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二)

本文涉及的产品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迁移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MySQL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数据库上云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期末复习专用(二)


四、物理层


1.物理层的作用和原理详细说明


  • 物理层的作用:


  • 将比特流转换为信号发送到物理介质上;


  • 接收物理介质上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比特流;


  • 控制传输速率和时序,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


  • 提供物理接口,使上层协议能够访问物理层的服务。


  • 物理层的原理:


  •    信号编码:物理层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以便将其转换为物理信号,常见的信号编码方式有曼彻斯特编码、NRZ编码等。


  •    信号调制:物理层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调相等。


  •    信号传输:物理层需要将信号传输到接收方,常见的信号传输方式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2.物理介质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物理介质实现的,常见的物理介质包括:


  • 双绞线:用于局域网中的有线传输,如Ethernet;


  • 同轴电缆:用于长距离有线传输,如电视信号传输;


  • 光缆:用于高速长距离数据传输,如光纤通信;


  • 无线电波:用于无线传输,如WiFi、蓝牙、移动通信等。


每种物理介质都有其特点,如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3.数据交换方式


物理层的数据交换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 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如广播电视传输;


  • 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如电话通信。


4.信道复用


为了提高物理介质的利用率,物理层采用了多种信道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物理介质传输。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


  •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只允许一个信号传输;


  • 频分复用(FDM):将频带划分为若干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只允许一个信号传输;


  • 波分复用(WDM):利用光纤的不同波长,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光纤传输;


  • 码分复用(CDM):将不同的信号编码为不同的码片,再通过同一物理介质传输。


5.物理层基本概念


  •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 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


  •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 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 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上的传输方式一股都是串行传输


6.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①通信系统的模型


可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1NsD3XCE-1684314849634)(D:\typora\项目\typora图片\v2-bfe876fd6915e8541a0e63fd205a328d_r.jpg)]


  •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 发送器: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是调制器


  •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转化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是解调器


  • 终点:重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汉字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常用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信号可分为两大类:


  • 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被称为码元,使用二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一种代表0状态而另一种代表1状态。


②信道的基本概念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因此,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从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 单向信道:又称为单工信道,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 双向交替通信(单工):又称为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 双向同时通信:又称为全双工通信,即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五、数据链路层


1.作用和原理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负责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分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传输给接收方。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可靠的、有序的数据传输服务,以便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数据链路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帧的封装:数据链路层将从网络层收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分割,并添加头部和尾部,生成帧。


  1. 物理地址的寻址: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来寻址。发送方将目的地址写入帧头,以便接收方能够正确接收数据。


  1. 帧的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生成的帧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链路层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对传输中的差错进行处理。


  1. 差错检测和纠正:数据链路层使用差错检测技术来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常用的差错检测技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和校验和等。


  1.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一定的流量控制机制来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匹配,防止数据拥塞。


总的来说,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将数据帧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序性,同时也负责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2.封装数据帧


封装数据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一项基本工作,其作用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封装成一定格式的数据帧,以便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


在封装数据帧的过程中,数据链路层会将网络层传来的数据添加一些额外的控制信息,如帧起始标志、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和帧校验和等。这些控制信息都被放置在数据帧的头部和尾部。


常见的数据帧格式包括以太网帧、HDLC帧、PPP帧等。以太网帧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数据帧格式,其格式如下:


| 帧起始标志 |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类型/长度 | 数据 | 帧校验和 |


其中,帧起始标志是一个特定的字符序列,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帧的开始。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分别指明数据帧的接收方和发送方。类型/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数据帧中数据的类型或长度。数据字段是网络层传递下来的原始数据,其长度不固定。帧校验和用于校验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封装数据帧的过程也被称为帧装配。帧装配的过程一般由硬件设备或网络接口卡(NIC)来完成。在数据链路层中,帧装配的过程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栈的最后一步,完成后数据帧将被送往物理层进行传输。


3.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传输中的错误可能是由于信道噪声、传输介质损坏、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差错控制技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传输中的差错,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数据链路层中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最基本的差错控制技术。发送方在传输数据之前,会将数据中的每个字节添加一个奇偶位,使得每个字节中二进制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会重新计算每个字节中二进制位中1的个数,并比较接收到的奇偶位与计算出的奇偶位是否相同,从而判断数据是否发生了错误。


