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涉及的产品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密钥管理服务KMS,1000个密钥,100个凭据,1个月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系统架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1 分布式系统是什么

分布式系统是指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节点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并协同工作完成某个任务。

与单个计算机相比,分布式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高并发访问、分布式存储等领域。

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将计算机资源、数据和控制权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

分布式系统允许多个节点在没有中心控制的情况下协同工作,因此它们可以更加灵活和弹性。

分布式系统通常由多个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重要特征

分布式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容错性。由于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单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继续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分布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可扩展性。通过添加更多的计算机节点,分布式系统可以轻松地扩展到处理

更大的工作负载。这种扩展性使得分布式系统成为处理大数据和高并发请求的理想选择。

常见的分布式系统

常见的分布式系统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消息传递系统等。

2 设计事项

分布式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通信模型
  2. 数据一致性
  3. 负载均衡
  4. 容错处理
  5. 安全性
  6. 扩展性

2.1 通信模型

分布式系统的通讯模型是指多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协作的方式和规则。通过定义通讯模型,可以确保多个节点之间的交互是可靠、安全和高效的。

模型组件

通讯模型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


通信协议:用于定义节点之间交换消息和数据的格式和规则。通信协议通常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校验和等内容。

传输协议:用于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之间传输数据。传输协议通常包括 TCP、UDP 和 HTTP 等。

通信接口:用于在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通信连接。通信接口通常包括套接字、RPC 和消息队列等。

分布式算法:用于协调节点之间的交互。分布式算法通常包括一致性算法、领导选举算法和分布式锁算法等。

通讯模型分类

分布式系统的通讯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等待服务器响应。这种模型通常用于Web应用程序等场景。


对等网络模型:对等网络模型中的节点之间平等地交互。节点可以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向其他节点发送请求,也可以响应其他节点的请求。这种模型通常用于 P2P 文件共享和分布式计算等场景。


发布-订阅模型:发布-订阅模型中,节点可以发布消息并将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订阅者,订阅者可以选择接收感兴趣的消息。这种模型通常用于消息传递系统和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等场景。


消息队列模型:消息队列模型中,节点可以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并由其他节点从队列中接收消息。这种模型通常用于异步消息传递和任务队列等场景。

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时,通讯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程序的需求和架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数据一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等。

2.2 数据一致性

数据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之间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多个节点可以同时访问和修改数据,因此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层次分类

数据一致性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强一致性:在强一致性模型中,无论何时对数据进行读取,都会获得最新的、一致的数据。在这个模型中,当一个节点修改数据时,这个修改操作会立即被其他节点感知,并且在修改操作完成之前,其他节点不能访问该数据。
  2. 弱一致性:在弱一致性模型中,读取操作可能会返回旧的数据或者数据的不同副本。在这个模型中,修改数据的操作不会立即被其他节点感知,而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传播到其他节点。
  3. 最终一致性:在最终一致性模型中,数据最终会达到一致状态,但在某些时间点下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这个模型中,节点之间可能存在数据同步的延迟,但是最终数据会达到一致状态。

分布式算法

实现数据一致性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分布式算法,例如:

  1. 一致性哈希算法:一致性哈希算法将数据映射到一个哈希环上,并将哈希环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单个节点负责。当节点失效时,其负责的区域将被其他节点接管,从而保证数据访问的一致性。
  2. Paxos算法:Paxos算法是一种用于达成一致性的分布式算法。在Paxos算法中,多个节点通过投票来决定数据的修改或复制。
  3. 2PC(Two-Phase Commit)算法:2PC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执行事务的算法。在2PC算法中,多个节点通过协调器来达成一致性,确保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回滚。

实现数据一致性通常会导致一些性能上的损失。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可能需要在数据一致性和性能之间做出权衡。

2.3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将请求分配到多个节点上,以实现系统资源的均衡利用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性能。

负载均衡类型

负载均衡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硬件负载均衡:通过专用的负载均衡设备(如负载均衡器)来分配请求。硬件负载均衡器通常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但是成本较高。
  2. 软件负载均衡:通过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器通常运行在普通的计算机上,成本较低,但性能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3. DNS负载均衡:通过DNS服务器来分配请求。DNS负载均衡可以根据请求的来源地理位置或者负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节点。
  4. 内容分发网络(CDN):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缓存服务器,将静态内容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节点,从而提高访问速度和可用性。

影响因素

负载均衡的实现通常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

负载均衡算法:负载均衡算法用于决定将请求分配给哪个节点。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Round-Robin)、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和IP哈希(IP Hash)等。

监控和自动化:负载均衡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控节点负载和性能,并自动调整请求分配策略,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容错和故障转移:负载均衡系统应该能够检测节点故障并自动将请求转移到其他可用节点,从而实现容错和故障转移。

负载均衡通常用于Web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等场景。

2.4 容错处理

容错处理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多种手段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应对节点故障、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等各种意外情况。

