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算法图解专栏】一篇文章带你掌握前缀和算法(一维+二维)

简介: 【C++算法图解专栏】一篇文章带你掌握前缀和算法(一维+二维)

前缀和

在有些题目中,需要我们快速的获得一个区间值的和,如果每次查询都循环一个个加的话,时间复杂度会比较大,这时候就要用到前缀和算法,查询区间和的时候,时间复杂度只有 O(1),废话少说,直接上图解。


一维前缀和

首先,我们来看到一维前缀和的模板题,以题带图解的模式带大家深入理解。


输入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序列。

接下来再输入 m 个询问,每个询问输入一对 l,r。

对于每个询问,输出原序列中从第 l 个数到第 r 个数的和。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m。

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

接下来 m 行,每行包含两个整数 l 和 r,表示一个询问的区间范围。


输出格式

共 m 行,每行输出一个询问的结果。


数据范围

1≤l≤r≤n,

1≤n,m≤100000,

−1000≤数列中元素的值≤1000


输入样例:

5 3
2 1 3 6 4
1 2
1 3
2 4

输出样例:

3
6
10


该题需要我们查询一段区间的和,我们看来看看如何用前缀和来做,首先来看看原理。


前缀和需要用到一个数组 sum,其中 sum[i] 存储的是 a[1] 到 a[i] 元素值的和,这样只要将该数组计算出来,后续计算的时候就只需 O(1) 的时间复杂度。在代码实现时,我们可以用循环来计算前缀和,用上一轮的计算结果加到本轮当中:


s u m [ i ] = s u m [ i − 1 ] + a [ i ] = a [ 1 ] + . . . + a [ i ] sum[i]=sum[i-1]+a[i]=a[1]+...+a[i]sum[i]=sum[i−1]+a[i]=a[1]+...+a[i]


为了方便理解, 假设我们要查询 [3,6] 区间的和,按照上述原理给出对应 sum 中储存的值。


s u m [ 2 ] = a [ 1 ] + a [ 2 ] sum[2]=a[1]+a[2]sum[2]=a[1]+a[2]


s u m [ 3 ] = a [ 1 ] + a [ 2 ] + a [ 3 ] sum[3]=a[1]+a[2]+a[3]sum[3]=a[1]+a[2]+a[3]


s u m [ 6 ] = a [ 1 ] + a [ 2 ] + a [ 3 ] + a [ 4 ] + a [ 5 ] + a [ 6 ] sum[6]=a[1]+a[2]+a[3]+a[4]+a[5]+a[6]sum[6]=a[1]+a[2]+a[3]+a[4]+a[5]+a[6]


我们只需计算 sum[6]-sum[2] 的结果即可得到区间 [3,6] 的和,注意这里是减去 sum[2] 而不是 sum[3],因为 sum[3] 包含了 a[3],这在 [3,6] 区间当中。


a n s = s u m [ 6 ] − s u m [ 2 ] = ( a [ 1 ] + a [ 2 ] + a [ 3 ] + a [ 4 ] + a [ 5 ] + a [ 6 ] ) − ( a [ 1 ] + a [ 2 ] ) = a [ 3 ] + a [ 4 ] + a [ 5 ] + a [ 6 ] ans=sum[6]-sum[2]=(a[1]+a[2]+a[3]+a[4]+a[5]+a[6])-(a[1]+a[2])=a[3]+a[4]+a[5]+a[6]ans=sum[6]−sum[2]=(a[1]+a[2]+a[3]+a[4]+a[5]+a[6])−(a[1]+a[2])=a[3]+a[4]+a[5]+a[6]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通用公式,查询区间 [l,r] 的和为:


a n s = s u m [ r ] − s u m [ l − 1 ] ans=sum[r]-sum[l-1]ans=sum[r]−sum[l−1]