  1. **循环冗余校验(CRC):**CRC是一种更为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项式除法来检测差错。发送方在传输数据时,会计算出一个多项式的余数,并将余数附加到数据帧的末尾作为校验和。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也会计算数据帧的余数,并比较接收到的余数与计算出的余数是否相同,从而判断数据是否发生了错误。


  1. **自动重传请求(ARQ):**ARQ是一种能够纠正传输中差错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发送方发送数据帧后,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帧。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帧,就会重新发送数据帧。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帧后,如果检测到数据帧发生错误,就会发送否定确认帧,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帧。


  1. **停止等待协议:**停止等待协议是一种基于ARQ技术的差错控制协议,其原理是发送方发送一帧数据后,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帧。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帧,就会重新发送数据帧。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帧后,如果数据帧发生错误,就会发送否定确认帧,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帧。停止等待协议的缺点是效率较低,因为发送方必须等待确认帧才能发送下一帧数据。


4.可靠传输


可靠传输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保证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中,能够检测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靠性。在可靠传输中,通信双方会通过协商、设置协议和使用差错控制等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具体来说,可靠传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数据分段和封装:**将数据分为多个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头部添加标识符和序号等信息,以便接收方可以正确接收和重组数据。


  1. **差错检测和纠正:**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技术来检测并纠正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1.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通过设置发送窗口、滑动窗口等机制,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避免网络拥塞和丢包现象。


  1. **确认和重传:**接收方在正确接收数据后,发送确认信息给发送方,以便发送方知道数据已经被接收,同时在接收方检测到数据出错时,发送否定确认信息,请求发送方重传数据。


  1. **超时重传:**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信息,或接收方没有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数据,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即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段,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可靠传输是一种基础的数据通信技术,它能够在不可靠的通信环境中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实现可靠传输的关键在于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确认和重传、超时重传等技术的合理应用。


5.MAC地址


MAC地址,全称为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也叫物理地址,是指用来唯一标识一个网络设备(如网卡)的地址。**MAC地址是由48位二进制数构成,通常表示为6组十六进制数,每组数用冒号隔开,**例如:00:1A:2B:3C:4D:5E。


MAC地址的作用是在局域网内唯一标识一个网络设备。当网络设备在局域网内进行通信时,需要使用MAC地址进行寻址和路由。当一个设备向局域网内的另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首先需要知道该设备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帧封装在一个数据包中,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在局域网内进行传输,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MAC地址是由设备厂商在出厂时分配的,因此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MAC地址。**MAC地址是硬件地址,与设备的IP地址不同,IP地址可以在网络中动态分配和修改,而MAC地址是固定的,无法修改。**因此,MAC地址是在网络通信中具有很高唯一性和稳定性的标识符,可以用于设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性的应用。


MAC地址的二进制格式和十六进制格式可以相互转化,转换方法如下:


将MAC地址的十六进制格式转化为二进制格式:


  1. 将十六进制数每一位转化为4位二进制数,例如,十六进制数A转化为二进制数1010,十六进制数F转化为二进制数1111。


  1. 将6组十六进制数转化为6组二进制数,每组二进制数由16位二进制数表示,不足16位的在左边补0。


  1. 将6组二进制数合并,即得到MAC地址的48位二进制数格式。


将MAC地址的二进制格式转化为十六进制格式:


  1. 将48位二进制数分成6组,每组8位二进制数。


  1. 将每组8位二进制数转化为2位十六进制数,例如,二进制数101010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AA。


  1. 将6组十六进制数合并,即得到MAC地址的十六进制格式。


需要注意的是,MAC地址的二进制格式和十六进制格式是等价的,它们表示同一个值,因此可以相互转换。


6.PPP协议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串行通信线路上建立点对点连接。PPP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协议,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物理介质,例如电话线、光纤、卫星通信等。


PP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PPP协议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例如IP协议、IPX协议和AppleTalk协议等。这使得PPP协议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


  1. 可靠性高:PPP协议支持差错检测和纠错功能,可以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1. 可压缩性:PPP协议支持数据压缩功能,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1. 资源占用小:PPP协议具有轻量级的设计,占用资源较少,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和低端设备。


PPP协议通常用于建立点对点连接,例如拨号连接、ISDN连接和专线连接等。在建立连接时,PPP协议可以进行身份认证和加密保护,从而保证连接的安全性。


六、网络层


1.路由器


网络层的路由器是一种位于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并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它是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在网络中进行数据包的路由、转发和选择最佳路径,从而实现数据的传递和网络通信。


