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四节 栈和队列(C 模拟实现+思路分析+运行截图)

简介: 对于栈和队列,我们在这里只是把 其底层的原理简单的说一下,等到C++说到STL的时候,我们还会详细地说。

目录



栈的概念及结构


栈的具体实现


函数1:void StackInit(Stack* pst);           //初始化栈


函数2:void StackDestory(Stack* pst);   //销毁栈


函数3:void StackPush(Stack* pst,STDataType x);  //压栈


剩余函数:


队列


队列的具体实现


函数1:void QueueInit(Queue* q);   // 初始化队列


函数2:void QueuePush(Queue* q, QeleType data);// 队尾入队列


函数3:void QueuePop(Queue* q);// 队头出队列


剩下的函数:


栈的概念及结构


栈: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只允许在固定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元素操作。进行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中的数据元素遵守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的原则。



压栈:栈的插入操作叫做进栈/压栈/入栈,入数据在栈顶。



出栈:栈的删除操作叫做出栈。出数据也在栈顶。


压栈动画:


微信图片_20221209124950.gif


(emmm导出之后可能有些问题,存在重影)


出栈和入栈是刚刚好相反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所以来说,栈的操作是比较简单的。


我们来简单实现一下吧



栈的具体实现

对于栈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有一下这么几个东西:


栈顶指针;栈的容量。


所以,我们就能定义出这样的一个“栈结点”


那么我们具体实现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来说明一下:

image.png

注意,我们这里的栈顶指针是在最后一个元素的上一个位置。  

每当一个元素进来的时候,即压栈的时候,如果capacity > size,那么栈顶指针就向上移动,接着让元素进来就可以。


出栈的过程刚好相反。


我们来看代码实现: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bool.h>
#include<assert.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int STDataType;  //上面的都是顺带的内容;主要是头文件和重新命名
typedef struct Stack
{
  STDataType* a;
  int top;
  int capaticy;
}Stack;


由于栈比较简单,我们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函数就可以:


void StackInit(Stack* pst);              
void StackDestory(Stack* pst);
void StackPush(Stack* pst,STDataType x);
void StackPop(Stack* pst);
STDataType StackTop(Stack* pst);
bool StackEmpty(Stack* pst);
int StackSize(Stack* pst);



具体这些函数是干什么用的,请见下文:


函数1:void StackInit(Stack* pst);           //初始化栈

void StackInit(Stack* pst)
{
  assert(pst);      //断言
  pst->a = (STDataType*)malloc(sizeof(STDataType)*4);  //开辟新空间
  pst->top = 0;      //让其栈顶指针指向0;
  pst->capaticy = 4; //容量给上开辟的值
}


函数2:void StackDestory(Stack* pst);   //销毁栈

void StackDestory(Stack* pst)
{
  assert(pst);
  free(pst->a);
  pst->a = NULL;
  pst->capaticy = pst->top = 0;
}


函数3:void StackPush(Stack* pst,STDataType x);  //压栈

void StackPush(Stack* pst, STDataType x)
{
  assert(pst);              //断言
  if (pst->top == pst->capaticy)    //如果容量和元素的个数一样
  {                                    //那就增容
  STDataType* tmp = (STDataType*)realloc(pst->a, 2*sizeof(STDataType)*pst->capaticy);
  if (tmp == NULL)
  {
    printf("realloc fail\n");
    exit(-1);
  }
  pst->a = tmp;
  pst->capaticy =pst->capaticy * 2;
  }                         //到此都是增容的内容
  pst->a[pst->top] = x;     //将数据域放进去
  pst->top++;               //栈顶指针向上移动一位
}


剩余函数:

后面几个函数我们就一块来看吧:(因为实在是太简单了

void StackPop(Stack* pst)   //删除栈顶元素,即出栈
{ 
  assert(pst);
  assert(!StackEmpty(pst));   //两步断言
  pst->top--;                 //直接top--即可
}
STDataType StackTop(Stack* pst)  //获取栈顶元素
{
  assert(pst);              
  assert(!StackEmpty(pst));     //两步断言
  return pst->a[pst->top - 1];  //直接return 栈顶
}
bool StackEmpty(Stack* pst)     //判断栈是否为空
{ 
  assert(pst);               //断言
  return pst->top == 0;      //return 判断top是否为0
}
int StackSize(Stack* pst)
{
  assert(pst);            //断言
  return pst->top;        //返回栈顶指针的下标;这里不需要减1,因为刚好是一一对应的。
}



随便测试一下:

#include"Stack.h"
void TestStack()
{
  Stack st;
  StackInit(&st);
  StackPush(&st, 1);
  StackPush(&st, 2);
  StackPush(&st, 3);
  StackPush(&st, 4);
  StackPush(&st, 5);
  StackPush(&st, 6);
  while (!StackEmpty(&st))
  {
  printf("%d ", StackTop(&st));
  StackPop(&st);
  }
  StackDestory(&st);
}
int main()
{
  TestStack();
  return 0;
}