实现的时候我们一般从下标 1 开始计算,防止数组越界的情况。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拿题目样例进行模拟,给定一个数组 {2, 1, 3, 6, 4},现在需要查询 [2,4] 区间的和。首先需要计算前缀和,然后通过公式 sum[4]-sum[2-1]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00000], sum[100000];
    int n, m;
    cin >> n >> m;
    for (int i = 1; i <= n; i++)
    {
        scanf("%d", &a[i]);
    }
    //计算前缀和
    for (int i = 1; i <= n; i++)
    {
        sum[i] = sum[i - 1] + a[i];
    }
    //进行查询
    while (m--)
    {
        int l, r;
        scanf("%d %d", &l, &r);
        printf("%d\n", sum[r] - sum[l - 1]);
    }
}


二维前缀和

在有些题目中,需要我们求一片区域中元素值的和,这其实就是一维前缀和的扩展,来看一道模板题。


输入一个 n 行 m 列的整数矩阵,再输入 q 个询问,每个询问包含四个整数 x1,y1,表示一个子矩阵的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

对于每个询问输出子矩阵中所有数的和。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n,m,q。

接下来 n 行,每行包含 m 个整数,表示整数矩阵。

接下来 q 行,每行包含四个整数 x1,y1,x2,y2,表示一组询问。


输出格式

共 q 行,每行输出一个询问的结果。


数据范围

1≤n,m≤1000,

1≤q≤200000,

1≤x1≤x2≤n,

1≤y1≤y2≤m,

−1000≤矩阵内元素的值≤1000


输入样例:

3 4 3
1 7 2 4
3 6 2 8
2 1 2 3
1 1 2 2
2 1 3 4
1 3 3 4

输出样例:

17
27
21


这其实和一位前缀和十分相似,只不过多了一维,为了方便理解,这次我们先对题目样例进行模拟,题目给定了一个 3×4 的矩阵,如下图所示。



现在需要我们求一片区域中元素值的和,假定给定一个左上角坐标 (2,2),一个右下角坐标 (3,3),则查询的区间如下图所示(红色区域)。


注意,这里的下标是从 1 开始计算,并且原点在左上角,即 (2,2) 是第二行第二个值 6,而 (3,3) 是第三行第三个值 2。



可以看到,一维数组的前缀和无法查询出上述情况,这就要用到二维数组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原理。


计算

定义一个二维前缀和数组 s,其中 s[i][j] 表示从左上角 (1,1) 开始到右下角 (i,j) 这一片矩形中元素值的和。这时,我们在计算前缀和的时候就不像一维一样简洁了,需要考虑到区间重复问题,我先给出二维前缀和的计算公式:


s [ i ] [ j ] = s [ i − 1 ] [ j ] + s [ i ] [ j − 1 ] − s [ i − 1 ] [ j − 1 ] + a [ i ] [ j ] s[i][j]=s[i-1][j]+s[i][j-1]-s[i-1][j-1]+a[i][j]s[i][j]=s[i−1][j]+s[i][j−1]−s[i−1][j−1]+a[i][j]


不要着急,我们一步步来解析,假设现在求的是 s[3][3],其运算公式如下:


s [ 3 ] [ 3 ] = s [ 2 ] [ 3 ] + s [ 3 ] [ 2 ] − s [ 2 ] [ 2 ] + a [ 3 ] [ 3 ] s[3][3]=s[2][3]+s[3][2]-s[2][2]+a[3][3]s[3][3]=s[2][3]+s[3][2]−s[2][2]+a[3][3]


其覆盖的范围如下图所示(红色区域)。



获得该区域的和需要用到之前计算出的两个区域和一个值 a[i][j],而这两个区域分别是 s[i-1][j] 和 s[i][j-1] 即 s[2][3] 和 s[3][2]。



但如果将这两个区域的和加起来,可以发现出现了重复的区域(上图绿色区域)即该区域计算了两次。故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减去一次重复区域即减去 s[i-1][j-1] 即 s[2][2] 就是最后的结果。