网络层的路由器工作在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的第三层,也称为网络层或IP层。它主要通过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网络中的路由表来判断下一跳的路由器,从而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或子网。


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网络接口,每个接口连接到一个不同的网络或子网。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路由器会检查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其路由表中存储的信息,确定下一跳的路由器。数据包将根据预定义的路由规则和算法被转发到合适的接口,并通过连接到目标网络的接口发送出去。


网络层的路由器使用多种路由协议,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简称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简称OSPF)、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等,以便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路由和转发决策。


网络层的路由器在互联网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于实现跨网络的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的连接具有重要作用。它使得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连接和通信。


2.常用协议


  • IP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互联网中的一种网络协议,它位于OSI模型的网络层,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之一。IP协议定义了一种数据包的格式,使得计算机网络中的不同设备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


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将数据包封装成IP数据报,并将目标IP地址和源IP地址添加到数据包中。数据包随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中,并将数据包递送到目标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中。


IP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这意味着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的,并且路由器不需要在转发数据包之前建立任何连接。它还支持分片和重组,当数据包太大而无法在网络上传输时,IP协议会将其分成多个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源和目标IP地址以及数据片段,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重新组装数据包。


IP协议还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版本。IPv4是早期的IP协议版本,它使用32位的IP地址标识计算机,IP地址数量有限,已经逐渐被IPv6所取代。IPv6使用128位的IP地址,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和更多的地址分配,可以满足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总之,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基本的协议之一,它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并为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设备提供了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①地址划分


在IP协议中,有两个主要的地址划分方式:IPv4和IPv6。


  1. IPv4地址划分: IPv4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字,通常表示为四个十进制数字,每个数字之间用点号隔开,例如192.168.1.1。IPv4地址划分为A、B、C、D、E五类,每类地址可以分配不同数量的IP地址。其中A、B、C三类地址用于向主机分配IP地址,而D、E两类地址则用于多点广播和实验目的。


  1. IPv6地址划分: IPv6地址是128位二进制数字,通常表示为八组十六进制数字,每组数字之间用冒号隔开,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IPv6地址划分为前缀、子网ID和接口ID三部分,其中前缀部分用于识别地址的网络部分,子网ID用于识别地址的子网部分,而接口ID用于识别地址的主机部分。IPv6地址划分相对IPv4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不同的子网和主机地址。


②数据报首部格式


数据报(Datagram)是网络层(网络协议栈中的第三层)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交换的数据。在IPv4协议中,数据报的格式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Version| IHL |Type of Service| Total Length |

±±±±±±±±±±±±±±±±±±±±±±±±±±±±±±±±+

|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

±±±±±±±±±±±±±±±±±±±±±±±±±±±±±±±±+

| Time to Live | Protocol | Header Checksum |

±±±±±±±±±±±±±±±±±±±±±±±±±±±±±±±±+

| Source Address |

±±±±±±±±±±±±±±±±±±±±±±±±±±±±±±±±+

| Destination Address |

±±±±±±±±±±±±±±±±±±±±±±±±±±±±±±±±+

| Options | Padding |

±±±±±±±±±±±±±±±±±±±±±±±±±±±±±±±±+


其中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Version(4 bits):表示IP协议的版本号,IPv4为4,IPv6为6。


IHL(4 bits):表示IP数据报首部长度,以32位字(4个字节)为单位计算,一般值为5,表示首部长度为20字节。


Type of Service(8 bits):用于描述服务类型,包括优先级、延迟、吞吐量、可靠性等。


Total Length(16 bits):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计算,包括IP首部和数据部分。


Identification(16 bits):唯一标识IP数据报的编号,用于在分片和重组过程中识别原始数据报。


Flags(3 bits):用于标识是否分片以及分片位置等信息,具体包括标志位、分片偏移量等。


Fragment Offset(13 bits):用于指示该分片相对于原始数据报的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计算。


Time to Live(8 bits):表示数据报在网络中的最大存活时间(跳数),用于避免数据报在网络中永远循环。


Protocol(8 bits):表示上层协议的类型,如TCP、UDP、ICMP等。


Header Checksum(16 bits):用于校验IP首部的正确性。


Source Address(32 bits):表示数据报的源IP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32 bits):表示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


Options(可变长度):可选字段,用于在IP数据报中携带一些额外的信息,如记录路由信息、安全性等。


Padding(可变长度):用于填充IP首部,使得首部长度是32位的整数倍。


  • ICMP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一种Internet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传输错误和控制消息。ICMP协议是一种在网络层(第三层)工作的协议,它与IP协议一起工作,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一些辅助功能。