常用容错处理技术

常用的容错处理技术包括:

冗余备份:将数据、服务或节点复制到多个地方,当一个节点或服务出现故障时,可以从备份节点或服务中恢复。


心跳检测:通过定期向节点发送心跳包,来检测节点的状态和可用性。当节点不再响应心跳包时,可以判断节点已经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选举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中,常常需要选择一个主节点或领导者来协调节点之间的操作。选举算法可以确保当主节点或领导者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选举出新的主节点或领导者。


消息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消息传递是常见的通信方式。消息确认机制可以确保消息的可靠传递,当消息未被正确确认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布式锁:当多个节点需要竞争共享资源时,分布式锁可以确保只有一个节点能够访问该资源,从而避免数据的冲突和错误。

实现容错处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系统的可用性、性能、一致性和成本等。不同的容错处理技术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容错效果。


2.5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保障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认证性的能力。安全性是分布式系统设计和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在公共网络上运行并处理敏感数据。

安全因素

在分布式系统中,保证安全性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认证和授权:认证是指确定用户或进程的身份,授权是指决定用户或进程是否有权限访问资源或执行操作。安全系统通常需要实现认证和授权机制,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能够访问资源和执行操作。

加密和解密:加密是指将数据转换为不可读的形式,解密是指将加密数据还原为可读的形式。加密和解密可以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访问。

安全传输协议:安全传输协议(如TLS/SSL)可以确保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是加密的,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安全存储:安全存储可以确保数据在存储时受到保护,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访问。

安全审计:安全审计可以记录系统中的操作和事件,以便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分析,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可以限制网络上的流量和连接,以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系统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性是一个不断演化的领域,新的安全问题和威胁不断出现。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新的安全问题和威胁。

2.6 扩展性

扩展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增加节点或资源来扩展系统的容量和性能的能力。扩展性是分布式系统设计和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请求,需要具备可扩展性来应对不断增长的负载。

扩展性因素

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扩展性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横向扩展:横向扩展是指通过增加节点来扩展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横向扩展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节点来分担负载,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2. 纵向扩展:纵向扩展是指通过增加单个节点的资源(如CPU、内存、存储等)来扩展系统的容量和性能。纵向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硬件规格来提高节点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3.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将请求分配到多个节点上来实现系统资源的均衡利用和提高系统的性能。负载均衡可以避免单个节点负载过重,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4. 数据分片:数据分片是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上,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查询。数据分片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扩展系统的存储容量和查询性能。
  5. 异步处理:异步处理可以通过将请求分发到多个节点上并异步处理,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异步处理可以避免单个节点因为处理请求而被阻塞,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另外,扩展性不仅仅是增加节点或资源,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否具备可扩展性。例如,系统的架构、数据模型、算法等都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扩展性。

因此,在设计和实现分布式系统时,应该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2.7 总结

在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以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分布式系统。

3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案例

3.1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存储在多个物理节点上的数据库系统。这些节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单个节点的负载和风险。

组成

分布式数据库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和元数据,并提供对这些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分布式数据存储:用于在多个物理节点上存储数据。每个节点通常只存储部分数据,以便平衡负载和提高性能。

分布式查询处理:用于在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查询,并将结果合并到单个结果集中。

分布式事务处理:用于协调多个节点上的事务,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复制和备份:用于在多个节点之间复制数据,并在发生硬件故障或其他问题时提供备份。


优点

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包括:

  1. 高可用性:由于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因此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继续工作。
  2. 高性能:通过在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查询,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3. 可扩展性:通过添加更多的节点,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轻松地扩展到处理更大的数据集和更高的负载。
  4. 数据安全:由于数据复制和备份,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缺点

分布式数据库的缺点包括:

  1. 复杂性: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涉及多个节点和组件,因此其设计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2. 高成本:由于需要多个节点和复杂的软件架构,分布式数据库通常比单节点数据库更昂贵。
  3. 数据一致性:由于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因此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可能会成为挑战。

常见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 Apache Cassandra、MongoDB、MySQL Cluster 和 Oracle RAC 等。


思考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有哪些常见的优化策略?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的优化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优化策略:

  1. 数据分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分片存储,可以实现数据的横向扩展,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数据分片可以基于哈希、范围、一致性哈希等算法进行实现。
  2.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策略,合理地分配和调度系统的请求,可以避免单个节点负载过重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负载均衡可以采用轮询、随机、最少连接等算法进行实现。
  3. 缓存机制:通过缓存机制,可以将系统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缓存机制可以采用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等方式进行实现。
  4. 异步处理:通过异步处理机制,可以将某些复杂的操作异步化,解放主线程,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响应速度。异步处理可以采用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方式进行实现。
  5. 分布式事务:通过分布式事务机制,可以保证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分布式事务可以采用两阶段提交(2PC)、补偿事务等方式进行实现。
  6. 容错处理:通过容错处理机制,可以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恢复和重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容错处理可以采用备份、容器化、快速故障转移等方式进行实现。

