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上一篇文章算的话是9月20日发的,到今天11月10日,大致有50天没有发文了。这段时间当然也在学习,一方面解决自己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公司刚好也比较忙,到现在应该说是又可以回归正常了。那么还说什么呢?开始卷文章学习吧。
最近接触了一点公司的后端代码,刚好自己有非常多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就来看看公司后端的代码是如何实现的。由于工作中表单的录入工作相对频繁,而且有非常多的下拉选项,所以就先来看看字典项目的获取。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后端们用了史上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也就是每个下拉都会调用mysql
const GetDictionaryData = (typeCode) => { // 通过sql返回列表数据 select code, name from dictionary where typeCode = typeCode // result = 返回列表 return result }
然后前端怎么做呢?在用到字典的地方调用接口就完事了。对于一般的系统,用户量比较少,或者并发性能要求没那么高,慢点就慢点也就无所谓了。
这其中其实存在蛮多的问题?来看看我是怎么处理的呢?不能说我处理的好吧,只能说在现有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有效的提升了一部分性能和方便性。
2、前后端的第一波调整
2.1、后端
这里其实我是将后端的字典项,存到了redis中,先简单看一下模拟方法
const GetDictionaryData = (typeCode) => { // 先判断redis中是否缓存 if(redis.get(typeCode)) { return redis.get(typeCode) } else { // 先从数据库中获取 var list = mysql查询返回结果 redis.set(typeCode, list); return list; } }
在后端简单将字典项目缓存到redis,这样有效的缓解了数据库的访问压力。不用每次都来调用数据库。
2.2、前端
前端的考虑跟后端有点类似,那就是缓存一下
const GetDictionaryData = async (typeCode) => { // 比如这里先来判断localStorage或者sessionStorage等等中是否缓存 if(localStorage.getItem(typeCode)) { return JSON.parse(localStorage.getItem(typeCode)) } else { const result = await getApi({typeCode}) if(result.code === 200){ localStorage.setItem(typeCode, JSON.stringify(result.data)) return result.data } } }
也就是在调用接口前,先判断浏览器缓存中是否存储了字典的数据项,如果有那么直接使用本地的,不用调用后端接口了,如果缓存不存在,则通过接口调用,并写入到本地缓存中。
3、前后端第二波更新
在第一波更新中存在一个小问题,如果后端数据更新了,后端的缓存数据也更新了,而我们前端还是拿的我们浏览器缓存的,那么数据就出现了非一致性的问题了。那现在我就来进行简单的调整。
3.1、后端
const GetDictionaryData = (typeCode,timeStamp) => { // 先判断redis中是否缓存 if(redis.get(typeCode)) { var result = redis.get(typeCode) if(result.timeStamp != timeStamp) { return redis.get(typeCode) } else { return { timeStamp } } } else { // 先从数据库中获取 var list = mysql查询返回结果 var result = { list: list, timeStamp: 时间戳 } redis.set(typeCode, result); return result; } }
再来看一下前端代码的修改
3.2、前端
先说一下思路,因为害怕后端数据会更新,所以每次都进行调用接口来获取字典项目,但是多了一个参数,timeStamp,第一次的时候可以不传递。获取到接口返回的数据后还是要进行浏览器缓存存储。
const GetDictionaryData = async (typeCode) => { // 比如这里先来判断localStorage或者sessionStorage等等中是否缓存 if(localStorage.getItem(typeCode)) { let cache = JSON.parse(localStorage.getItem(typeCode)) const result = await getApi({ typeCode: typeCode, timeStamp: cache.timeStamp }) if(result.code === 200 ) { // 如果本地时间戳与接口返回的时间戳一致 // 则后端只返回时间戳,字典列表项就不返回了 // 直接使用前端缓存的字典项 if(result.data.timeStamp === cache.timeStamp){ return cache.list } else { // 如果时间戳不一致,则代表后端接口数据返回可能发生变更了 // 先更新缓存 localStorage.setItem(typeCode, JSON.stringify(result.data)) return result.data.list } } } else { // 则代表缓存没有数据 const result = await getApi({typeCode}) if(result.code === 200 ) { { localStorage.setItem(typeCode, JSON.stringify(result.data)) return result.data.list } } }
通过时间戳字段进行对比,时间戳相同,则代码钱后端数据一致,后端可以不传递list字典项目,只传递时间戳,方便与前端比对。前端传递的时间戳如果与后端的不一致,那后端就需要将字典项目list 和时间戳一起返回,前端需要更新浏览器缓存。
这里虽然每次都请求了服务器,但当字典第一次从数据库获取被缓存之后,就相当于只返回时间戳字段,而且对于获取的数据是读取的是redis缓存中的,对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将大大减少。当然redis的作用也绝不仅仅就是缓存,还有很多其他更牛逼的功能。
4、可能还有第三波
如果系统够大,做的更精细化一些。是不是针对字典项目会有专门的地方进行维护,维护到mysql数据库的时候,同时会同步到redis缓存中,这样后端的缓存将会使用的更加到位吧?也只是我的猜测,实际的话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吧
5、总结
最近在公司折腾了一点后端,初步想法是最近半年允许的话,在公司项目的基础上多搞一下后端,全身心投入两年前端,自己感触也颇多,等年底有空的时候也来唠一唠。
- 搞一搞mysql数据库性能方面的优化
- 搞一搞redis在后端中的角色成分
- 搞一搞比如rabbitMQ 消息队列
- 搞一搞微服务相关的搭建构件
- 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Grpc、DDD、IOC、AOP、Docker、K8S、Cron、JWT、 等等吧,加油趁着现在还有折腾的欲望再卷一卷。
当然我搞的是比较偏门的语言:.net core,有兴趣的或者正在路上的咱们可以一起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