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算法系列(四)(堆排序的简单讲解)

简介: java基础算法系列(四)(堆排序的简单讲解)

   上文我们曾经说过选择排序是将整个数组从头到尾全部扫描一遍,然后选择最小的与第一位进行交换,接着再在剩下的元素中进行扫描,直到扫描完毕,最终,得到一个有序数列。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选择排序适合长度比较小的数组,如果一个数组太长,一般的选择排序明显不能满足。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排序来解决这种问题,那么堆排序就出现了。下面我们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堆排序:


堆排序:

   堆排序是指利用堆积树(一种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升级版。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角标。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


大顶堆:

  大顶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顶堆,因为根据大顶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如图:

2f118fade4089f0ded5e7ac2d20f699f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小顶堆:

  与大顶堆恰好相反,小顶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小顶堆,因为根据小顶堆的要求可知,最小的值一定在堆顶。如图:

9ab0be7750ba075ff992408573ec97d6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对于二叉树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迷糊,那么我们就先简单了解一下二叉树吧!


   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和“右子树”。大概是这么个结构:

e9dd298a21f6d06291d6b38f6e933cef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关于二叉树的介绍以及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去看看:【程序员怎能不会二叉树系列】,里面对于二叉树的类型,遍历方式,以及二叉树结构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文尾会附上链接。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下面我们先贴上我已经写好的大顶堆排序代码,根据代码进行讲解。

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1, 3, 4, 2, 6, 7, 8, 0, 5 };
        int len = arr.length;
        long startTime = System.nanoTime(); // 获取排序开始时间
        // 初始建堆
        for (int i = (len - 2) / 2; i >= 0; i--) {
            maxHeapfy(arr, i, len);
        }
        //建堆完成
        arr[len - 1] = arr[0] ^ arr[len - 1]; // 交换
        arr[0] = arr[0] ^ arr[arr.length - 1];
        arr[len - 1] = arr[0] ^ arr[len - 1];
        for (int i = 1; i < len - 1; i++) { // 初始建堆之后还要排a.length-2次
            maxHeapfy(arr, 0, len - i);
            arr[len - 1 - i] = arr[0] ^ arr[len - 1 - i]; // 交换
            arr[0] = arr[0] ^ arr[len - 1 - i];
            arr[len - 1 - i] = arr[0] ^ arr[len - 1 - i];
        }
        long endTime = System.nanoTime(); // 获取排序结束时间
        System.out.println("排序結果:" + Arrays.toString(arr));
        System.out.println("程序运行时间: " + (endTime - startTime) + "ns");
    }
    static void maxHeapfy(int[] a, int i, int heapSize) { 
        // 数组a,第i个结点,heapSize是数组实际要排序的元素的长度
        // 有的时候能够递归到叶子结点,叶子结点无后继,下面两个if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int left = 2 * i + 1; 
        int right = 2 * i + 2;
        int largest = i;
        if (left < heapSize && a[left] > a[largest]) { //
            largest = left;
        }
        if (right < heapSize && a[right] > a[largest]) {
            largest = right;
        }
        if (largest != i) { // 把最大值给父节点
            a[largest] = a[largest] ^ a[i];
            a[i] = a[largest] ^ a[i];
            a[largest] = a[largest] ^ a[i];
            maxHeapfy(a, largest, heapSize); // 发生交换之后还要保证大根堆性质
        }
    }


   打印结果:

排序結果:[0, 1, 2, 3, 4, 5, 6, 7, 8]
程序运行时间:5400ns


   首先,我们第一步是初始化一个堆,代码如下:

for (int i = (len - 2) / 2; i >= 0; i--) {
            maxHeapfy(arr, i, len);
        }


   创建一个堆之后,将我们的数据进行大顶堆排序操作,maxHeapfy方法是整个排序的核心,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maxHeapfy(int[] a, int i, int heapSize) { 
        // 数组a,第i个结点,heapSize是数组实际要排序的元素的长度
        // 有的时候能够递归到叶子结点,叶子结点无后继,下面两个if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int left = 2 * i + 1; 
        int right = 2 * i + 2;
        int largest = i;
        if (left < heapSize && a[left] > a[largest]) { //
            largest = left;
        }
        if (right < heapSize && a[right] > a[largest]) {
            largest = right;
        }
        if (largest != i) { // 把最大值给父节点
            a[largest] = a[largest] ^ a[i];
            a[i] = a[largest] ^ a[i];
            a[largest] = a[largest] ^ a[i];
            maxHeapfy(a, largest, heapSize); // 发生交换之后还要保证大根堆性质
        }
    }


