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添加新硬盘并进行分区
如果一个电脑上插了多块硬盘,开机时识别到的第一块硬盘称为SDA(C盘、D盘、E盘是同一块硬盘的不同分区),第二块称为SDB,以此类推,其中SD代表硬盘的接口,AB代表顺序。SDA1代表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我们可以在虚拟机设置中添加硬盘(虚拟的),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自己的物理机上插入了一块新的硬盘。
然后进入Linux可以通过命令来查看新增的磁盘,以及新增磁盘的分区情况
【本质探析】 磁盘是一种硬件级别的设备,而硬件是由操作系统去控制的,比如说我们使用vim编辑一个文件,我们在文件中输入内容,这些操作都是在内存中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用vim编辑器写入的内容都是在内存中的,因为vim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只能操作文件级别的(在内存中)。当我们保存文件的时候,会由操作系统去把这个文件中的内容保存到磁盘中,对磁盘的操作一次是512byte,也就是说在硬件级别,一次性对硬盘的操作是512byte。而操作系统级别有一个块的概念,block,一个block大小是8个512byte,也就是说我们在文件中输入的内容,操作系统会以1个block的大小往磁盘中写数据,但是磁盘处理的时候是一个512byte一个512byte的写入的。存储级别分为:文件级别(比如文件夹修改、删除文件等)、块级别(比如一块未分区的裸盘)、对象级别(对象存储,比如百度网盘,我们只能上传下载文件,如果要想修改文件名只能下载到本地修改好再上传到网盘中,不能直接修改)。
我们可以对新加的硬盘SDB进行分区:
键入m进入帮助
我们可以在Command(m for help):的冒号后面输入这些命令来进行配置,比如输入n,按回车表示新建分区(一个硬盘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按p可以打印出新建的分区信息
Boot栏如果有 * 表示这是启动盘,空白则表示普通盘的分区。我们可以看下原有的SDA盘信息,它就是启动盘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建第二个分区
我们最多可以建4个主分区,再建第5个就会提示要删除一个分区并添加一个扩展分区才能继续建。另外,再建最后一个主分区的时候,指定分区结束位置的时候可以不输入,表示把剩余空间都给这个分区。
如果想要创建更多的分区,可以使用d删除一个分区,然后创建一个扩展分区(命令n选择e),在扩展分区内可以创建更多的分区。
直接回车到最后,这时,相当于把剩余空间都分给扩展分区了
建完扩展分区后,就可以继续建新分区了,所建的新分区都是使用的扩展分区的空间,所以新建分区的大小之和不能超过扩展分区的大小。扩展分区是一个逻辑的概念,新建的分区都是扩展分区内的分区。
建完所有的分区后,需要保存并更新。保存命令是w,保存后执行partprobe命令来更新分区。
那么为什么磁盘主分区只能建4个呢,因为MBR中有64byte是磁盘分区信息,这64byte只能存4个主分区的信息,要想创建更多分区,只能创建一个扩展分区,这个扩展分区用来记录在扩展分区中创建的更多分区的信息
- 主分区:记录分区信息,存储数据;
- 扩展分区:只用来记录更多分区的信息,扩展分区是一个逻辑的概念,不能存储数据,它下面的分区才是真正用于存储的数据;
我们在建分区的时候可以不建主分区,但是只有主分区可以作为操作系统的启动分区,所以一般都是要建主分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