ICM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在IP网络中传输错误和控制消息,例如路由器不可达消息、网络不可达消息、生存时间超时消息等,这些消息用于指示发生了错误或网络拓扑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故障排除过程中,ICMP协议也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测试网络连接,例如ping命令就是基于ICMP协议实现的。


ICMP协议定义了一种消息格式,由一个固定长度的消息头和一个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组成。ICMP消息头包括类型、代码和校验和等字段,类型字段指示消息的类型,代码字段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校验和字段用于保证消息的完整性。数据部分可以包含特定的错误信息和控制信息,例如数据报文的源地址、目标地址等信息。


ICMP协议还包含了一些常用的消息类型,例如ping消息、traceroute消息、路由器不可达消息、生存时间超时消息等。这些消息类型在网络通信和故障排除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诊断和修复网络问题。


总之,ICMP协议是一种Internet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传输错误和控制消息。它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一些辅助功能,并在网络故障排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ARP/RARP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和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两种用于在网络层(第三层)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映射关系的协议。

ARP协议用于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局域网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而IP地址可以动态分配。当一个设备需要与另一个设备通信时,它需要知道目标设备的MAC地址,ARP协议就是用来解析目标设备的MAC地址的。ARP协议通过在局域网中广播一个请求包,请求目标设备回复自己的MAC地址,然后将这个映射关系缓存到本地,以便之后的通信使用。


RARP协议则是与ARP相反的协议,它用于解析MAC地址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RARP协议通常在磁盘less(即没有硬盘的)设备上使用,例如磁盘less工作站或某些路由器。这些设备没有存储自己的IP地址,因此需要使用RARP协议将自己的MAC地址映射到一个IP地址。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网络通常使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来为设备分配IP地址,因此RARP协议已经很少使用了。而ARP协议则仍然是网络通信中的重要协议之一。


总之,ARP协议用于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RARP协议则用于解析MAC地址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这两种协议在网络通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NAT协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协议是一种在网络层(第三层)工作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转换IP地址。


NAT协议通常在有多个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和一个公共IP地址的外部网络之间使用。私有IP地址是指在Internet上不唯一的IP地址,例如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而公共IP地址则是指在Internet上唯一的IP地址,例如从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获取的IP地址。当内部网络中的设备需要与Internet上的设备进行通信时,NAT协议会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共IP地址,以便与Internet上的设备进行通信。


NAT协议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转换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基于端口号的转换。在基于端口号的转换中,NAT协议会在公共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之间建立一张映射表,记录下每个内部设备使用的端口号和公共IP地址。当内部设备需要与Internet上的设备进行通信时,NAT协议会将内部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起映射到公共IP地址和一个新的端口号上,以便与Internet上的设备进行通信。这样,同一个公共IP地址就可以被多个内部设备共享,从而实现了IP地址的转换。


需要注意的是,NAT协议虽然可以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因为NAT协议会隐藏内部网络中的设备,使得从Internet上看不到这些设备,从而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和安全管理。另外,NAT协议也会对某些网络应用造成不便,例如P2P(peer-to-peer)应用和视频会议应用等,因为这些应用通常需要直接访问设备的IP地址,而NAT协议则会对这种直接访问造成限制。


总之,NAT协议是一种在网络层工作的协议,用于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转换IP地址。它可以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和对某些网络应用的限制。


  • 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计算最短路径并转发数据包。


OSPF协议通过收集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出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建立一个拓扑图。然后,它会根据这个拓扑图计算出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将这个信息传递给所有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这个信息,更新它的路由表,并转发数据包。


OSPF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支持多种网络类型,包括点对点网络、广播网络、NBMA(非广播多点连接)网络和虚拟链路网络等;


  1. 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无类域间路由)等灵活的IP地址分配方式;


  1. 通过使用不同的路由器优先级和区域(area)的概念,可以实现路由器的分层管理和分布式计算,从而减轻整个网络的负担;


  1. 支持负载平衡和故障转移等高可用性功能。


OSPF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中,特别是在大型和复杂的网络中,它可以提供更快速、可靠和可扩展的路由计算和数据包转发。


  • BGP协议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中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协议,用于实现不同AS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和路由选择。