查询

再来看查询的情况,查询的计算公式其实和上面相反,运算的时候同样会遇到重复区域,只不过这里是多减了一个重复区域,需要运算的时候加上。假设左上角坐标为 (x1,y1),右下角为 (x2,y2),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a n s = s [ x 2 ] [ y 2 ] − s [ x 1 − 1 ] [ y 2 ] − s [ x 2 ] [ y 1 − 1 ] + s [ x 1 − 1 ] [ y 1 − 1 ] ans=s[x2][y2]-s[x1-1][y2]-s[x2][y1-1]+s[x1-1][y1-1]ans=s[x2][y2]−s[x1−1][y2]−s[x2][y1−1]+s[x1−1][y1−1]


我们来看开头举的那个例子,左上角坐标为 (2,2),右下角坐标为 (3,3),所以运算公式如下:


a n s = s [ 3 ] [ 3 ] − s [ 1 ] [ 3 ] − s [ 3 ] [ 1 ] + s [ 1 ] [ 1 ] ans=s[3][3]-s[1][3]-s[3][1]+s[1][1]ans=s[3][3]−s[1][3]−s[3][1]+s[1][1]



其中 s[1][1] 就是重复的区域(上图绿色区域),要补上这多减的一次,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m, q;
int a[1005][1005];
int s[1005][1005];
int main()
{
    scanf("%d%d%d", &n, &m, &q);
    //计算前缀和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m; j++)
        {
            scanf("%d", &a[i][j]);
            s[i][j] = s[i - 1][j] + s[i][j - 1] - s[i - 1][j - 1] + a[i][j];
        }
    }
    //进行查询
    while (q--)
    {
        int x1, x2, y1, y2;
        scanf("%d%d%d%d", &x1, &y1, &x2, &y2);
        printf("%d\n", s[x2][y2] - s[x1 - 1][y2] - s[x2][y1 - 1] + s[x1 - 1][y1 - 1]);
    }
    return 0;
}
目录
相关文章
|
3天前
|
算法 数据中心 C++
基于C++雪花算法工具类Snowflake -来自chatGPT
基于C++雪花算法工具类Snowflake -来自chatGPT
9 1
|
4天前
|
存储 C++
【C++航海王:追寻罗杰的编程之路】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二叉搜索树
【C++航海王:追寻罗杰的编程之路】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二叉搜索树
9 1
|
9天前
|
算法 数据处理 C++
C++一分钟之-迭代器与算法
【6月更文挑战第21天】C++ STL的迭代器统一了容器元素访问,分为多种类型,如输入、输出、前向、双向和随机访问。迭代器使用时需留意失效和类型匹配。STL算法如查找、排序、复制要求特定类型的迭代器,注意容器兼容性和返回值处理。适配器和算法组合增强灵活性,但过度使用可能降低代码可读性。掌握迭代器和算法能提升编程效率和代码质量。
23 3
|
13天前
|
算法 前端开发 Linux
【常用技巧】C++ STL容器操作:6种常用场景算法
STL在Linux C++中使用的非常普遍,掌握并合适的使用各种容器至关重要!
38 10
|
15天前
|
算法 C++
【数据结构与算法】:关于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计算(C/C++篇)——含Leetcode刷题-2
【数据结构与算法】:关于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计算(C/C++篇)——含Leetcode刷题
|
15天前
|
存储 算法 C++
【数据结构与算法】:带你手搓顺序表(C/C++篇)
【数据结构与算法】:带你手搓顺序表(C/C++篇)
|
4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C++
C++之STL常用算法(遍历、查找、排序、拷贝、替换、算数生成、集合)
C++之STL常用算法(遍历、查找、排序、拷贝、替换、算数生成、集合)
13 0
|
6天前
|
算法 前端开发 安全
C++算法模板
C++算法模板
7 0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简单遗传算法 + 最低水平线算法求解二维排样问题
简单遗传算法 + 最低水平线算法求解二维排样问题
11 0
|
9天前
|
算法 Python
二维矩形件排样算法之最低水平线搜索算法实现
二维矩形件排样算法之最低水平线搜索算法实现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