([name])
(返回一个logger对象,如果没有指定名字将返回root logger)。
通过logger对象,可以实现既输出到屏幕,又打印到文件。
import logging # 创建一个logger对象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 创建一个handler,用于写入日志文件 fh = logging.FileHandler('test.log') # 再创建一个handler,用于输出到控制台 ch = logging.StreamHandler() formatter = 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fh.setFormatter(formatter) ch.setFormatter(formatter) logger.addHandler(fh) #logger对象可以添加多个fh和ch对象 logger.addHandler(ch) logger.setLevel(“DEBUG”) #上面的内容都是设置logger,可以封装在一个文件或者一个函数中,该函数返回一个logger供外部使用 logger.debug('logger debug message') logger.info('logger info message') logger.warning('logger warning message') logger.error('logger error message') logger.critical('logger critical message')
logger是一个树状的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表示创建一个根用户
logger1 = logging.getLogger(“mlogger”)
创建了一个子用户
logger2 = logging.getLogger(“mlogger”)
子用户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logger1.lef”)
子节点
如果创建多个同名子用户(树节点),如果我们设置某一个子用户的属性,实际上所有同名子用户属性都会相应设置,因为多个同名子用户指向的是同一个节点。比如上面logger1和logger2指向的都是同一个mlogger,它们俩设置某一个的属性,相当于设置mlogger。
子结点在打印的时候,会往上找,如果父节点也在打印,子结点会把父节点的信息再打印一次。
例:创建两个同名logger对象
logger1 = logging.getLogger('mylogger') logger1.setLevel(logging.DEBUG) logger2 = logging.getLogger('mylogger') logger2.setLevel(logging.INFO) logger1.addHandler(fh) logger1.addHandler(ch) logger2.addHandler(fh) logger2.addHandler(ch) logger1.debug('logger1 debug message') logger1.info('logger1 info message') logger1.warning('logger1 warning message') logger1.error('logger1 error message') logger1.critical('logger1 critical message') logger2.debug('logger2 debug message') logger2.info('logger2 info message') logger2.warning('logger2 warning message') logger2.error('logger2 error message') logger2.critical('logger2 critical message')
这里有两个个问题:
1、我们明明通过logger1.setLevel(logging.DEBUG)将logger1的日志级别设置为了DEBUG,为何显示的时候没有显示出DEBUG级别的日志信息,而是从INFO级别的日志开始显示呢?
原来logger1和logger2对应的是同一个Logger实例,只要logging.getLogger(name)中名称参数name相同则返回的Logger实例就是同一个,且仅有一个,也即name与Logger实例一一对应。在logger2实例中通过logger2.setLevel(logging.INFO)设置mylogger的日志级别为logging.INFO,所以最后logger1的输出遵从了后来设置的日志级别。
2、为什么logger1、logger2对应的每个输出分别显示两次?
这是因为我们通过logger = logging.getLogger()显示的创建了root Logger,而logger1 = logging.getLogger(‘mylogger’)创建了root Logger的孩子(root.)mylogger,logger2同样。而孩子,孙子,重孙……既会将消息分发给他的handler进行处理也会传递给所有的祖先Logger处理。
如果把# logger.addHandler(fh)和# logger.addHandler(ch) 注释掉,会采用默认方式,即标准输出方式。因为它的父级没有设置文件显示方式,所以在这里只打印了一次。
孩子,孙子,重孙……可逐层继承来自祖先的日志级别、Handler、Filter设置,也可以通过Logger.setLevel(lel)、Logger.addHandler(hdlr)、Logger.removeHandler(hdlr)、Logger.addFilter(filt)、Logger.removeFilter(filt)。设置自己特别的日志级别、Handler、Filter。若不设置则使用继承来的值。
关于logger
logging库提供了多个组件:Logger、Handler、Filter、Formatter。Logger对象提供应用程序可直接使用的接口,Handler发送日志到适当的目的地,Filter提供了过滤日志信息的方法,Formatter指定日志显示格式。
Logger是一个树形层级结构,输出信息之前都要获得一个Logger(如果没有显示的获取则自动创建并使用root Logger,如第一个例子所示)。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返回一个默认的Logger也即root Logger,并应用默认的日志级别、Handler和Formatter设置。
当然也可以通过Logger.setLevel(lel)指定最低的日志级别,可用的日志级别有logging.DEBUG、logging.INFO、logging.WARNING、logging.ERROR、logging.CRITICAL。
Logger.debug()、Logger.info()、Logger.warning()、Logger.error()、Logger.critical()输出不同级别的日志,只有日志等级大于或等于设置的日志级别的日志才会被输出。
Filter过滤
限制只有满足过滤规则的日志才会输出。
比如我们定义了filter = logging.Filter(‘a.b.c’),并将这个Filter添加到了一个Handler上,则使用该Handler的Logger中只有名字带 a.b.c前缀的Logger才能输出其日志。
filter = logging.Filter('mylogger') logger.addFilter(filter)
这是只对logger这个对象进行筛选,如果想对所有的对象进行筛选,则:
filter = logging.Filter('mylogger') fh.addFilter(filter) ch.addFilter(filter)
这样,所有添加fh或者ch的logger对象都会进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