BGP协议是一种路径向量协议,它不仅考虑网络拓扑,还考虑路径的属性,如AS的自治、路径长度、路径可达性、网络性能等因素,以选择最优路径。


BG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将每个AS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的AS,并通过策略控制选择最佳的路径;


  1. 实现AS内部的路由信息分发,将路由信息从边界路由器(Border Router)分发到内部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1. 支持路由策略的控制,通过过滤和修改路由信息,实现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2. 支持路由信息聚合,将多个前缀合并成一个,减少路由信息的传输和存储。


BGP协议在互联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ISP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由于BGP协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问题,它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这些协议之间有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这些协议都是用于实现网络路由的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和计算最佳路径,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不同之处:


  1. 工作层次:这些协议的工作层次不同。ARP/RARP和NAT协议工作在第二层,用于地址解析和地址转换;ICMP协议工作在第三层,用于错误报文和状态检测;而OSPF和BGP协议工作在第三层以上,用于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计算和选择。


  1. 路由方式:这些协议的路由方式不同。ARP/RARP协议使用的是本地网络广播的方式,将MAC地址映射到IP地址;ICMP协议使用的是点对点的方式,用于检测网络连接状态和发送错误报文;OSPF和BGP协议使用的是链路状态和路径向量的方式,用于计算最短路径和选择最佳路径。


  1. 路由算法:这些协议的路由算法不同。ARP/RARP协议和NAT协议没有路由算法,只是进行地址解析和转换;ICMP协议通过发送探测包和错误报文来检测网络连接状态和故障;OSPF协议使用的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算法,BGP协议使用的是基于路径向量的路由算法。


  1. 应用场景:这些协议的应用场景不同。ARP/RARP协议和NAT协议主要用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地址解析和转换;ICMP协议主要用于网络故障检测和错误报文的传输;OSPF协议主要用于自治系统内的路由计算和选择;BGP协议主要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3.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选择算法是路由协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计算网络中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以实现快速和高效的数据包转发。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以下几种:


  1. 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距离向量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算法,每个节点只知道相邻节点的距离,通过不断更新距离向量,最终计算出到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距离向量算法简单易实现,但是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慢收敛等问题。


  1. 链路状态算法(Link State Algorithm):链路状态算法是一种集中式的路由算法,每个节点都向全网广播链路状态信息,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树,最终计算出到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链路状态算法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带宽资源,但是能够避免路由环路和快速收敛。


  1. 路径向量算法(Path Vector Algorithm):路径向量算法是一种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算法,通过发送路径向量信息,计算出到目的自治系统的最短路径。路径向量算法结合了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的优点,但是需要处理复杂的策略和安全问题。


  1. 最短路径算法(Shortest Path Algorithm):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网络中最短路径的算法,常见的有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最短路径算法不是一种完整的路由算法,但是在路由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路由选择算法的选择取决于网络规模、性能要求、安全需求等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4.VPN技术


VPN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保护在线隐私的技术。VPN通过在用户设备和互联网之间建立加密隧道来隐藏用户的IP地址和在线活动。这使得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保持匿名,同时也保护他们的网络流量免受黑客、网络监视器和其他威胁的攻击。


VPN技术的核心是加密和隧道。加密是将数据转换为无法理解的格式,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隧道则是一种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方式,同时在传输过程中加密数据。


VPN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远程接入VPN:远程接入VPN允许用户从外部网络安全地连接到公司或组织内部的网络。远程接入VPN可以通过加密的连接提供安全的访问,从而保护敏感的公司数据。


  1. 站点到站点VPN:站点到站点VPN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这种类型的VPN通常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一个大型的企业网络。


  1. 客户端到网关VPN:客户端到网关VPN是一种将单个用户的设备连接到公司网络的技术。这种类型的VPN通常用于为个人电脑或移动设备提供安全访问公司资源。


总的来说,VPN技术是一种保护在线隐私和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在个人还是企业环境中,使用VPN都可以帮助用户保持匿名,同时保护其网络流量免受黑客和其他威胁的攻击。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算法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二)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
|
1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搜索推荐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一)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
|
1月前
|
SQL 缓存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三)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
|
5月前
|
网络协议 物联网 5G
|
6月前
计算机网络:传输媒体
计算机网络:传输媒体
88 1
|
6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知识
【1月更文挑战第11天】计算机网络知识。
67 0
|
存储 安全 算法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
125 0
|
域名解析 网络协议 安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总结
140 0
|
缓存 网络协议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