运行截图:

微信图片_20221209125124.png



由于实在实在是太简单,我们就讲到这里。等日后做题的时候再来叙叙。


队列

队列: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数据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数据操作的特殊线性表,队列具有先进先出

的特点。


入队列:进行插入操作的一端称为队尾


出队列:进行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队头


如下面的草图

image.png



对于队列来说,我们仍然建议的是用链式结构来存储。


可以这么认为:队列就是特殊的链表。


在这里的,我们讲解的链表会非常的简单,我们就能带过就带过了。


队列的具体实现

队列的节点是和链表差不多,不过,我们又重新定义了一个结构体用于囊括首位指针。


因为队列相较于链表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其只能从一边进,从另一边出。


所以,我们定义以下的结构体: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assert.h>
typedef int QeleType;
typedef struct QueueNode
{
  struct QueueNode* next;
  QeleType data;
}QNode;
typedef struct Queue
{
  QNode* head;
  QNode* tail;
}Queue;



我们主要讲解这样几个接口:

// 初始化队列
void QueueInit(Queue* q);
// 队尾入队列
void QueuePush(Queue* q, QeleType data);
// 队头出队列
void QueuePop(Queue* q);
// 获取队列头部元素
QeleType QueueFront(Queue* q);
// 获取队列队尾元素
QeleType QueueBack(Queue* q);
// 获取队列中有效元素个数
int QueueSize(Queue* q);
// 检测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返回非零结果,如果非空返回0
int QueueEmpty(Queue* q);
// 销毁队列
void QueueDestroy(Queue* q);



还是老样子,我们一边给出函数,一边来分析。


函数1:void QueueInit(Queue* q);   // 初始化队列

void QueueInit(Queue* q)
{
  assert(q);
  q->head = q->tail = NULL;
}


so easy的。


函数2:void QueuePush(Queue* q, QeleType data);// 队尾入队列

类似于单向不带头不循环的尾插

// 队尾入队列
void QueuePush(Queue* q, QeleType data)
{
  assert(q);//断言,其为非空
  QNode* newnode = (QNode*)malloc(sizeof(QNode));//动态开辟新的空间 
  if (newnode == NULL)
  {
  printf("malloc fail\n");
  exit(-1);
  }
  newnode->data = data;                         //将data的值赋给数据域
  newnode->next = NULL;                         //指针域先赋值为空
  if (q->tail == NULL)
  {
  q->head = q->tail = newnode;              //如果只有一个节点,那就直接将其给newnode
  }
  else
  {
  q->tail->next = newnode;                  //如果不是,那就先将tail的next给上newnode
  q->tail = newnode;                        //再将tail给上newnode
  }
}



函数3:void QueuePop(Queue* q);// 队头出队列

void QueuePop(Queue* q)
{
  assert(q);
  if (q->head->next == NULL)    //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一个节点,那就直接置空就好了
  { 
  free(q->head);
  q->head = q->tail = NULL;
  }
  else                        //如果不是,那就将head的next存储起来,
  {                           //然后free head,然后将next的位置给head
     QNode* next = q->head->next;
  free(q->head);
  q->head = next;
  }
}



由于剩下的函数都比较简单,我们还是老样子,放在一块讲解



剩下的函数:

// 获取队列头部元素
QeleType QueueFront(Queue* q)
{
  assert(q);
  assert(!QueueEmpty(q));
  return q->head->data;
}
// 获取队列队尾元素
QeleType QueueBack(Queue* q)
{
  assert(q);
  assert(!QueueEmpty(q));
  return q->tail->data;
}
// 获取队列中有效元素个数
int QueueSize(Queue* q)
{
  int size = 0;
  QNode* cur = q->head;
  while (cur)
  {
  size++;
  cur = cur->next;
  }
  return size;
}
// 检测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返回非零结果,如果非空返回0
int QueueEmpty(Queue* q)
{
  assert(q);
  return q->head == NULL; 
}
// 销毁队列
void QueueDestroy(Queue* q)
{
  QNode* cur = q->head;
  while (cur)
  {
  QNode* next = cur->next;
  free(cur);
  cur = next;
  }
  q->head = q->tail = NULL;
}



笔者觉得,这个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对链表掌握到位的话,那么上面的这些还是就是小菜了。


基本都是一样的。


最后,我们来玩一玩吧。

void TestQueue()
{
  Queue q ;
  QueueInit(&q);          //初始化队列
  QueuePush(&q, 1);
  QueuePush(&q, 2);
  QueuePush(&q, 3);
  QueuePush(&q, 4);
  QueuePush(&q, 5);      //尾插
  while (!QueueEmpty(&q))
  {
  printf("%d ", QueueFront(&q)); //依次去出队头打印
  QueuePop(&q);                  //删除队头
  }
  QueueDestroy(&q);                 //销毁队列
}
int main()
{
  TestQueue();
  return 0;
}



