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EMR Serverless StarRocks,5000CU*H 48000GB*H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1.概论1.1.历史迄今为止,软件开发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单机分布式微服务

1.概论

1.1.历史

迄今为止,软件开发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单机
  2. 分布式
  3. 微服务

1.单机:

all in one 所有功能模块塞在一个工程中。

例如下面是一个单机的电商系统:

c05c385f782441a0bdfb49b4c6e46698.png

2.分布式:

将一个工程复制成多份,放到多个服务器上,组成服务器集群,再使用诸如Nginx的技术进行负载均衡。

例如下面是一个分布式的电商系统:

image.png

单纯的分布式集群存在的问题:


        1.从架构上来看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依然存在很强的耦合性。修改单一模块时,任然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修改。


        2.但各功能模块使用的频率,面对的访问流量是不一样的,有的模块高可能需要更多资源,有的模块低可能不需要太多资源,而集群只是对资源进行了横向扩展,将整个工程(所有功能模块)一直复制粘贴,使得资源的分配粒度不够细,资源的利用率任不够高。

3.微服务:

马丁福勒于2014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微服务架构,原文地址如下:

Microservices

微服务只是一个概念,目前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微服务的概念大致如下:


将大系统划为一个个分开部署的小服务。小服务独立运行,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相互沟通、调用。


由于通信底层基本是采用面向API的http请求,模块之间只有数据交互,并无直接的代码调用,所以不同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编写。


例如下面是是个微服务的电商系统:

image.png

1.2.两个核心问题

微服务架构的2个核心问题

服务发现,服务的消费方如何发现服务的提供方。

负载均衡,服务的消费方如何以某种负载均衡策略访问集群中的服务提供方实例。

除以上两点外容错、监控等能力都属于架构的扩展能力。


以上两个问题的实现本质上其实都是使用代理:


        在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使用一个中间层来做代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均由代理层来实现,消费者通过代理层来间接访问目标服务。

38fec361a98d4fe990bed431b156eda0.png

根据代理层实现细节的不同,当前主流的微服务架构分为三种模式:

  1. 集中式
  2. 客户端嵌入式
  3. 主机独立进程

2.主流模式

2.1.集中式

代理层独立部署,使用软件负载均衡器(nginx)或硬件负载均衡器(F5)+DNS域名服务器来实现。目前采用该模式的有:eBay、携程。

529fd5a2585e415ca22708a7cf8f9ead.png

2.2.客户端嵌入式

服务单独注册到注册中心当中,

服务发现能力、负载均衡能力嵌入到客户端中。

此模式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模式,经典的实现有:

Netflix的eureka+ribbon

Alibaba的dubbo

287231a52b554b688c0a0b32bfb1a6d4.png

2.3.主机独立进程

服务发现能力、负载均衡能力独立出来作为一个进程,部署在消费者所在的主机,该主机上的多个消费者可以共用一个代理。目前采用该模式的有:唯品会。

96a2b796522e4c4caa9b52b8162b2e40.png

2.4.对比

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不同的厂商选择了不同的架构,基于它们之上均有比较成功的实现。


模式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公司案例

集中式 运维简单、治理集中 面对大流量时会有性能瓶颈 各类公司其实都能用 eBay、携程

客户端嵌入式 面对大流量时性能好 客户端的实现较复杂、治理比价分散 中大规模公司、语言栈较统一 twitter finagle、阿里dubbo、新浪微博

主机独立进程式 折中方案 运维、部署比较麻烦 中大规模公司、运维能力强 唯品会

3.服务网格

ServiceMesh,服务网格,被视作”下一代技术“,但其本质就是主机独立进程这种架构。在三种模式中主机独立进程这种模式相对来说优点更多:

主机独立进程这种架构相比于集中式来说不存在单点问题、相对于客户端嵌入式来说,有语言无关性、相对具有可集中管理的特性。


相对集中指的是:


客户端嵌入式中服务发现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是各个消费者客户端自己持有,比如eureka+ribbon这种模式,每个消费者客户端都是各自在代码层去通过注解、配置实现一套。


将服务发现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独立出来以后,至少在同一个机器上多个应用都使用的是同一套,在该机器上相对而言具有了可管理性。


服务网格就是基于主机独立模式发展起来的理念。因为能力都独立出来在本机以进程的方式对应用进行支持,所以业务和能力之间可以完全解耦,在独立出来的进程中可以向其中无限添加能力来为本机的应用提供能力扩展。


总结起来就是说能力交给环境,业务专注于业务。很像”边车“:

78cb0cdcab314688831f7303d7503ba3.png

 因此服务网格,ServiceMesh也叫边车模式(Sidecar)。

在服务网格中抽象出来的代理进程称为sidecar。

1516ecc4997440edb3dd0d760ea14980.png

目录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缓存 监控 API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5天】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兴起,企业纷纷采用这一模式构建复杂应用。在这种架构下,应用被拆分成若干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围绕特定业务功能构建并通过HTTP协议协作。随着服务数量增加,统一管理这些服务间的交互变得至关重要。API网关作为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组件,承担起路由请求、聚合数据、处理认证与授权等功能。本文通过一个在线零售平台的具体案例,探讨API网关的优势及其实现细节,展示其在简化客户端集成、提升安全性和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
45 2
|
16天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1天】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48 2
|
1月前
|
安全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I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2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2
|
1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r-1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r-1
|
2天前
|
负载均衡 监控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与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云原生技术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企业IT架构转型的首选。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环境下微服务治理的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微服务治理框架,涵盖从服务设计、部署、监控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企业在云端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业务系统。 ####
|
3天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微服务治理的艺术与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云原生技术以其高效、灵活与可扩展性成为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聚焦于微服务治理的策略与实践,揭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摘要旨在直接触及读者关注的核心——即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云环境中,实现微服务的高效协同与治理,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 ####
12 1
|
14天前
|
Kubernetes 安全 微服务
使用 Istio 缓解电信 5G IoT 微服务 Pod 架构的安全挑战
使用 Istio 缓解电信 5G IoT 微服务 Pod 架构的安全挑战
39 8
|
17天前
|
消息中间件 负载均衡 Cloud Native
云原生之旅:从容器到微服务的架构演变
在数字化转型的风潮中,云原生技术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弹性而备受青睐。本文将通过一个虚拟的故事,讲述一个企业如何逐步拥抱云原生,实现从传统架构向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们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探讨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
|
1月前
|
JSON 监控 安全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9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如同一位智慧的守门人,不仅管理着服务的进出,还维护着整个系统的秩序。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看看这位守门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为何成为现代云原生应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流量控制到安全防护,再到服务聚合,我们将一起解锁API网关的秘密。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Devops
云原生架构的崛起与实践云原生架构是一种通过容器化、微服务和DevOps等技术手段,帮助应用系统实现敏捷部署、弹性扩展和高效运维的技术理念。本文将探讨云原生的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揭示云原生如何成为现代软件开发和运营的主流方式。##
云原生架构是现代IT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依托于容器化、微服务和DevOps等核心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架构在应对复杂业务需求时的不足。通过采用云原生方法,企业可以实现敏捷部署、弹性扩展和高效运维,从而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原生的核心概念、主要技术和实际应用案例,并探讨了企业在实施云原生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无论是正在转型的传统企业,还是寻求创新的互联网企业,云原生都提供了一条实现高效能、高灵活性和高可靠性的技术路径。 ##
1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