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比大模型OCR、传统OCR和深度学习OCR
OCR技术近年来迅速普及,广泛应用于文件扫描、快递单号识别、车牌识别及日常翻译等场景,极大提升了便利性。其发展历程从传统方法(基于模板匹配和手工特征设计)到深度学习(采用CNN、LSTM等自动学习高级语义特征),再到大模型OCR(基于Transformer架构,支持跨场景泛化和少样本学习)。每种技术在特定场景下各有优劣:传统OCR适合实时场景,深度学习OCR精度高但依赖大量数据,大模型OCR泛化能力强但训练成本高。未来,大模型OCR将结合多模态预训练,向通用文字理解方向发展,与深度学习OCR形成互补生态,最大化平衡成本与性能。
Qwen2.5-VL-32B: 更聪明、更轻量!
年前,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推出了 Qwen2.5-VL 系列模型,获得了社区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馈。在 Qwen2.5-VL 系列的基础上,研究团队使用强化学习持续优化模型,并使用 Apache 2.0 协议开源 32B 这个备受喜爱的参数规模的新 VL 模型—— Qwen2.5-VL-32B-Instruct。相比此前发布的 Qwen2.5-VL 系列模型,本次推出的 32B 模型的特点如下:
RPA数字员工简介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通过软件机器人模拟人工操作,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它能跨系统执行任务,如数据搬运、对账、审批等,大幅提升效率。随着AI融合,RPA具备了“读写看懂”的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制造、政务、医疗等领域,正从桌面工具演变为企业级“数字员工”,推动运营模式变革。