总之,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的优化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实现,从而实现系统的高性能、高可用性、数据一致性和容错处理等要求。

相关文章
|
9天前
|
存储 Prometheus Cloud Native
分布式系统架构6:链路追踪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的链路追踪理论,涵盖追踪与跨度的概念、追踪系统的模块划分及数据收集的三种方式。链路追踪旨在解决复杂分布式系统中请求流转路径不清晰的问题,帮助快速定位故障和性能瓶颈。文中介绍了基于日志、服务探针和边车代理的数据收集方法,并简述了OpenTracing、OpenCensus和OpenTelemetry等链路追踪协议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掌握开源链路追踪框架的使用。
65 41
|
2天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小程序
转转平台IM系统架构设计与实践(一):整体架构设计
本文描述了转转IM为整个平台提供的支撑能力,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分析了系统架构的特性。
25 10
|
20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算法
分布式系统架构5:限流设计模式
本文是小卷关于分布式系统架构学习的第5篇,重点介绍限流器及4种常见的限流设计模式:流量计数器、滑动窗口、漏桶和令牌桶。限流旨在保护系统免受超额流量冲击,确保资源合理分配。流量计数器简单但存在边界问题;滑动窗口更精细地控制流量;漏桶平滑流量但配置复杂;令牌桶允许突发流量。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分布式限流的概念及实现方式,强调了限流的代价与收益权衡。
60 11
|
22天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分布式系统架构4:容错设计模式
这是小卷对分布式系统架构学习的第4篇文章,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容错设计模式:断路器模式、舱壁隔离模式和重试模式。断路器模式防止服务故障蔓延,舱壁隔离模式通过资源隔离避免全局影响,重试模式提升短期故障下的调用成功率。文章还对比了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解释了服务熔断与服务降级的区别。尽管技术文章阅读量不高,但小卷坚持每日更新以促进个人成长。
45 11
|
2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安全
分布式系统架构3:服务容错
分布式系统因其复杂性,故障几乎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让系统在不可避免的故障中依然保持稳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架构中7种核心的服务容错策略,包括故障转移、快速失败、安全失败等,以及它们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无论是支付场景的快速失败,还是日志采集的安全失败,每种策略都有自己的适用领域和优缺点。此外,文章还为技术面试提供了解题思路,助你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掌握这些策略,不仅能提升系统健壮性,还能让你的技术栈更上一层楼!快来深入学习,走向架构师之路吧!
57 11
|
25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负载均衡 Kubernetes
分布式系统架构2:服务发现
服务发现是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实例动态注册和发现机制,确保服务间通信。主要由注册中心和服务消费者组成,支持客户端和服务端两种发现模式。注册中心需具备高可用性,常用框架有Eureka、Zookeeper、Consul等。服务注册方式包括主动注册和被动注册,核心流程涵盖服务注册、心跳检测、服务发现、服务调用和注销。
68 12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架构师 数据库
本地消息表事务:10Wqps 高并发分布式事务的 终极方案,大厂架构师的 必备方案
45岁资深架构师尼恩分享了一篇关于分布式事务的文章,详细解析了如何在10Wqps高并发场景下实现分布式事务。文章从传统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事务的需求背景出发,介绍了Seata这一开源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及其AT和TCC两种模式。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经典ebay本地消息表方案,以及如何使用RocketMQ消息队列替代数据库表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尼恩还分享了如何结合延迟消息进行事务数据的定时对账,确保最终一致性。最后,尼恩强调了高端面试中需要准备“高大上”的答案,并提供了多个技术领域的深度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提升技术水平,顺利通过面试。
本地消息表事务:10Wqps 高并发分布式事务的 终极方案,大厂架构师的 必备方案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分布式系统架构1:共识算法Paxos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数据一致性的重要算法——Paxos及其改进版Multi Paxos。Paxos算法由Leslie Lamport提出,旨在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的共识问题,通过提案节点、决策节点和记录节点的协作,确保数据在多台机器间的一致性和可用性。Multi Paxos通过引入主节点选举机制,优化了基本Paxos的效率,减少了网络通信次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文中还简要讨论了数据复制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保障措施。
46 1
|
2月前
|
NoSQL Java 数据处理
基于Redis海量数据场景分布式ID架构实践
【11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全局唯一的ID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需求。在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可能需要生成唯一标识符,如用户ID、订单ID等。传统的自增ID已经无法满足在集群环境下保持唯一性的要求,而分布式ID解决方案能够确保即使在多个实例间也能生成全局唯一的标识符。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Redis实现分布式ID生成,并通过Java语言展示多个示例,同时分析每个实践方案的优缺点。
76 8
|
1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