   我们对着上面的代码进行讲解一下:我们先把左子节点进行排序,再将右子节点进行排序,将最大值传递给父节点,递归操作一下,整个逻辑就完成了。

总结:

   整个堆排序的主要原理就是比较交换,父子节点的相互比较,根据大小堆排序规则进行交换。可能有的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相信多看几遍,多敲几遍,还是能够理解的。想要理解代码,其实只有一个字,敲。敲多了自然会去思考。不然终究是纸上谈兵。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灵活切换算法的艺术
策略模式通过封装不同算法并实现灵活切换,将算法与使用解耦。以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作为独立策略,购物车根据选择调用对应支付逻辑,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避免冗长条件判断,符合开闭原则。
261 35
|
6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本文聚焦 MySQL 集群架构中的负载均衡算法,阐述其重要性。详细介绍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加权最少连接、随机、源地址哈希等常用算法,分析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供 Java 语言代码实现示例,助力直观理解。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对理解和应用负载均衡算法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之美》: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精要
本系列深入探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核心原理及Java实现,涵盖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常用算法分类、复杂度分析及集合框架应用,助你提升程序效率,掌握编程底层逻辑。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软考算法破壁战:从二分查找到堆排序,九大排序核心速通指南
专攻软考高频算法,深度解析二分查找、堆排序、快速排序核心技巧,对比九大排序算法,配套动画与真题,7天掌握45%分值模块。
155 1
软考算法破壁战:从二分查找到堆排序,九大排序核心速通指南
|
6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剖析:基于 Java LinkedHashMap 算法的时间序列追踪机制探究
数字化办公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已成为企业维护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手段。该系统需实时记录并深入分析员工的网络访问行为,如何高效存储和管理这些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数据,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Java 语言中的LinkedHashMap数据结构,凭借其独有的有序性特征以及可灵活配置的淘汰策略,为上网行为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兼顾性能与功能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本文将对LinkedHashMap在上网行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实现路径及其应用价值展开深入探究。
175 3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从零掌握贪心算法Java版:LeetCode 10题实战解析(上)
在算法世界里,有一种思想如同生活中的"见好就收"——每次做出当前看来最优的选择,寄希望于通过局部最优达成全局最优。这种思想就是贪心算法,它以其简洁高效的特点,成为解决最优问题的利器。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学习贪心算法的核心思想,并通过10道LeetCode经典题目实战演练,带你掌握这种"步步为营"的解题思维。
|
6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NoSQL
LRU算法的Java实现
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用于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常应用于内存管理策略中。在Redis中,通过`maxmemory-policy`配置实现不同淘汰策略,如`allkeys-lru`和`volatile-lru`等,采用采样方式近似LRU以优化性能。Java中可通过`LinkedHashMap`轻松实现LRUCache,利用其`accessOrder`特性和`removeEldestEntry`方法完成缓存淘汰逻辑,代码简洁高效。
298 0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Java中的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中三种常用对称加密算法(AES、DES、3DES)的实现原理及应用。对称加密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解密,适合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AES作为现代标准,支持128/192/256位密钥,安全性高;DES采用56位密钥,现已不够安全;3DES通过三重加密增强安全性,但性能较低。文章提供了各算法的具体Java代码示例,便于快速上手实现加密解密操作,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案保护数据安全。
415 58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Java
Java实现林火蔓延路径算法
记录正在进行的森林防火项目中林火蔓延功能,本篇文章可以较好的实现森林防火蔓延,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很多参数只能使用默认值,所以蔓延范围仅供参考。(如果底层设备获取的数据充足,那当我没说)。注:因林火蔓延涉及因素太多,如静可燃物载量、矿质阻尼系数等存在估值,所以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
74 4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基于 Java 滑动窗口算法的局域网内部监控软件流量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探讨了滑动窗口算法在局域网流量监控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实时性、资源控制和多维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优化策略,结合Java编程实现高效流量异常检测。
14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