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系统概述
1.1 操作系统的作用
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
如果没有操作系统,用户不能和计算机资源进行交互,即操作系统是人和计算机的接口。
比如人可以点击鼠标,向硬盘中存放一些数据。
比如 IntelliJ IDEA 这类的应用软件,也是在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
所以说,操作系统是人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 Windows、Linux就是人和计算机的接口,人们可以操作可视化界面,打开黑框框和计算机进行交互。
另外一方面,应用软件和硬件之间也有 API 接口,应用软件在调取计算机资源时,可直接调取操作系统专为应用软件提供的接口,来实现相关业务功能。
1.2 操作系统职能:
- 进程管理:管理进程的生命周期。
- 存储管理:管理软件资源在硬盘的存储。
- 文件管理: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
- 设备管理: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联系。
- 作业管理:管理进程的作业功能。
二、进程三态及其转变原理
在操作系统中,运行了大量的进程,进程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态。
2.1 进程的三态模型
进程状态可分为等待态、就绪态和运行态。
- 运行态:某进程需要的所有资源都已具备,且拿到了 CPU 资源。
- 就绪态:某进程需要的所有资源都已具备,且没拿到 CPU 资源。
- 等待态:某进程除了 CPU 资源外,还缺其他的资源。
如下图所示:
2.2 进程三态的转变原理
A:进入运行状态后,运行到一半时间片到期了,会被停止,重新排队,目的是防止一个大进程持续消耗 CPU 资源,造成堵塞。
B:就绪的进程,接到了 CPU 的调度指令,开始运行。
C:运行中的进程,缺少了资源会由运行态转换为等待态,如缺少用户指令等。
D:等待中的进程,获取了除 CPU 外全部的资源,会转为就绪状态。
需要注意几点:
当运行中的进程突然缺了资源进入等待态后,如果资源拿到了,必须重新排队,进入就绪态,然后再等待 CPU 调度运行,即无法重等待态直接进入运行态。
三、进程五态及其转变原理
进程三态模型应用比较成熟后,发现了这三种状态不能涵盖常见的所有情况。
比如计算机用户强制将某个进程暂停,这就不能用三态模型去解释了。
3.1 进程的五态模型
运行态和三态的运行态一致。
活跃就绪态和三态的就绪态一致。
活跃阻塞态和三态的等待态一致。
那么就是多了静止就绪态和静止阻塞态,如下图所示。
3.2 进程五态的转变
比如张三正在听音乐,突然接到了领导电话,然后张三停止播放音乐去接电话,这个停止操作就是上图的 J(挂起)流程。
等到接完电话后,张三重新按下了音乐播放键,那么就是走上图的 F(恢复)流程,由静止就绪态转换为活跃就绪态,等待 CPU 调度运行,而不是直接到达运行态。
四、前趋图
前趋图是用来描述进程运行先后顺序的有向无循环图。
在一套应用程序的运行中,用自然语言往往无法解释清楚进程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所以可以用前趋图来表示。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一个程序中,必须先做什么,后面才能做什么;或者是哪些可以一起做,如何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人们很容易能够发现,必须先执行 A,然后执行B,然后才能执行 C、D 和 E,这一种关系可以用前趋图来展现。
再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发现,必须先执行 A 和 B,在执行 C,然后再执行 D 和 E。
五、总结
在本文中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操作系统进程的三态模型和五态模型,学习进程状态之间的变化流程,另外学习了使用前趋图表达应用程序中不同进程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