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两个小时的班课学习中,老师给我们举了几个数字加法的不同版本,每个版本都逐渐叠加一些小东西,但这些小东西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一个版本是在代码中直接写入加数、运算,并由计算机算出结果,非常简单,但它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它无法储存,直接运行,每运行一次都得重新调用。
而版本二则不同了,它先声明变量为其打开存储空间,无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都可以直接运行。
版本三则将计算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代码上,直接输出上代码中的结果就好了。如果有f=a-b,输出f就行。
版本四就是将在代码中输入改成在窗体上输入,用二维的角度来进行,直接输入内容,代码运行,输出结果。
版本三到版本四的转变,说的是变是永远不变的这个定理 体现在了运算没有变,只是加数输入的形式已经变了,不再是对代码进行更改,而是用户直接输入,这样提高了灵活性,与其可复用性,也能增加可扩展,比如减法运算、乘法计算、除法计算等。通过用户输入的文本框形式来进行计算,而版本三的两个加数只能在代码上写,版本四避免了改动代码的麻烦,因为开始定义了变量的类型,为整数类型,所以无法输入其它的类型,这两种方式结果不变,运算不变,输入方式改变,我想这就是两个版本之间最大的区别。
这样巨大的变化提高了其灵活性,这是我对它的理解。
版本五就是将输出结果用消息框提示,有输入就有明显的输出,得到闭环,这样就可以方便用户理解。
版本四至版本五在输出结果的方式上改变了,输出方式改为消息框弹出,这样就可以提高人的焦点,如果再次重新输入内容,没有执行,很容易误导他人。要做到有闭环,输出一个结果给一个消息框,这样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想就是提高了不断地改变,要做到条理清晰,理清思绪。
版本六则是要增加需求,增加某个数据库的值,这样肯定会增加功能,我们可以将不同功能的程序分离,这样达到可扩展的目的。
版本七是又要增加需求,必须使软件达到可扩展的目的。
因此我可以这样认为要增加软件的灵活性、可复用性、可扩展、可维护这四个基本特征,这样才使代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