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 日,2022 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正在形成,软件研发范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Serverless 是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Serverless 化,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敏捷创新。
“我们希望让用户做得更少而收获更多,通过Serverless化,用云就像用电一样简单。”张建锋表示,Serverless 让云计算从一种资源真正变成一种能力,未来云将全面Serverless化,更加接近“电网”模式,按计算的调用次数付费。
Serverless 并不是不用服务器,它是将服务器全权托管给了云厂商,根据业务流量大小自动弹性伸缩,开箱即用免去维护成本,按使用量计费。用户无需关心和管理底层IT资源,只要聚焦业务代码,根据实际请求处理业务。
依托于 Serverless 架构,云上研发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的集中式研发、分布式研发,到云上的组装式研发,实现了软件研发的服务化、模块化、可编排、可组装。无论是2万用户还是2000万用户体量,基于 Serverless 构建的IT架构都可以自适应伸缩,峰值秒级自动扩容、峰谷自动缩容。
基于 Serverless 产品,云产品都变成模块化、API 化、服务化,它可以进行组装,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能够构建应用,并通过流程驱动和事件驱动,让应用构建可视化,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应用能力。
阿里云是国内最早提供 Serverless 计算服务的云厂商。
- 2017 年推出的函数计算 FC 是一款 FaaS 产品,这是一种以事件驱动的全托管计算服务,用户只需编写代码并上传,函数计算就会自动准备好计算资源,以弹性、可靠的方式运行代码,并提供日志查询、性能监控、报警等功能。
- 2018年领先业界推出 Serverless 容器服务 ASK,基于弹性容器实例 ECI(Elastic Container Instance),可以实现 1min 扩容 2000个 pod,降低了 Kubernetes 使用门槛,让用户更专注于应用程序,而不是管理底层基础设施。
- 2019年推出首款面向应用的 Serverless PaaS(SAE),提供成本更优、效率更高的一站式微服务和 K8s 托管方案,零改造实现 web/微服务/任务的迁移。
- 2020年开源 Serverless 开发者平台 Serverless Devs,这是业内首个支持主流 Serverless 服务/框架的云原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2022 年 9 月,Serverless Devs 正式成为 CNCF 官方沙箱项目,也成为 CNCF 首个 Serverless Tool 项目。
- 2022年 Serverless 应用中心发布,它是一个 Serverless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用户不需要在部署应用之前进行额外的克隆、构建、打包和发布操作,就可以快速部署和管理应用。
权威分析机构 Gartner 预测,2025 年将有 50% 以上的全球企业部署 Serverless 架构。从应用场景上来看,除小程序外,Serverless 还受到电商大促、音视频转码、AI 算法服务、游戏应用包分发、文件实时处理、物联网数据处理、微服务等场景的青睐。
世纪联华是最早试水 Serverless 的新零售代表,当发现老架构无法满足大促时流量爆炸问题,于是果断将会员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等放在阿里云函数计算上处理,告别了靠扩展机器支撑大体量业务,促销准备时间从周级缩短到小时级,研发运维提效 30%,成本下降 40%,真正的把促销活动变成常态;
流媒体平台南瓜电影从创业之初架构就构建在阿里云之上,是一个典型的“生于云,长于云”的企业。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系统架构逐渐暴露了很多问题。因为一场热映电影,南瓜电影新用户量 1 小时内增加了 100 万,流量暴涨引发网站服务一度中断,临时云上扩容也无法及时满足巨大的流量。痛定思痛,开始走向 Serverless 转型之路,基于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 产品,3 天完成核心应用 API 网关上线,第 5 天验证结束 100% 流量打到 SAE 上,第 6-7 天把其余 30 多个系统快速迁移到 SAE。7天完成 Serverless 架构升级,使用 SAE 后,运维效率提升 70%,成本下降超过 40%,扩容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
目前,阿里云已经拥有超过 20 款 Serverless 产品,其中阿里云函数计算 FC 日调用次数超过 200 亿次,有效支撑历年双 11 百万 QPS 洪峰,业务增速超过 300%,整体规模位居国内首位。
在 Forrester 发布的 2021 年第一季度 FaaS 平台评估报告中,阿里云凭借函数计算产品能力全面领先的优势,成为全球前三的 FaaS 领导者,这也是首次有国内科技公司进入 FaaS 领导者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