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终归属于工程学的范畴,不能一概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搪塞,因为架构知识是可以传递的,架构文档是可以共享的,最重要的是,架构自身是可以评审、验证与实现的。
Stephen J. Mellor在Beautiful Architecture序中,画龙点睛地勾勒出美丽架构的模样,即必须遵循的一些普遍原则,分别为:
- One fact In one place(一处一事实)
- Automatic propagation(自动传播)
- Architecture includes construction(架构包含构建)
- Minimize mechanisms(最小化机制)
- Constuct engines(构建引擎)
- O(G), the order of growth(O(G),增长的阶)
- Resist entropy(抵制熵)
这些原则,其实就是架构师的智慧,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与深入实践,是不可能给出如此言简意赅的架构建议的。按照我的理解,这些普适性原则其实就是在说明所谓美丽的架构,就是简单、一致、适应变化并能去除重复的架构。泄露天机的一句话还是Mellor所言——美丽的架构用更少的机制做更多的工作。这就是Beautiful Architecture一书不凡的开篇了。
若是一本平庸的书,必然会惧怕这样精彩绝伦的序,因为它愈发的美,就愈发能照映出正文的丑;它愈发的言之有物,又愈发会衬托出正文的空洞无味。 然而,若是内容是超乎寻常的精彩绝伦,这样的序就无异于锦上添花,珠联璧合了。通透点儿,就是齐活!这就好比一首歌曲的领唱者,倘若一开始就飙出高音,声入云霄。跟唱者没有点儿本事,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可要都是高手呢?那就真是一场音乐的盛宴了。
Beautiful Architecture合唱团荟萃了全球最为顶级的架构师、意见领袖,他们在这本书中唱出了架构思想、实践与原则的最强音。全书共分为五个主题:
- On Architeture
-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 Systems Architecture
- End-User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
- Languages and Architecture
这些主题几乎覆盖了软件架构的方方面面,精选的每篇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充满了写作者的真知灼见。开卷阅读,如与大师对话,聆听者必须凝神应对,稍不留神就可能遗漏那些重要而正确的意见,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整本书正文不足400页,然而每次阅读皆有新意,书的内容仿佛博尔赫斯笔下小径分叉的花园,花园虽小,景色却变幻多姿,路途虽短,距离却无穷无尽,咫尺天涯。
因此,作为本书的评注者,真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的每句点评都尽力追求达到个人最大努力的完美,不求锦上添花,只求不得“狗尾续貂”之嫌。安全地说,这些评注不过是我写在架构这本大书边上的感悟罢了。这些感悟,或是阅读到精彩段落的击节赞叹,或是不明其义而反复研读之后的醍醐灌顶,或是触类旁通体会到架构本质因而不揣冒昧地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评注过程中,我恪守“扬长避短”的原则,不懂就不装懂,默不作声,当一位沉默的看客;一旦涉猎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却也不妨洋洋洒洒高谈阔论,坦承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些架构领袖们,我怀揣敬意,却也不愿以一种卑微的心态被动接受。我需要做一个具有自己人格和高度的评注者。至于对否,就将给读者诸君对评注再做一次“评注”吧!
行业专家推荐
《架构之美(评注版)》在架构之美原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精彩评注。这些评注,或阐述概念、或展开话题、或补充观点、或独创见解。评注内容涉及到架构风格、技术选型、设计模式、语言特性、数据分析工具、实时数据处理工具、研发过程、组织等等,张逸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的架构经验使我获益良多。架构之美一书数年前读过,评注版仍令我心向往之。读良书悟新知,评注观点亦如老友在品茗座谈间娓娓道来,又时有震耳发聩之声。 ——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 右军
程序的健壮、优雅、灵活和易维护,是我们每个研发人员追求的目标。评注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架构之美的深刻领悟全部体现在了评注文本中。 ——京东商城 POP京麦平台 架构师 王新栋
与张逸相识同事多年,常称之为软件开发领域的文艺青年。《架构之美》由张逸来评注可为相得益彰,原书从我们日常繁琐的架构工作中抽象出了一系列优雅的原则,而真正的理解又需要张逸这样的传道者来为我们娓娓道来。评注让我又重拾了一次这本名著,还要感谢张逸通过这样的努力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架构心得。——ThoughtWorks咨询总监 精益敏捷专家 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