运行一下:

微信图片_20221209125301.png



可以看到,程序按照我们想要的运行起来了。我们大功告成。


对于栈和队列,我们在这里只是把 其底层的原理简单的说一下,等到C++说到STL的时候,我们还会详细地说。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算法
NOMA和OFDMA优化算法分析
NOMA和OFDMA优化算法分析
238 127
|
5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别急着上算法,咱先把数据整明白:大数据分析的5个基本步骤,你都搞对了吗?
别急着上算法,咱先把数据整明白:大数据分析的5个基本步骤,你都搞对了吗?
228 4
|
5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
java实现队列数据结构代码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中队列数据结构的实现,包括队列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及代码实现。队列是一种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的线性结构,支持在队尾插入和队头删除操作。文章介绍了顺序队列与链式队列,并重点分析了循环队列的实现方式以解决溢出问题。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如`enqueue`入队和`dequeue`出队),展示了队列的操作逻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工作机制。
163 1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2025 年 7 月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情况分析报告
2025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第十二批深度合成算法备案信息,全国389款产品通过备案,服务提供者占比超七成。截至7月14日,全国累计备案达3834款,覆盖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模态场景,广泛应用于生活服务、医疗、金融等领域。广东以135款居首,数字人、AI客服等C端应用主导,民营企业成主力,国企聚焦公共服务。随着AI政策推动,备案已成为AI产品合规上线关键环节。
|
3月前
|
编译器 C语言 C++
栈区的非法访问导致的死循环(x64)
这段内容主要分析了一段C语言代码在VS2022中形成死循环的原因,涉及栈区内存布局和数组越界问题。代码中`arr[15]`越界访问,修改了变量`i`的值,导致`for`循环条件始终为真,形成死循环。原因是VS2022栈区从低地址到高地址分配内存,`arr`数组与`i`相邻,`arr[15]`恰好覆盖`i`的地址。而在VS2019中,栈区先分配高地址再分配低地址,因此相同代码表现不同。这说明编译器对栈区内存分配顺序的实现差异会导致程序行为不一致,需避免数组越界以确保代码健壮性。
49 0
栈区的非法访问导致的死循环(x64)
232.用栈实现队列,225. 用队列实现栈
在232题中,通过两个栈(`stIn`和`stOut`)模拟队列的先入先出(FIFO)行为。`push`操作将元素压入`stIn`,`pop`和`peek`操作则通过将`stIn`的元素转移到`stOut`来实现队列的顺序访问。 225题则是利用单个队列(`que`)模拟栈的后入先出(LIFO)特性。通过多次调整队列头部元素的位置,确保弹出顺序符合栈的要求。`top`操作直接返回队列尾部元素,`empty`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两题均仅使用基础数据结构操作,展示了栈与队列之间的转换逻辑。
|
5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行为监控软件中的 Go 语言哈希表算法:理论、实现与分析
当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员工行为监控软件已逐步成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工具。这类软件能够实时记录员工操作行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其核心支撑技术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精妙运用。本文聚焦于 Go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员工行为监控软件中的应用逻辑与实现机制。
146 14
|
6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安全
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报告
本报告基于《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了2023年6月至2025年3月公布的10批备案数据,涵盖属地分布、行业应用及产品形式等多个维度。报告显示,深度合成算法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涉及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多行业。未来趋势显示技术将向多模态融合、行业定制化和安全合规方向发展。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关注政策动态,以在深度合成领域抢占先机。此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助力把握技术发展机遇。
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报告
|
6月前
|
供应链 算法 搜索推荐
从公布的前十一批其他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
2025年3月1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算法备案信息,深度合成算法通过395款,其他算法45款。前10次备案中,深度合成算法累计3234款,其他类别647款。个性化推送类占比49%,涵盖电商、资讯、视频推荐;检索过滤类占31.53%,用于搜索优化和内容安全;调度决策类占9.12%,集中在物流配送等;排序精选类占8.81%,生成合成类占1.55%。应用领域包括电商、社交媒体、物流、金融、医疗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技术向垂直行业渗透,内容安全和多模态技术成新增长点。未来大模型检索和多模态生成或成重点。
从公布的前十一批其他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供应链
从第十批算法备案通过名单中分析算法的属地占比、行业及应用情况
2025年3月12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第十批深度合成算法通过名单,共395款。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占比超80%,涵盖智能对话、图像生成、文本生成等多行业。典型应用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如觅健医疗内容生成算法、匠邦AI智能生成合成算法等。服务角色以面向用户为主,技术趋势为多模态融合与垂直领域专业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