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北京:智慧园区,不仅仅是场景之变

简介: 华为在北京:智慧园区,不仅仅是场景之变

2021年年初,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发布,纲要显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基本建成根基强韧、高效协同、蓬勃发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机体,有力促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

这也意味着,北京的智慧城市开始从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融合为代表的1.0时代,迈向以“全域场景开放”和大规模建设为代表的2.0时代。

智能化场景的全面打开,是两个时代更迭的标志。而智慧园区的场景作为缩小版的城市,已经变成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作为最小的公共单元,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能力,辅助园内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升级。

换言之,智慧园区不仅仅是场景之变,智慧园区本身是为智慧城市服务的,而城市的智慧也可以在智慧园区当中得到体现。


01 中关村壹号的“智慧”之约

中关村壹号位于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技研发成果最为丰富的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重点项目,其定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部人工智能标志性园区、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的地标,致力于成为全球硬科技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中关村壹号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拥有20栋楼的园区,目前入驻率超85%以上,入驻人数超过10000人。智慧园区建设可以帮助中关村壹号提高服务的体验,更好地为入驻企业赋能。

我们知道有很多传统园区都在向智慧园区的方向改造升级。传统园区的定位更像是“房东”,园区物业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通常需要入驻企业自建,规范不统一,也缺乏统一管理。园区内部则是数据孤岛林立,系统间信息不共享、数据不互通,为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升级埋下了很多坑。

因此,中关村壹号希望通过智慧园区建设,避免“传统化”,并希望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园区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创造一个智慧园区的新标杆项目。

实际上,中关村壹号的智慧园区建设需求本身也具备很多代表性。

首先,很多管理场景依然还是依靠传统人工方式。例如访客登记采用传统纸质手工方式,效率相对较低、查询起来也比较慢,访客通行体验较差。

其次,管理方式缺乏数字化能力。如资产管理纸质台账管理,无法实时掌握资产状态。

第三,数据处理欠缺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如大量视频数据的分析还是依靠人工的方式,没有智能化的实时分析,对园区内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响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壹号选择了与华为携手,着手建设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


02 全方位的智慧升级

解决了中关村壹号的难题,就等于实践了智慧园区一个典型的方法论。那到底要如何做呢?

从中关村壹号的角度,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对园区现有/未来建设的独立子系统的统一接入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交互,消灭烟囱式的孤立系统,实现整个园区的联防联动,大幅提升应急处理的速度。再者还需要对所有物联网设备终端的统一管理和运维需求,包括设备状态实时监测、设备信息的可视化展示、设备设施的信息化运维等,建了一个统一的可视化园区运营中心,以提高整个园区的运营管理效率。

简单地理解,中关村壹号的智慧园区需要一个“大脑”,汇集和处理所有的数据来指导决策,并实现所有设备的联接,能够快速部署,最后辅以人工智能技术,让一些关键场景实现自动化,减轻人力负担。

那么华为给出的方案,是否能够满足这些复杂的需求呢?

首先,华为帮助中关村壹号建设了智能运营中心IOC,这个平台华为实现模块化的设计和部署,按需上线,不仅减缓了项目前期的投资压力,也为将来的系统升级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典型的可以“自进化”的园区大脑。

其次,基于华为的数字平台和ROMA平台强大的集成和接入能力,将现有的园区子系统和终端设备,如车辆闸机等不同来源的设备实现了接入与集成,大大缩短了业务上线的时间。

第三,大数据和AI逐步使用,比如车辆等统一智能分析,以及视频的智能分析,大大减少了中关村壹号的人力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

事实上,智慧园区的建设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型,经过智慧园区建设,中关村壹号也实现了全方位的智慧升级。

例如,在招商引资方面,目前的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可实现精准招商,能极大缩减招商成本、提速招商效率、聚焦精准产业客户的强大功能;在车行通道方面,加装了测温模块的门禁系统,让员工不用摘口罩刷脸测温,通过后直接进入楼宇,门口不再排长队。反向寻车系统,解决了地下车场较大不好找车的问题,大幅提升了体验;在预警处理方面,大量消防传感设备时刻待命,一旦判定事故情况,仅需几秒钟即可做到快速的响应,极大提升了事故响应速度,应对救援及调度措施也更加准确有效。

客观地说,中关村壹号的价值本身并不在于解决自身向智慧园区进化的问题,更在于这个项目可以形成一套标准和方法论,赋能北京各大园区的智慧转型。


03 立足北京,满足各类园区智慧需求

中关村壹号代表了北京科技园区的智慧典范,而从华为的角度,作为智慧园区的赋能者,也从许多个不同智慧园区的需求上丰富了实践的经验。

比如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作为全国知名的集总部基地、高科技产业研发基地、加速器及企业孵化基地、高新科技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其坐落在北京海淀学府区,也是典型的老园区智慧转型的代表。

这种类型的产业园,通常已经构建了相当程度的智慧应用,往往希望能力的建设能够更丰富,服务的支持能够基于场景深入挖掘,并提升园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竞争力。

以东升科技园为例,通过打造统一、开放、灵活扩展的数字平台底座,使得面向B端和C端的应用极大丰富。同时,数字技术赋能园区,提升企业智能办公体验,挖掘资产的数字增值价值,特别是深入挖掘科技金融服务痛点,将数字技术融入场景建设,实现园区金融服务智慧升级。而在园区主打的科创服务能力上,通过数字平台建立企业间强联接,形成以博展为圆心的科创生态。

华为与东升科技园,成功塑造了一个资产运营+科创服务+科技金融+数字化增量业务的新商业模式,也为老牌科技园的智慧转型提供了新的模板。

实际上,华为在北京极具特色的智慧园区还有智慧场馆类的国家大剧院。不同于产业园区,国家大剧院的智慧建设,更聚焦于系统改造,以及上层应用的智慧化。

通过整个园区综合态势,实现剧院事件实时统计、事件类型趋势可视、事件状态可视、任务状态趋势可视、数据驱动辅助决策。并以此将综合指挥、人员管理、车辆管理、内部管理,基于剧院特色进行了有机融合,实现了联动、智能、高效的智慧剧院综合管理系统。

对于华为而言,国家大剧院也是其孵化的首个剧院类智慧场馆场景方案,不仅丰富了智慧园区落地的实践,更在智慧场馆的细分场景上形成了新的能力集。

随着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速,新园区建设与老园区改造,乃至特殊园区场景的升级都需要更好的服务,华为已经在北京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园区建设范例,展示了足够的能力,将会成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份子。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物联网
北京首个企业化运营科技孵化器北航天汇20周年:共培育1200家科创企业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阵地和载体,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孵化器如何在双创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农业部公布第二批农村双创典型县/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山东居首
12月16日,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及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遴选推荐名单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公示。本次经专家组集中评议、审查,共遴选出100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200个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200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相关通知部署,拟通过多种方式对其开展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